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廣慧,王艷紅,于鳳翥
齊齊哈爾市結核病防治院結核四內科,黑龍江齊齊哈爾 161000
肺結核(pulmonary tuberculosis,PTB)是一種發生于肺組織、氣管、支氣管等部位,因結核分支桿菌(M.tuberculosis,MTB)所引發的具有一定傳染性的呼吸系統疾病,在我國民間也被稱為“肺癆”。按照菌株耐藥性,可將PTB分為耐藥及非耐藥兩種,耐藥PTB又可分為單耐藥(monoresistance)、多耐藥(polyresistance)、耐多藥(multidrug resistance,MDR-TB)3種[1-3]。目前我國耐藥結核病疫情較為嚴重,相關報道顯示[4-5],我國已有超過12萬MDR-TB病例,因此必須引起重視。該研針對以上情況,方便選取2019年1月—2020年1月期間該院收治的104例患者作為研究對象,在常規基礎治療之上,聯合使用莫西沙星(Moxifloxacin)及卷曲霉素(Capreomycin)進行治療,以期在確保用藥安全性的前提下,改善患者耐藥性,提高臨床療效,現報道如下。
方便選取在該院接受治療的104例MDR-TB患者作為研究對象,隨機分為對照組(52例)和觀察組(52例);對照組:男27例,女25例;年齡42~76歲,平均年齡(51.78±4.23)歲。觀察組:男28例,女24例;年齡41~75歲,平均年齡(51.37±4.15)歲。兩組患者基本情況大致相同,組間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該院已通過倫理委員會核準,患者及家屬均在自愿前提下簽署知情同意書。
納入標準:①104例研究對象均符合相關疾病診斷標準;②可正常溝通并全程配合該次研究。排除標準:①藥物過敏者;②合并其他重大疾病者;③無法正常溝通或中途退出者。
104例患者均接受常規抗結核治療,并密切監測患者體征及肝功能指標;在前者基礎上,對照組(52例)采用單一莫西沙星治療(國藥準字J20150015)進行治療:口服,0.4 g/次,1次/d。觀察組(52例)采用莫西沙星聯合卷曲霉素(國藥準字H11020268)進行治療:①莫西沙星用法參考對照組;②卷曲霉素:深部肌肉注射,1 g/次,1次/d。
①治療效果:影像學檢測結果顯示病灶吸收程度超過50%,可歸為顯效;病灶部位有所吸收,且吸收程度<50%,可歸為有效;其他情況歸為無效;總有效率=(總例數-無效例數)/總例數×100.00%。②空洞閉合情況:可分為完全閉合、明顯縮小、變化不明顯或惡化4種情況;閉合率=(總例數-變化不明顯例數-惡化例數)/總例數×100.00%。③不良反應情況:對治療過程中出現頭暈、耳鳴、胃腸道反應等現象進行詳細記錄。
該研所有數據均錄入SPSS 22.0統計學軟件進行統計分析,計數資料以頻數和百分比(%)表示,組間差異比較行χ2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觀察組僅有2例無效,總有效例數為50例;對照組共計13例無效,總有效例數為39例,觀察組總有效率(96.15%)明顯高于對照組(75.00%),差異有統計學意義(χ2=9.426,P=0.002)。見表1。

表1 兩組患者治療效果對比
對照組共有14例患者空洞閉合程度不理想,觀察組共有3例,觀察組總閉合率(94.23%)明顯高于對照組(73.08%),差異有統計學意義(χ2=8.509,P=0.004)。見表2。

表2 兩組患者空洞閉合情況對比
對照組共出現頭暈、耳鳴等不良反應8例,觀察組共出現10例,觀察組總發生率(19.23%)略高于對照組(15.38%),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3。

