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曉南 董萬軍
摘 要:隨著國家教育改革的不斷深化,高考的模式也有所創新,為學生提供了更多的機會進行選擇,然而學生卻沒有科學選課的意識。在新型高考模式即將全面展開的環境下,高中階段的生涯規劃課程就此展開,在課程的目標、組織形式、內容、師資力量、對象等方面與其他的學科存在著較大的差別,因此應該充分結合本課程的特征,來進行相關課程的教學,幫助學生正確認知自己、了解社會、了解職業、認知專業,在生涯的決策與課程的選擇方面給學生做出指導,進而能夠將“學”“考”“招”有機結合起來,讓生涯規劃課程更加系統,為學生今后的發展做好積極的準備。
關鍵詞:生涯規劃;選課指導;影響與研究
隨著新高考的逐步開展,通過先行省份的總結與推廣,試點省份不斷的增加,進而全面展開已成必然之勢,僅僅是時間的問題,新的高考模式與之前高考相比,最大的變化就是考試科目的選擇,之前高考是固定的文理分科模式,而新高考模式下讓學生有更多選擇的主動性,方便學生根據自己的意愿和興趣進行選課組合,進而實現素質教育的全面轉化,但是學生的選課組合直接對學生步入高校之后可選的專業范圍產生主要的影響,也就會對學生的職業生涯與發展的方向產生影響。文章就生涯規劃課程的選課指導影響做進一步的分析與研究。
一、 生涯規劃的定義
“生涯規劃”又叫“人生規劃”,是個人和組織的結合,是在對個人的職業生涯的主觀與客觀條件開展測評、分析、歸納的基礎之上與時代的特征相互結合,根據個人的職業意向,而確定最優的奮斗目標,為了能夠達到這樣的目標做出積極的努力。在新型高考模式的大環境之下,通過開展生涯規劃教學工作,能夠指導學生對自身做出清醒的認知,對職業生涯做出正確的規劃,做到選課精準,因此生涯規劃已經在各個高中達到了基本共識,那么在高中的學校生涯規劃課程開展的過程中,還存在著一些問題,那么怎樣才能充分地發揮出生涯規劃教育在學生選課的指導層面的作用,還需要廣大教育工作者們做出進一步的研究與分析。
二、 在新高考環境下,高中教學校生涯規劃的特點
生涯規劃這門課程,與其他的學科相比,既有相同之處,又存在不同的特征,其主要表現在以下幾點。
(一)課程的目標
生涯規劃課程的目標主要在于教師本著“立德樹人”的教育理念,要對學生的人生發展負責,不論高考模式如何進行改革,根本的目的都是讓學生的綜合素質得到全面的發展。在進行生涯規劃教育工作的過程中,教師應該本著“立德樹人”的教育理念,不但要注重提高學生的自我認知能力與職業的認知能力,更加應該引導學生,使其樹立正確的觀念,著重培養學生的職業素養,讓學生的品德與社會意識得到更好的提高,通過教學讓學生具備創新的意識與實踐的能力,為未來學生的發展做出積極的準備。
(二)組織和開展生涯規劃教育
生涯規劃教育工作要用較為開放的視角來聯絡更多的層面,形成合力之勢,來協同開展,主要負責的教育部門要積極主動的推動生涯規劃教育工作的進程,在政策上給予更好的支持,在資源上要給予保障,相關的教育研究機構與生涯規劃課程的專業研究團隊要給予更加專業的指導,與此同時要加強教師團隊的專業建設,針對課程開設環節的條件與保障,以及課程開展的質量等作出充分的監督與指導,能夠及時的將所出現的問題加以修正,而電教部門與技術部門也應該在生涯教育的過程中,給予充分的支持與保障,讓信息化教育充分的融入生涯教育中,在讓生涯教育融入各個學科中,能夠讓學生產生濃厚的學習興趣,進而能夠讓學生在各個學科的比較中來理解生涯規劃的內容。
(三)在教學內容上引導學生認知自我發現自身閃光點
在生涯教育工作開展的過程中,基于高中階段學生的年齡特征,在教學內容上應該注重引導學生,使其能夠探索自我、發現自我,不能讓學生過早的被職業的定向所局限,被課程實施的步驟所固定,通過學生對基本測評工具的掌握,做到自我了解、自我反思、自我提升、充分的認知自我,對自己負責。
(四)生涯教育的形式
在生涯教育工作開展的過程中,應該實施廣泛借鑒與多元融合的教育形式,因此,應該充分的借鑒并開發學校內外的相關資源,能夠讓教學活動與實踐活動充分的結合,學生可以通過觀摩、體驗等方式來更多的了解社會與職業,進而激發學生的職業興趣,與學校所在的城市中的特色的產業建立聯合教學基地,能夠較為廣泛的結合校內外的資源優勢,讓生涯規劃課程更加具有創新性。
(五)生涯規劃的師資建設
在高中學校生涯教育工作開展的過程中,應該實現教師的全員參與,打破固有科目的邊界,由于很多高中學校存在著生涯規劃教學師資力量不足的情況,采取這樣的方式首先,可以讓各科的教師能夠積極的參與到生涯規劃教學活動中來,其次,還可以在教學活動中發揮出全體教師的特長與優勢,再進一步根據教師的個人意愿與特長組建出更加有教育優勢的團隊,能夠更加優質的開展生涯教育工作,最后,可以組建出專職與兼職相互結合的教育團隊,聘請社會專業人士與家長委員會的成員來共同教學,設立講座與專題教育,讓教育常態化,建立良好的咨詢平臺,與學生建立良好的溝通于交流的渠道,幫助學生解答生涯規劃的困惑。
(六)生涯規劃課程關注的對象
與全面的教育不同,生涯規劃教育教學工作要細化到每一個學生個體,需要針對每個學生性格愛好與學習特長等不同的特點采取“因材施教”的辦法,實現一對一的指導,幫助學生做好課程組合的選擇。
三、 生涯規劃課程的選課指導影響
在新高考模式下,每個學生都要面對這20種組合進行選課,與之前高考志愿填報工作相比,選課則是關系著大學的專業范圍以及未來的職業的道路,雖然學生具有更多的選擇權,但是怎樣選、選什么成為學生要面對的具體問題,為了能夠讓學生科學的進行選課,進而做到興趣愛好與職業能力有機的結合,有效的銜接。生涯規劃課程的開設,對于高中學生選課來講,重要的目標就是在于讓學生提高自我發展的意識,通過生涯規劃知識的學習,運用生涯規劃的工具,讓學生能夠做到清醒的認知自我,找到自身興趣取向,挖掘出自我的發展的方向,進而能夠做到自愿且科學的進行選擇課程。因此,生涯規劃教育教學工作,要發揮出更加積極的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