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振文
濟南市第三人民醫院腎內科,山東濟南 250132
因為一種或者幾種病因使得腎部發生的一組疾病,臨床上稱其為腎炎[1]。腎炎所包含的病理類型很多,但是許多類型的臨床表現極為相似。腎炎患者較為明顯的特點有腎臟調節酸堿平衡、血壓、電解質、水的能力下降,腎小球對于細胞以及蛋白的通透性發生變化,且腎小球濾過能力降低[2]。腎炎一般可分為繼發性、原發性以及遺傳性三大類,原發性腎炎包括慢性、急性、腎病綜合征、急進性、隱匿性,繼發性腎炎包括紫癜性和狼瘡性兩種,遺傳性主要指Alport綜合征。體液免疫障礙、細胞免疫缺陷、遺傳是腎炎的基本病因,而重金屬、鎮痛藥、皮膚感染、空氣污染、濫用抗生素、扁桃體炎等因素會增加腎炎的患病風險[3]。慢性腎炎的病程反復,對于患病者的工作以及生活均會形成極大影響,生活質量很差,而且若不施以有效的治療,慢性腎炎最終會發展為慢性腎衰竭,極易引發患者死亡[4]。慢性腎炎經典的臨床表現為水腫、血尿、蛋白尿、高血壓[5]。纈沙坦以及阿托伐他汀是目前臨床治療慢性腎炎應用較多的藥品,為了尋求最佳治療效果,該文針對2018年7月—2019年7月來該院治療的100例慢性腎炎患者為其開展分組治療,觀察其療效,現報道如下。
隨機選取100例在該院接受慢性腎炎治療患者,所有患者均滿足臨床慢性腎炎的診斷標準,患者與家屬均知曉該次實驗的目的與方法,且其均已簽署知情同意書。排除患有嚴重肝腎功能障礙、對該次研究藥物存在藥物禁忌證、同期加入其他臨床試驗及拒絕參與該次實驗的患者。所有患者和家屬均同意該次實驗,根據抽簽法分組為雙藥結合組(n=50)和阿托伐他汀組(n=50)。雙藥結合組男26例,女24例;年齡33~64歲,平均(48.79±15.22)歲;阿托伐他汀組男25例,女25例;年齡32~65歲,平均(48.47±15.64)歲。兩組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該研究經倫理委員會批準。
阿托伐他汀組:應用阿托伐他汀 (國藥準字J20130172;20 mg×10片)治療,用藥方法:初始劑量為半片/次,1次/d,間隔4周或以上可調節劑量,最多4片/d。
雙藥結合組:纈沙坦(國藥準字H20103521;80 mg×7粒×2板)聯合阿托伐他汀治療,纈沙坦用藥方法:1粒/次,1次/d;阿托伐他汀的用藥方法參照阿托伐他汀組。
兩組患者均接受為期3個月的藥物治療。
比較兩組治療前后的生化指標數據變化以及藥物治療效果。①生化指標:24 h尿蛋白定量、血清尿氮素、血肌酐、腎小球濾過率、C反應蛋白、收縮壓以及舒張壓;②藥物治療效果:臨床癥狀全部消失,生化指標有明顯的改善則為顯效;臨床癥狀有所緩解,生化指標有一定改善則為有效;臨床癥狀和生化指標均未有任何變化,甚至惡化則為無效。總有效率為顯效例數占比與有效例數占比的和。
采用SPSS 19.0統計學軟件分析數據,計量資料用均數±標準差(±s)表示,組間比較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采用[n(%)]表示,組間比較采用χ2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表1 兩組患者治療前后的生化指標數據變化對比(±s)

表1 兩組患者治療前后的生化指標數據變化對比(±s)
