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能,黃太偉,鐘敏
廣東省惠州市第一婦幼保健院新生兒科,廣東惠州 516000
新生兒窒息[6](asphyxia)是在產前、產時或產后的整個過程中,由母體疾病、子宮因素、胎盤因素、臍帶因素、難產、胎兒因素等各種原因[1-2],引起胎兒缺氧、宮內窘迫,發生呼吸、循環障礙,新生兒出生1 min不能建立規律的呼吸[3]。窒息后腦損傷是新生兒常見的疾病之一,損傷后容易導致近期神經功能障礙和遠期神經后遺癥,如腦癱、癲癇、智力低下,以及視覺損害、注意缺陷、認知障礙、學習困難等[4],給患兒的家庭及社會帶來嚴重負擔。目前臨床采用的治療手段包括藥物、高壓氧、干細胞移植、亞低溫等[5],其中腦苷肌肽是藥物治療的重要制劑,早期應用對HIE有較好效果,亞低溫療法對腦損傷有很好的保護作用[6],二者聯用的報道較為少見。該文以2018年6月—2020年6月該院NICU收治的72例HIE患兒為研究對象,探討亞低溫聯合腦苷肌肽對其的治療效果,分析比較治療后的NABA評分及治療的總有效率,結果表明該治療方案具有良好臨床效果,現報道如下。
方便選取該院收治的HIE患兒,共72例,采用隨機法將其分為對照組和試驗組,各36例。對照組中女性患兒15例,男性患兒21例;胎齡39周,出生體質量3.4 kg。試驗組中女性患兒13例,男性患兒23例;胎齡38周,出生體質量3.2 kg。將兩組患兒的年齡、性別、出生體質量、胎齡等一般資料進行對比,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所有研究對象均符合實用新生兒學(第4版)HIE診斷標準,有明確的可致胎兒宮內窘迫的異常產科病史、Apgar評分1 min≤3分且持續5 min評分仍≤5分、出生后不久出現神經系統癥狀并持續24 h以上[7],排除惡性血液疾病、先天性代謝疾病、先天畸形、嚴重貧血、嚴重臟器功能障礙等患兒。該次研究經過該院醫學倫理委員會同意,參與研究的患兒家屬均簽署知情同意書。
給予兩組患兒常規治療,包括:維持適當的通氣和氧合、維持適當的腦血流灌注、維持適當的血糖水平、控制驚厥等。對照組給予腦苷肌肽治療,即將0.2 mL/kg腦苷肌肽(國藥準字H22025067)溶于5%葡萄糖注射液250 mL,緩慢靜滴,1次/d;給予試驗組患兒亞低溫聯合腦苷肌肽方法治療:使用亞低溫儀對患兒頭部降溫,持續降溫72 h,降溫標準維持:鼻咽溫度33.0~34.0℃、肛溫34.0~35.0℃,治療結束自然復溫。兩組患兒腦苷肌肽給藥方式相同,療程均為2周,治療期間密切監測兩組患兒的各項指標。
評價兩組治療前后新生兒行為評價量表(NBNA)及療效,NBNA評分總分40分,評分越高,神經行為能力越好[8];療效評價中規定顯效:新生兒生命體征及各指標恢復,有效:新生兒各項指標、臨床癥狀部分改善,無效:臨床癥狀無明顯甚至出現惡化[9]。總有效率=(顯效+有效)例數/總例數×100.00%。
采用SPSS 24.0統計學軟件予以數據處理,計量資料用(±s)表示,組間差異比較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以頻數和百分比(%)表示,組間差異比較采用χ2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兩組患兒治療前NBNA評分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治療后NABA評分較治療前均有所改善,其中試驗組患兒治療后7 d與14 d的NBNA評分均明顯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t=5.631、2.457,P<0.05),見表1。
表1 兩組患兒NBNA評分對比[(±s),分]

表1 兩組患兒NBNA評分對比[(±s),分]
組別治療前治療后7 d 治療后14 d對照組(n=36)試驗組(n=36)t值P值27.16±3.27 27.86±3.35 30.42±3.27 34.80±3.33 33.98±3.52 36.01±3.49 0.897 0.373 5.631<0.001 2.457<0.001
試驗組患兒的總有效率明顯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2 兩組患兒治療有效率情況對比[n(%)]
新生兒窒息后腦損傷是新生兒致殘病死的一種常見疾病,以腦組織缺血缺氧、能量供給不足為主要病理特征[10],腦損傷所帶來的并發癥和后遺癥嚴重,將影響患兒的生活質量。HIE的主要發病機制為胞內鈣離子含量升高、脂質樣沉淀增多、抗原-抗體復合物大量沉積,使得患者的血管彈性下降、血管壁受損、免疫功能發生障礙、細胞因子和內分泌物等異常釋放,進一步加重血管損傷。腦苷肌肽是一種復方注射劑,包含多種神經節苷脂、多肽、游離氨基酸等,神經節苷脂能夠有效識別腦內神經元細胞,有助于細胞間信號傳遞,促進神經元發育;多肽類物質能夠促進神經相關蛋白的快速合成,在對腦組織的營養和能量供應中發揮重要作用。腦苷肌肽能夠參與神經元的生長分化過程,促進損傷神經元的再生修復,有助于改善心腦組織的新陳代謝功能[11],在神經性疾病治療中有廣泛應用。低溫療法是一種物理降溫手段,能夠調節腦血流量,降低腦部氧代謝率,改善腦細胞的能量代謝,減少谷氨酸的釋放及氧自由基的生成,減輕神經細胞內鈣負荷,修復細胞間的信號傳遞過程,以減輕腦水腫、降低顱內壓、減少梗死面積[12],研究表明低溫并不增加其他組織器官的損傷,現已在腦出血、腦缺血、腦缺氧的治療中應用成熟。
該研究結果顯示,入院治療前兩組患兒的NABA評分相近 (P>0.05),治療后7、14 d試驗組患兒的NBNA評分顯著高于對照組,試驗組的治療總有效率94.44%,高于對照組為75.00%(P<0.05),且與治療前對比表明兩種手段均能夠改善患兒的神經功能,降低腦細胞代謝,減輕神經損傷,有利于神經組織的再生和修復;而亞低溫聯合腦苷肌肽療法能夠減輕新生兒窒息后腦損傷程度,更加明顯改善患兒的神經功能,改善治療效果,提示藥物與物理干預聯合應用有協同促進作用。穆艷順等[13]報道亞低溫聯合腦苷肌肽治療組的NBNA評分高于常規治療組(t=5.12,P<0.05),胡文淼等[14]研究結果顯示,觀察組治療總有效率(92.68%)高于對照組(75.61%)(P<0.05),與該文研究結果相符。
綜上所述,采用亞低溫聯合腦苷肌肽治療新生兒缺氧缺血性腦病能夠顯著改善NBNA評分,提高治療有效率,可以考慮臨床推廣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