錢克錦
韓國財閥三星集團日前宣布,去年10月去世的董事長李健熙的遺產價值20萬億韓元,他的繼承人須繳納繼承稅逾12萬億韓元(約合人民幣700億元)。這一數字創了世界紀錄。
當今世界,開征遺產稅的主要是富國,初衷是減少貧富差距。通常起征點非常高,比如美國過去兩個年度的起征點分別是1140萬美元和1158萬美元。所以,美國只有1%左右的家庭夠格。另外,根據繼承者與財產遺留者的關系遠近,遺產稅的稅率不同。比如,配偶繼承遺產一般不用繳稅,子女繼承遺產比孫子輩繼承繳的稅要少。
根據美國“家族企業聯盟”的統計,在經合組織成員中,有25個國家征收遺產稅。綜合數據方面,日本的遺產稅稅率為55%,高居榜首;接下來分別是韓國(50%)、法國(45%)、英國(40%)和美國(40%)。具體案例中,稅率會因遺產數額和繼承人身份等因素,有具體變化。
“1%的富人”會想辦法盡量少繳遺產稅。因為各國都有規定,如果將遺產捐給公益慈善事業,這部分錢就可以免征,所以設立慈善基金就是富人規避遺產稅的一個法門。
具體途徑大概是:成立一個信托基金,委托人(即財產所有人)投入一筆資金,然后定期向慈善機構捐錢;一定年份之后,基金的剩余資金交給一個受益人,這個受益人一般就是委托人的后代。
設立慈善基金是富人規避遺產稅的一個法門。通常,一定年份之后,基金的剩余資金會交到委托人的后代手上。
比如,一名富翁設立一個2000萬美元的慈善基金,每年向慈善機構捐贈100萬美元,共支付20年,假如按年利率1.5%進行復利計算,20年中,該基金共向慈善機構捐款2693萬美元。但在實際操作中,這個基金可以通過投資獲得高回報,比如年回報率為4%,那么20年后基金將增值至4382萬美元。這樣,該富翁的后代就可以獲得通過投資增值的那1600多萬美元了。
由此可見,雖然富人通過慈善基金盡量規避遺產稅,但的確促進了社會公益事業,促進了社會公平,是個多贏的局面。所以,這一形式也廣被人們接受。
在這種慈善風潮帶動下,要交天價遺產稅的李健熙遺產繼承人,也早就表示將會把約六成的遺產用于回報社會,包括捐資用于醫療、將2.3萬件美術作品捐給國立美術館等。
反對征收遺產稅的聲音一直有。比如有人認為,征收高額遺產稅讓有些人感覺打拼一輩子卻要把大量財產納稅,“白忙一場”。也有人擔心,遺產稅的起征點如果長期不變,會打擊面過廣。比如英國在2012年左右房產價格大漲,令不少擁有房產的中產家庭也有資格被征收遺產稅。
要不要征收遺產稅,還是個政治哲學問題。英國哲學家羅素在《西方哲學史》一書中論及洛克的政治哲學時曾提及,隨著君主制被廢棄,民主國家在政治上已經摒棄世襲主義,但在經濟上卻沒有,人們依然認為人應該把財產遺留給兒女。也就是說,政治朝代消滅了,但是經濟朝代仍在。
不錯,經濟權力和政治權力一樣,都能影響或支配他人的生活。特別是在貧富差距不斷擴大的今天,擁有巨富的“1%的人”手中的經濟實力,該不該世襲?如果可以世襲,應該有什么樣的手段進行制約?這些已經不單單是調節貧富差距的問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