組別血清尿素氮(mmol/L)治療前 治療后24 h尿蛋白定量(g/24 h)治療前 治療后腎小球濾過率[mL/(min·1.73 m2)]治療前 治療后血肌酐(μmol/L)治療前 治療后雙藥結合組(n=50)阿托伐他汀組(n=50)t值P值6.79±1.68 6.35±1.34 4.64±1.11 5.27±1.26 2.61±1.22 2.75±1.46 0.93±0.64 1.67±0.48 88.11±0.24 88.09±0.21 92.86±0.57 90.42±0.46 113.49±23.91 110.76±23.66 96.31±15.74 103.38±15.75 1.447 0.150 2.652 0.009 0.520 0.604 6.540<0.001 0.443 0.658 23.555<0.001 0.573 0.567 2.245 0.027

續表1
治療前,雙藥結合組的24 h尿蛋白定量、血清尿素氮、尿肌酐、腎小球濾過率、C反應蛋白、收縮壓以及舒張壓水平與阿托伐他汀組相仿,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治療后,雙藥結合組的24 h尿蛋白定量、血清素尿氮、血肌酐、腎小球濾過率、C反應蛋白、收縮壓以及舒張壓水平均好于阿托伐他汀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雙藥結合組藥物治療總有效率優于阿托伐他汀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2 兩組藥物治療效果對比[n(%)]
慢性腎炎是引發尿毒癥的一種重要因素。梗阻性腎病、糖尿病腎病、腎小球腎炎、高血壓腎病是慢性腎臟疾病最多見的幾種病因。據我國的三級醫院相關數據顯示,慢性腎炎中最多見的是IgA腎病,約有10.6%,膜性腎病居于第2位,占比是8.8%,而統計我國行穿刺活檢的患病者,發現有28.1%的患者為IgA腎病,23.4%的患者為膜性腎病。慢性腎炎患者除了幾種典型癥狀外,部分患病者會伴隨體重下降、乏力、發熱、全身酸痛等癥狀[6]。
因為,治療時多要對高血壓進行控制慢性腎炎。并使得機體的尿蛋白含量減少,日常飲食上一般會限制磷和蛋白的攝入,治療期間避免勞累、脫水,而對于腎臟有損傷的藥物也不建議使用[7]。阿托伐他汀也被稱為立普妥,是他汀類調脂藥的一種,能夠對患者機體的血脂起到調節的效果,可以抑制結締組織、血管內皮生長因子、生長因子β的生長,使得腎小球的肥大情況得到緩解,避免腎臟發生纖維化,進而控制和減少人體尿蛋白的排泄量,并降低血液內低密度的蛋白水平,從而起到保護人體腎臟功能的效果[8-9]。纈沙坦為腎素-血管緊張素的組織藥物,可降低血壓,對炎癥因子水平進行抑制,從而減少尿蛋白,防止腎小球發生硬化,并使得腎小管間質發生纖維化的情況進行組織[10-11]。該研究將上述兩種藥物聯合使用,發現效果明顯優于單一用藥,患者各項指標恢復得更快,療效更明顯。
據該實驗可知,治療前,雙藥結合組與阿托伐他汀組的24 h尿蛋白定量、血清尿素氮、血肌酐、腎小球濾過率、C反應蛋白、收縮壓以及舒張壓水平相近(P>0.05);治療后,雙藥結合組的24 h尿蛋白定量、血清尿素氮、血肌酐、腎小球濾過率、C反應蛋白、收縮壓以及舒張壓水平均好于阿托伐他汀組(P<0.05),說明將阿托伐他汀+纈沙坦聯合醫治慢性腎炎可有效改善臨床指標,促進患者康復;雙藥結合組的治療總有效率為96.00%,優于阿托伐他汀組治療總有效率76.00%(P<0.05),此實驗結果與關蘊華[12]的實驗結果數據相近,在其實驗文章中患者接受阿托伐他汀聯合纈沙坦治療的有效性為92.86%(26/28),說明阿托伐他汀聯合纈沙坦治療慢性腎炎的效果十分理想,同時也說明該次實驗文章的數據結果具有較高的參考價值。
綜上所述,阿托伐他汀+纈沙坦聯合醫治慢性腎炎的效果顯著,患病者的生化指標有明顯改善,且C反應蛋白水平得到了有效的調節,對比單一用藥醫治,兩藥聯合醫治的模式應多加推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