表3 兩組患者不良反應情況對比
PTB是全球十大疾病致死原因之一,因其具有一定傳染性,可累及所有年齡段,目前普遍認為高年齡、HIV陽性者、糖尿病及塵肺患者等均為易感人群,建議每年定期進行結核病檢查[6]。PTB是由MTB感染引起的,但并非所有帶菌者都可以傳染給其他人,該病的主要傳染源為痰中帶有MTB的PTB患者,其傳染性較強,而潛伏期及非活動性PTB并不具備傳染性[7]。一般情況下,人體免疫系統能夠在感染MTB時自動對其發動攻勢,并消滅其中的大部分,但存留的少量MTB會長期處于休眠期[8-9]。如果患者受年齡、HIV感染、濫用藥物、過量攝入酒精、患有糖尿病等因素影響,導致免疫力低下,免疫系統無法有效清除、抑制MTB,則導致MTB在患者體內大量繁殖,引發感染,出現咳嗽、咳痰、咯血等癥狀,如治療不及時極易發展為活動性PTB。一般潛伏期及非活動性感染者沒有明顯體表癥狀,但可通過影像學技術進行檢測,活動性患者則癥狀較為明顯,主要包括咳嗽、咳痰、咯血、胸痛、乏力、盜汗等[10]。MDR-TB出現的主要原因包括患者未按醫囑用藥、用藥劑量不足,治療方案不適合患者個體情況,治療過程出現中斷等,以上因素導致患者治療不充分,使MTB有機會轉變為耐藥菌株,從而對常用利福平、異煙肼等抗結核藥物產生耐藥性,同時隨著敏感結核菌被非最佳治療方案消滅后,耐藥菌轉變為優勢菌株[11],使耐藥程度加重。
目前臨床治療PTB以藥物治療為基礎,患者需長期服用抗結核藥物,一般至少需要6~9個月,根據患者個體情況,采取每日用藥方案或間歇用藥方案,常用藥物包括利福平、異煙肼、乙胺丁醇等。無論哪種用藥方案必須確保患者不間斷的規律用藥,尤其是間歇性用藥時,應結合DOTS管理,以便盡可能避免出現耐藥性,達到最佳治療目的[12]。患者一旦出現耐藥性,則嚴重干擾治療效果,且耐藥結核病的診斷及治療難度較高,因此必須有效利用DOTS策略,對患者耐藥性進行監測、預防,確保患者能夠及時接受符合其個體情況的合理治療方案,提高治療效果的同時降低其傳染他人的概率。該次研究主要針對耐藥結核病中的MDR-TB,在常規抗結核治療的基礎上,在對照組采用莫西沙星治療,對觀察組予以莫西沙星聯合卷曲霉素治療,對比結果顯示:①觀察組治療有效率(96.15%)明顯優于對照組(75.00%)(P<0.05),說明通過聯合用藥治療,患者病灶吸收情況得到了明顯改善,改善程度大于單一用藥;該結論與胡小蘭[12]的研究相符:聯合用藥組總有效率97.5%,常規用藥組總有效率75.0%,前者明顯高于后者(P<0.05)。②觀察組空洞閉合情況優于對照組(P<0.05),說明聯合用藥方案更有利于空洞閉合,進一步提高治療效果;③兩組患者出現不良反應情況接近,均無嚴重不良反應,觀察組總發生率略高于對照組,但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說明聯合用藥不會加重患者身體負擔,用藥安全性有保證。該研究認為觀察組之所以存在以上優勢,主要是因為:①莫西沙星作為常用抗生素類藥物,具有較強的抗菌作用,且幾乎沒有光敏反應,組織穿透力良好,對耐藥菌有效期長、不易產生耐藥性。②卷曲霉素是常用抗結核藥物之一,屬于多肽類抗生素,具有較好的抑制MTB作用,肌肉注射后可快速分布于全身,與其他抗結核藥物聯合使用效果更好,因此多用于復合治療耐藥結核病患者。
綜上所述,莫西沙星聯合卷曲霉素治療MDR-TB患者的臨床效果較為理想,可以顯著提升總治療有效率,并確保用藥安全性,具備臨床推廣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