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輝
青海省心腦血管病專科醫院胸心外科,青海西寧 810012
慢性阻塞性肺氣腫又被稱為慢性阻塞性肺炎,在近數十年來,受大氣污染、肺部慢性感染和吸煙等因素影響,該病的發生率一直表現出上升趨勢,患者在臨床上的主要癥狀有氣短、咳痰、咳嗽等,在該病的長期影響之下,患者的肺功能會受到嚴重影響,會降低患者的健康水平和生活質量,作為一種慢性病變,該病有著漫長的治療病程,在未接受到科學有效地臨床治療工作情況下,會給患者的勞動和生活帶來難以估量的影響[1-2]。手術是慢性阻塞性肺氣腫患者主要的治療方式,常規開胸手術治療臨床應用廣泛,但療效受限,且容易致使患者出現并發癥,因此選取更現代化、更安全的臨床治療方式具有重要意義[3]。該次研究方便選取該院2019年5月—2020年5月診治的78例慢性阻塞性肺氣腫患者開展該次試驗研究,主要以慢性阻塞性肺氣腫為對象,分析電視胸腔鏡雙側肺減容術治療的應用效果,現報道如下。
方便選取該院診治的78例慢性阻塞性肺氣腫患者開展該次試驗研究,將所有患者隨機分為參照組39例和研究組39例。參照組男20例,女19例,平均年齡為(64.74±5.21)歲。研究組男21例,女18例,平均年齡為(64.14±5.78)歲。兩組一般資料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納入標準:臨床癥狀主要表現為氣短、咳痰、咳嗽、呼吸困難、胸悶等患者;查體結果為均存在有桶狀胸且雙肺呼吸音呈現出降低趨勢,經胸部X線檢查結果顯示患者的肺紋理呈稀疏狀、間隙呈增寬狀,膈肌表現為低平;核素肺通氣或者是胸部螺旋CT檢查結果證實肺部存在有無肺紋理的局限性的靶區患者;呼吸困難指數分級結果為Ⅲ級和Ⅳ級患者[4]。該次實驗取得醫院倫理委員會批準,78例患者均知情同意。
1.2.1 術前準備 對患者的基礎情況進行改善,對患者的電解質、水平衡進行糾正,改善患者營養狀況;對于口服激素患者來說,需嚴格按照醫囑對患者的激素使用量進行逐漸降低;根據患者實際情況給予患者化痰止咳治療等;訓練患者的機體功能,主要包括對患者身體功能進行訓練和對患者的呼吸功能展開訓練等;手術當天給予患者支氣管擴張劑治療,來做好患者支氣管痙攣癥狀的預防工作,對于長期服用激素類藥物的患者需在此日增加藥量。
1.2.2 手術方法 研究組患者行電視胸腔鏡雙側肺減容術治療:給予患者雙腔氣管插管復合麻醉,體位選取為健側臥位,于第7肋間對患者進行Trocar穿刺(觀察孔),將胸腔鏡插入進去,進行小切口作操作窗,位置為患者前胸第3肋間處,在患者為雙側氣腫的情況下,先治療氣腫程度比較嚴重的一側。對胸膜粘連進行分離處理,以核素、胸部CT和胸部X線掃描結果為依據,同時對患者肺表面存在的碳末沉著展開分析,以此來對患者手術切除的實際“靶區”范圍進行確定。在腔鏡的引導下采取直線縫合器對患者肺邊存在的多發性肺大泡或者是部分彌漫性大泡肺組織進行切除處理,切除后形態最好體現為弧形,對于比較大的肺泡來說,采取3/0 prolene縫線聯合心包墊片以褥式對其進行加強縫合。由麻醉師展開膨肺試水工作,在患者的余肺呈現出完全性復張的情況下,確定患者縫扎表面或者是切除創面是否有漏氣現象出現,若患者存在有較為明顯的漏氣,可以再次利用3/0 prolene縫線聯合心包墊片以褥式對其進行加強縫合,在漏氣不明顯僅體現為小針眼漏氣的情況下,可以選取生物蛋白膠對患者的漏氣處進行封堵。參照組患者行常規開胸肺減容術治療:給予患者全身麻醉,于患者雙腔進行氣管插管以后給予患者單肺通氣治療,指導患者采取健側臥位。做切口,于第5、6肋間進入到患者的胸腔內部,展開分離粘連工作,采取常規手術方法或者是直線切割縫合器對患者的皰性肺組織展開處理,余下手術方法同研究組。
1.2.3 術后處理方法 手術完畢后第一時間為患者更換單腔氣管插管,及時將患者送往監護室,采取呼吸機為患者展開輔助呼吸,將潮氣量和氣道壓力維持在最低有效同期值之內,為患者安置好靜脈鎮痛泵,為患者進行持續給藥,給藥時間一般以24~48 h為適宜。在手術完畢以后,根據患者實際情況為患者展開吸氧、抗感染、抑酸、解痙、霧化、止血、化痰等治療。
