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熠
摘 要:在當前的城市化發展背景下,城市風貌如果沒有與當地的文化以及特色景觀結合起來,那么就無法凸顯出城市獨有的精神及文化內涵。就目前情況來看,城市的景觀及功能性設施設計落后于城市發展,因此,開展城市景觀及功能性設施建設就顯得極為必要。文章對皖北地區的城市景觀與功能性設施建設展開系統的研究論述,并綜合探討如何有效地開展INOUT城市趣味性景觀及功能性設施建設,從而展現出城市獨有的文化內涵。
關鍵詞:皖北地區;INOUT;城市趣味設計
由于當前城市化發展的速度不斷加快,各個城市的發展建設也導致城市面貌出現了巨大的變化,但是擁有高樓大廈的城市在外貌上有很多相似之處,無法展現出獨特的識別性,也就無法體現出不同城市的精神及文化內涵。因此,為了避免這種情況的一再出現,為了更好地展現出不同城市的精神及文化內涵,把地域文化與歷史文化結合起來,并且綜合應用在城市的景觀及功能性設計上,已然被很多城市所應用,并且成為很多城市展現個性化風采的重要手段。如上海等發展較好的城市,將獨特性發揮到了一定的程度。不過,目前我國在這個方面的研究,也僅僅處于起步的階段。
一、INOUT概述
INOUT從詞面上來說,就是內在和外在的結合,在城市設計里面引申為內涵的外延。內在其實就是內里的功能性設計,而外在則是城市的外在景觀設計,這二者結合起來就是城市的功能性以及趣味性設計。從系統化的角度來說,在城市的功能性以及趣味性設計中,把城市的獨有文化、精神以及地域性文化、人文需求融入進去,就能夠體現出一座城市獨特的風貌。
二、皖北地區城市的景觀及功能性設計分析
皖北地區城市一般指的是安徽北部地區的城市群落,這部分地區整體地形主要是平原,其主要的河流是淮河的支系流域,地區的氣候則是暖溫帶半濕潤季風氣候。安徽統計局的相關資料表明,皖北地區常住人口城鎮化的比率每年平均以1.5%的速度增長,其城鎮化發展的速度比較快。而且,從歷史發展來看,皖北地區屬于安徽主要的農業生產地區,所以其所在地區的城市群落城市化的建設起步并不是很早。近幾年很多城市的城市化建設速度不斷加快,對城市景觀的需求也不斷提升。但是,部分城市的整體建設質量并不是很理想,也沒有系統性的整體設計,其中比較突出的問題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一)廣場設計西化,華而不實
皖北地區的城市擴容速度顯著,而且城市的景觀性廣場也在不斷增長,但城市的噴泉以及羅馬柱,還有大型的雕塑,甚至一些大面積的硬質鋪裝都有著顯著的西方廣場特色,而且皖北部分城市以此作為城市景觀設計的標準配置。雖然這些景觀比較華麗,卻也導致城市的整體面貌變得奇怪。比如皖北地區某城市新建設的市民活動中心,本身配置了兩個比較大型的廣場,而且地面上鋪設了幾千平方米的花崗巖,兩側則搭配了花壇和樹籬,使很多市民在夏天經過這里的時候幾乎沒有任何的遮擋,地面的熱反射比較強烈,所以人們只好快速地“逃離”這里。而冬天的時候由于氣候因素北風比較猛烈,所以雖然廣場比較氣派,但是也很少有人愿意在此停留,可以說無論是功能性還是趣味性上面都比較缺失。這種城市景觀設計可以說是完全拋棄了我國園林設計的優秀理論,沒有很好地結合本身的地域文化,雖然整體設計很華麗但是人們的體驗并不良好,也沒有展現城市本身的個性和精神。
(二)城市整體景觀設計沒有展現良好的文化內涵
只有具備顯著的地域性特色的城市景觀,才能具備足夠的生命力。每一座城市都有自身獨有的歷史、文化以及生態系統。在城市化發展的背景下,我國部分城市因為形式上的現代主義以及生態主義追求,雖然增加了很多城市景觀設施,但是其實沒有真正與城市的文化歷史進行充分融合。比如皖北地區部分公交候車亭都是不銹鋼的,燈柱及垃圾桶等設施雖然具備了現代化的形式美感,卻也減弱了城市的識別性。也有些城市在街道上安裝了方便人們獲取公交信息的數字化系統,以及更加符合人體工學的座椅,這些都是很好的功能性設計,但是卻沒有很好地根據城市文化進行文化內涵的搭配和升級。另外,雖然有些城市也進行了文化元素的應用,但是在設計的時候并沒有做到很好的結合與融入。比如阜陽在城市景觀建設中把陜北剪紙融入進去,但是阜陽本身也有剪紙文化,這相當于舍近求遠。而且陜北剪紙的設計與阜陽剪紙是有文化上的沖突的,這也導致很多市民誤以為他鄉是故鄉,對城市沒有很好的歸宿感。
(三)街區的導視系統比較混亂
