莊桂龍,李國航,趙蔚
深圳市龍崗中心醫院感染科,廣東深圳 518116
肺結核是常見的慢性疾病之一,主要原因是肺部受結核桿菌侵入影響呼吸功能,臨床癥狀有咳痰、咳嗽、乏力、低熱、胸悶及呼吸困難等,嚴重降低患者生活質量[1]。結核類疾病均存在一定傳染性,呼吸道及消化道是主要傳染途徑,小部分人會通過皮膚傷口傳染[2]。耐多藥性肺結核指的是患者經體外培養出的結核桿菌對兩種以上抗結核類藥物產生耐藥性,給予其常規抗結核類藥物效果不理想,需采取其他輔助治療增強療效[3]。據醫學資料顯示[4],左氧氟沙星因其抗菌作用強、廣譜抗菌的優勢在治療耐多藥性肺結核作用明顯。故該文方便選擇該院2016年10月—2019年1月期間收治的94例耐多藥肺結核患者為研究對象,探究左氧氟沙星輔助治療效果。現報道如下。
方便選取該院收治的94例耐多藥肺結核患者,采用計算機表法將其分為試驗組、參照組,每組47例。試驗男26例,女21例;年齡22~72歲,平均年齡(49.86±5.62)歲;病程8個月~7年,平均病程(3.56±1.41)年。參照組男27例,女20例;年齡23~73歲,平均年齡(50.37±5.86)歲;病程9個月~8年,平均病程(3.85±1.67)年。對比兩組患者一般資料,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納入標準:①符合耐多藥肺結核診斷標準;②經患者及家屬確認后簽訂知情同意書并上交醫院倫理委員會獲批。
排除標準:①精神分裂,無法配合治療的患者;②伴有嚴重臟器衰竭;③納入前應用過該次研究藥物。
參照組患者實施抗結核類藥物治療,具體方法:給予患者異煙肼片(規格:0.3 g,國藥準字H43021040)0.3 g口服,1次/d;給予阿米卡星注射液(規格:2 mL:0.2 g,國藥準字H51023875)0.6 g肌肉注射,1次/d;給予異煙胺腸溶片(規格:0.1 g,國藥準字H31021180)0.2 g口服,2次/d。試驗組在參照組基礎上實施左氧氟沙星(規格:0.2 g,國藥準字H20060204)0.6 g靜脈滴注,1次/d。兩組均連續治療3個月。
通過ELISA檢測觀察兩組患者血清中炎性因子TNF-α、IL-6和免疫功能指標IgG、IgM、IgA。采取CT胸部檢查,并進行痰結核菌培養,觀察3個月、6個月、1年及2年后患者痰菌轉陰情況。記錄治療過程中兩組患者不良反應發生情況,包括頭暈、失眠、白細胞降低、胃腸道癥狀、肝功能損傷等。統計兩組患者治療效果,評定標準:患者臨床癥狀徹底消失,痰菌轉陰,經檢查肺部病灶顯示已全部吸收為顯效;患者臨床癥狀有所改善,痰菌轉陰,經檢查肺部病灶顯示部分已吸收為有效;患者臨床癥狀無明顯變化,痰菌呈陽性,經檢查肺部病灶未吸收為無效。
采用SPSS 21.0統計學軟件進行數據分析,計量資料的表達方式為(±s),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的表達方式為[n(%)],采用χ2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試驗組患者炎性因子TNF-α及IL-6均低于參照組,免疫功能指標IgG、IgM、IgA均高于參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兩組患者炎性因子、免疫功能指標對比(±s)

表1 兩組患者炎性因子、免疫功能指標對比(±s)
組別TNF-α(ng/mL)IL-6(ng/mL)IgG(g/L)IgM(g/L)IgA(g/L)試驗組(n=47)參照組(n=47)t值P值82.26±8.27 101.54±9.12 132.63±12.16 175.96±16.56 3.53±0.38 2.32±0.24 3.77±0.68 3.12±0.54 10.736<0.001 14.459<0.001 20.56±2.61 14.61±1.73 13.027<0.001 18.457<0.001 5.132<0.001
試驗組患者在3個月、6個月、1年及2年后的痰菌轉陰率均高于參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2 兩組患者痰菌轉陰情況對比[n(%)]
兩組患者不良反應發生率對比,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3。

表3 兩組患者不良反應發生率對比[n(%)]
試驗組患者治療總有效率明顯高于參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4。

表4 兩組患者治療效果對比[n(%)]
肺結核是慢性呼吸道疾病,具有傳染性且病程較長,通過抗結核藥物治療效果較好,但結核桿菌隨著時間推移發生變異,對抗結核藥物產生耐藥性,于是定義為耐藥性肺結核,發病時間較長的患者均符合其標準[5]。臨床常見的抗結核藥物種類較多,如利福平、丙酰胺、異煙肼及鏈霉素等,耐藥性肺結核患者攜帶的結核桿菌至少對其中的兩種藥物產生抗藥性,導致患者遵醫囑用藥卻無明顯改善,對患者身心健康造成一定影響[6-7]。查閱醫學資料[8]發現,氟喹諾酮類藥物不受介導耐藥影響,與其他藥物不會產生不良反應及耐藥性,左氧氟沙星屬于此類藥物,其優勢是廣譜抗菌、抗菌作用強、半衰期長等,主要是通過對拓撲異構酶Ⅱ發揮作用致使細菌無法轉錄復制,降解后死亡,同時能有效阻斷合成結核分枝桿菌螺旋酶,可雙重滅殺結核桿菌,增強效果[9-10]。另外,左氧氟沙星可自然耐藥性較低,吸收較快,能將血藥濃度迅速提高,有效縮短治療周期[11]。
計算數據表明,兩組患者不良反應發生率差異無統計學意義 (P>0.05);試驗組患者治療總有效率(97.87%)明顯優于參照組(78.72%),炎性因子TNF-α及IL-6均低于參照組,免疫功能指標IgG、IgM、IgA均高于參照組,在3個月、6個月、1年及2年后的痰菌轉換率均高于參照組(P<0.05)。
毛承金[12]研究區分140例耐多藥肺結核患者隨機分為研究組(左氧氟沙星聯合抗結核藥物)及對照組(抗結核藥物),每組70例,對比兩組患者12個月后痰菌轉陰率及治療用有效率。結果顯示,研究組12個月后痰菌轉陰率為67.14%(47/70),治療總有效率為98.57%(69/70);對照組12個月后痰菌轉陰率為50.00%(35/70),治療總有效率為90.00%(63/90)。研究組均優于參照組(χ2=4.239、4.773,P<0.05),得出結論與該文基本一致。
綜上所述,左氧氟沙星用于輔助治療耐多藥肺結核呈現出的療效顯著,可有效改善臨床癥狀,降低炎性水平,提高免疫力及痰菌轉陰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