觀察和記錄兩組治療前后的動脈血氧分壓(PaO2)指標、6 min行走實驗(6MWT)指標和動脈血二氧化碳分壓(PaCO2)指標[5];評估兩組并發癥發生情況,并發癥發生率=(肺持續漏氣例數+呼吸衰竭例數+肺部感染例數)/總例數×100.00%。
數據分析采用SPSS 19.0統計學軟件,計量資料以(±s)表示,組間比較采用兩獨立樣本t檢驗;計數資料以頻數和百分比(%)表示,組間比較采用χ2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表1 兩組患者相關指標改善情況對比(±s)

表1 兩組患者相關指標改善情況對比(±s)
組別PaO2(mmHg)治療前 治療后6MWT(m)治療前 治療后PaCO2(mmHg)治療前 治療后研究組(n=39)參照組(n=39)t值P值62.28±7.68 62.44±7.35 89.31±5.32 80.36±4.25 266.31±78.25 288.38±42.10 433.42±68.65 405.22±41.11 48.48±16.49 47.66±11.43 31.35±4.25 37.26±4.21 0.094 0.925 8.208<0.001 1.551 0.125 2.201 0.031 0.255 0.799 6.170<0.001
治療前兩組的PaO2指標、6 MWT指標和PaCO2指標均基本一致且組間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治療后與參照組PaO2指標和6MWT指標相比,研究組均偏高且組間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PaCO2指標低于參照組且組間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研究組并發癥發生率低于參照組,且組間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2 兩組患者并發癥發生情況對比
慢性阻塞性肺氣腫的發生給患者的正常健康生活產生了非常嚴重的影響[6-7]。手術治療是慢性阻塞性肺氣腫患者主要的臨床治療方式,傳統的開胸手術治療臨床應用廣泛,但是會給患者帶來一定程度的傷害。近些年來,在醫療事業不斷進步和發展的情況下,具有現代化的安全化的臨床治療方式逐漸受到了越來越多醫護人員的關注,胸腔鏡治療目前已經被應用于胸外科患者的臨床中[8-9]。
目前臨床上有關于慢性阻塞性肺氣腫患者臨床治療的相關報道較多,但是重點分析電視胸腔鏡雙側肺減容術在其中的應用效果的有關文獻較少,故而該次研究特此展開詳細分析。電視胸腔鏡雙側肺減容術給患者帶來的創傷較小,不會對患者的胸大肌、前鋸肌和背闊肌產生影響,且不會對患者的肋骨進行切斷,更有利于改善患者預后,同時在胸腔鏡的輔助治療下,可以將患者病變情況和其與附近器官之間的關系進行詳細且清晰反映,可以為病情程度比較嚴重的患者提供更好的全新的治療服務[10]。趙寅生等[11]選取100例慢性阻塞性肺氣腫患者展開研究,給予其中50例常規開胸肺減容術治療(對照組),令50例電視胸腔鏡雙側肺減容術治療(實驗組),實驗結果為實驗組發生肺持續漏氣、呼吸衰竭、肺部感染等并發癥發生率22.00%明顯低于對照組的42.00%(P<0.05),與該次研究的研究組并發癥發生率5.13%明顯低于參照組20.51%(P<0.05)相符合,同時該次實驗還證實研究組的PaO2指標(89.31±5.32)mmHg、6MWT指標(433.42±68.65)m和PaCO2指標(31.35±4.25)mmHg均明顯優于參照組的(80.36±4.25)mmHg、(405.22±41.11)m和 (37.26±4.21)mmHg(P<0.05)。說明電視胸腔鏡雙側肺減容術的應用有利于優化慢性阻塞性肺氣腫患者的臨床治療工作[12]。
綜上所述,給予慢性阻塞性肺氣腫患者電視胸腔鏡雙側肺減容術治療能夠有效提升手術效果,能夠顯著改善患者的相關指標變化情況,治療安全性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