城市的導視系統是城市景觀設計中的重要內容,同時也是城市文明程度的重要判斷依據。一個明晰的導視牌,會讓人們對于自己所處的位置比較明確,既能夠起到良好的引路指示作用,還可以在文化上體現溫馨的氛圍。但是在實際的調查中發現,皖北地區的城市在街區導視系統的設計上存在不少問題:第一是導視牌本身的分布并不是很合理,有些路段頻繁出現導視牌,導致信息比較冗繁,而有些路段則幾乎沒有任何的導視系統設置;第二是導視牌的信息不是很明顯,有些路牌因為樹木等其他因素影響,導致其在環境里面的識別程度不是很高;第三是當前的導視牌設計比較單一,很少把地方性的元素融入進去,沒有足夠的趣味性。
三、皖北地區城市景觀及功能性設計的原則
及文化概況
(一)設計原則
第一,要以自然條件為前提。因為不同的地區本身氣候條件是不同的,所以其城市的景觀設計本身也是不同的。我國的南方地區氣候濕潤而且多雨,北方地區則風大干燥,因此在對城市景觀進行設計的時候要將其考慮進去。比如蘇州老城區的公交亭設計,就將江南的屋檐元素融入進去,不僅展現了地域性的文化,也很好地應對了蘇州多雨的獨特氣候,給市民提供了很好的躲雨場所。
第二,城市的景觀設計要對地域文化足夠尊重。城市景觀設計必須要展現出城市獨有的文化,也就是市民在城市發展過程中所創造出來的物質以及精神財富。其中包含人們生活的形式、狀態乃至精神風貌等等,以及城市在歷史發展過程中不斷積淀下來的知識以及觀念系統、風俗習慣等等,這些記錄了城市的過去,也為城市的未來提供發展基礎。只有具備了文化韻味的城市景觀,才是具備生命力、能夠給城市帶來獨特風采的景觀。
第三,與市民共生。一個地區的價值觀以及文化思想會深深地根植在這個地方獨特的文化里,而以這個地方的文化為核心建設城市的景觀設計,能夠使市民形成文化認同感以及歸屬感。市民屬于城市空間的核心主體,也是城市景觀最為直接的體驗者,所以在城市景觀的設計上,無論是功能性還是趣味性都要圍繞市民的使用進行設計,與市民共生才是其本質所在。
(二)皖北地區特色文化概述
皖北地區屬于我國南北文化的交疊地區,所以皖北文化總體上呈現出來的是兼容并蓄的過渡性色彩,其中最為顯著的就是楚漢文化、淮河文化以及老莊文化等等。比如,皖北地區的剪紙藝術就以精粗結合而著稱,而界首彩陶就成功地繼承了唐三彩的風采,并且皖北地區文化將木板年畫以及剪紙藝術結合進去,從而形成了獨特的文化色彩。皖北地區有著獨到的飲食文化,也有極為豐富的歷史文化古跡,這些都可以在進行城市景觀設計的時候進行融合。比如在設計的時候可以選取民間美術的一些點、線條或者紋樣,將其直接當作設計的符號來使用,從而展現出獨特的地方特色文化。
四、優化皖北地區城市功能性及景觀設計的建議
首先,善用水符號,塑造城市獨特文化。“上善若水,水善利萬物而不爭。”我國古代園林中,水的運用可謂登峰造極。水的應用能夠讓整體景觀多幾許靈氣,并且具備幾分通透以及跳躍,所以在皖北城市景觀設計的時候,可以活用水元素展開設計。當前皖北多地就圍繞山水保護利用、視覺融合、空間融合、功能融合等,合理規劃建設以改善生態環境,提升游憩功能,促進山水與城市融合。皖北地區城市景觀建設中可以采取“融山連水”規劃建設策略,梳理山水空間脈絡,打通山水通廊,構建起貫穿全城的綠道體系;采取“親山近水”規劃建設策略,推進公共功能向近山區域、濱水區域聚集,充分利用淮河等打造濕地公園,增加山水慢行通道等,提升山水周邊城市公共功能;采取“觀山望水”規劃建設策略,控制城市建設高度,加強視廊規劃建設控制,滿足城市景觀要求,制訂城市風貌特色塑造工作方案,引導城市地標與節點建設的城市輪廓塑造,建設融入自然環境、繼承地域傳統、體現時代特征的城市風貌。
其次,巧借地勢,塑造宜居環境。皖北地區本身地貌呈現出大平小不平的情況,所以在進行城市景觀設計的時候要結合地形因素,圍繞自然地形的高低以及地塊面積大小等展開設計。地勢起伏比較小的地塊可以設計大面積的平坦綠地,并與擋土墻和樹籬結合,增加景觀的層次感;在一些地勢起伏較大的地區設置臺階等,或者搭配下沉的小花園,讓人們在城市景觀中體驗到親近自然的空間,并且可以借助地形的起伏,設計塑造出多種不同的空間層次。
參考文獻:
[1]徐悅,張磊.城市景觀的文化價值與城市形象塑造[J].美術教育研究,2018(23):52-53.
[2]梅雨.地域特色文化背景下城市景觀設計研究:以西安市為例[J].鄉村科技,2020(1):80-82.
[3]李長福,郭艷.歷史與回歸:地域文化與城市景觀設計研究[J].山東工藝美術學院學報,2020(2):52-55.
[4]張群成.民俗文化語境下的城市景觀設計研究[J].新美術,2014(5):106-107.
[5]崔穎.基于地域文化背景下的城市景觀小品研究:以西安為例[J].綠色科技,2018(13):172-173.
[6]李永慧,許雁翎.安徽地域文化在環境景觀生態設計中的應用[J].湖南城市學院學報(自然科學版),2016(1):76-77.
作者單位:
淮北師范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