成興文
淄博市中西醫結合醫院骨科,山東淄博 255000
膝關節骨創傷在臨床外科中是一種較為常見疾病,具有較高的發病率及致殘率。由于膝關節屬于人體上最大關節,解剖結構相對復雜,一旦發生膝關節骨創傷,若不能及時得到有效治療,影響患者日常生活質量[1-2]。近年來,隨我國經濟的快速發展,其交通工具的利用度不斷提升,因交通事故等因素造成膝關節骨創傷發生率也隨之上升[3]。目前,膝關節骨創傷患者臨床主要采用手術治療,但因常規手術治療效果良好,但創傷比較大,出血量及并發癥比較多,治療效果不理想[4]。近些年,由于醫療水平的不斷提高,關節鏡技術開始被應用于臨床中,其創傷比較小,出血量低,且患者預后比較快,應用效果良好[5]。該研究主要對該院2019年1月—2020年1月診治90例膝關節骨創傷患者資料進行分析,現報道如下。
研究經醫學倫理相關批準,患者簽署知情同意書,隨機選擇該院收治膝關節骨創傷患者90例臨床資料,納入標準:確診為膝關節骨創傷者;資料完整者。排除標準:資料不完整者;手術禁忌證者;肝腎功能障礙者;精神心理障礙者;中途退出者。按隨機數表分為兩組。對照組45例,男22例,女23例;年齡20~75歲,平均年齡(45.98±1.56)歲;髕骨骨折15例,股骨髁創傷14例,股骨單踝骨骨折16例。研究組45例,男23例,女22例;年齡21~76歲,平均年齡(45.16±1.46)歲;髕骨骨折16例,股骨髁創傷15例,股骨單踝骨骨折14例。兩組基線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給予對照組患者常規手術,實施全麻后,將止血帶置入,生理鹽水進行病灶灌注沖洗,復位骨創傷位置,采用石膏、支架等方式進行固定。研究組選擇關節鏡微創手術,手術前采用關節鏡進行檢查,明確患者膝關節損傷;患者內側的關節進行切口,放置入關節鏡到關節腔內,建立常規鏡內外側入路干預;結合關節鏡明確骨折;行硬膜外麻醉,通過關節鏡輔助將軟骨碎屑清理;在關節鏡輔助下對骨折部位進行復位;術后根據恢復采用康復訓練干預。
分析兩組療效情況,療效標準:顯效:膝關節功能恢復至正常范圍,無痛覺,對日常生活無影響;有效:膝關節功能基本恢復正常范圍,偶爾存在痛覺,影響日常生活較小;無效:限制膝關節的活動范圍,有明顯痛覺,對日常生活嚴重影響。對比兩組患者的出血量、手術切口、手術時間及骨折愈合時間;采用(SF-36)生活質量量表評價兩組生活質量,滿分100分,分高則質量越佳[6-7]。
采用SPSS 21.0統計學軟件對數據進行分析,計量資料用(±s)表示,組間差異比較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采用[n(%)]表示,組間差異比較采用χ2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研究組總有效率93.33%比對照組的77.77%高,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兩組患者療效比較[n(%)]
研究組出血量(91.56±5.71)mL、手術切口(4.24±0.25)cm、手術時間(74.70±4.75)min及骨折愈合時間均比對照組優,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2 兩組患者臨床相關指標比較(±s)

表2 兩組患者臨床相關指標比較(±s)
組別出血量(mL)手術切口(cm)手術時間(min)骨折愈合(周)對照組(n=45)研究組(n=45)t值P值142.41±7.89 91.56±5.71 9.60±0.71 4.24±0.25 89.42±7.66 74.70±4.75 12.23±0.47 8.05±0.38 35.024 47.768 10.956 46.394<0.05<0.05<0.05<0.05
治療后研究組患者生活質量比對照組高,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3。
表3 兩組患者生活質量對比[(±s),分]

表3 兩組患者生活質量對比[(±s),分]
組別治療前 治療后對照組(n=45)研究組(n=45)t值P值50.97±12.51 51.48±11.83 65.82±15.95 80.39±16.92 0.199>0.05 4.203<0.05
臨床膝關節骨創傷屬于常見的骨科病,其發病率及致殘率較高。膝關節作為人體最大關節,解剖結構復雜,當患者發生膝關節骨相關創傷,如果不能獲得有效治療,會影響正常生活,嚴重降低其生活質量[8]。隨著我國社會不斷發展,建筑業與交通業快速發展,跌倒、墜落、交通事故等頻繁發生,使得膝關節骨創傷發生率明顯呈上升趨勢,嚴重降低人們生活質量[9]。近些年,臨床對膝關節骨創傷患者給予關節鏡微創技術治療,治療效果顯著,可有效改善患者生活質量,提高其治療效果[10]。為探討關節鏡微創技術治療膝關節骨創傷患者療效,該研究對診治膝關節骨創傷90例患者臨床資料分析。
該研究結果發現:研究組出血量(91.56±5.71)mL、手術切口(4.24±0.25)cm、手術時間(74.70±4.75)min及骨折愈合時間(8.05±0.38)周均比對照組優(P<0.05);研究組治療后生活質量評分為(80.39±16.92)分,比對照組高(P<0.05);研究組臨床總有效率為93.33%,比對照組77.77%高(P<0.05),結果與李雷等[11]研究結果[實驗組臨床治療有效率94.28%高于參照組77.14%(P<0.05)]相符。表明膝關節骨創傷選擇關節鏡微創手術,可降低患者出血量情況,減少手術與愈合時間,并提高生活質量。分析原因考慮為:目前,臨床主要以手術方式治療膝關節骨創傷,多采用常規手術治療,該治療方法雖具有一定治療效果,可改善患者癥狀,但由于該術式對患者創傷較大,術中出血量大,術后并發癥較多,預后差,導致治療效果不理想[12]。關節鏡微創屬于新型微創技術,臨床可用于膝關節骨損傷疾病患者治療,臨床應用效果良好。關節鏡微創可結合關節鏡能獲取清晰視野,可減少患部的暴露面積,能有效確保醫生術中清晰觀察患部整體狀況。手術過程中,醫生通過生理鹽水清洗關節腔,可確保關節腔處在無菌環境當中,能避免或減少感染及術后并發癥發生[13]。與常規手術治療比,關節鏡微創技術刺激性小、疼痛度低且切口較小,術中無需將關節腔充分暴露,同時切口小不會損傷關節周圍的肌肉組織,可有效避免因術后運動與關節的表面瘢痕引起的刺激癥狀[14]。此外,節鏡微創技術疼痛度較低,患者易接受,以及術后并發癥較少。另外,患者術后骨折部位所需愈合時間短,并不會影響對其術后關節功能進行康復訓練,能夠確保患者初期可開展一系列康復訓練,促進其早日康復[15]。受環境、樣本等因素,關節鏡微創技術治療膝關節骨創傷對并發癥影響,有待研究補充分析。
綜上所述,膝關節骨創傷患者應用關節鏡微創技術治療效果顯著,能減少患者術中出血量,縮短手術時間及愈合時間,還能有效提升其生活質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