蘭若溪 孫慧
摘 要 近年來,幼兒園教育“小學化”問題如火如荼。與之緊密相關的“入學準備”“幼小銜接”卻遲遲沒有一個清晰的界定,導致一線教師無法準確把握兒童入學準備的工作要求。因此,本研究以大班教師為研究對象,運用問卷調查法和訪談法,對大班教師的入學準備觀念進行調查分析,結果發現:大班教師的入學準備觀念片面且不穩定、與小學銜接不夠緊密。基于此,筆者認為應該從普及入學準備知識、促進教師專業發展和加強幼小教育聯系三個方面,促進教師觀念的有效銜接。
關鍵詞 大班教師 入學準備觀念
中圖分類號:G615 ? ? ? ? ? ? ? ? ? ? ? ? ? ? ? ? ? 文獻標識碼:A ? ?DOI:10.16400/j.cnki.kjdks.2021.01.085
Abstract In recent years, kindergarten education "primary school" problem is in full swing. However, there is no clear definition of "school preparation" and "connection between kindergarten and primary school" which are closely related to it.Therefore, this study takes the large class teachers as the research object, uses the questionnaire survey method and the interview method, carries on the investigation analysis to the large class teacher's admission preparation idea, the result discovers: the big class teacher's admission preparation idea is one-sided and unstable, and the connection with the primary school is not close enough. Based on this, the author thinks that we should popularize the knowledge of school readiness, promote the professional development of teachers and strengthen the connection of preschool education to promote the effective convergence of teachers' ideas.
Keywords large class teachers; concept of school readiness
1研究方法
1.1 問卷調查法
本研究的問卷主要借鑒浙江師范大學李玲玲學位論文中的問卷,并根據《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試行)》中的教育目標進行了部分補充修改。最終問卷采用SPSSAU進行信效度分析,信度系數為0.977,效度系數為0.929,問卷質量良好。筆者采取隨機抽樣法,選取商丘市8所幼兒園為調查對象,其中2所公辦園,6所民辦園,1所一級園,1所二級園,6所普通園。共發放問卷110份,有效問卷101份,問卷有效率為91.8%。
1.2 訪談法
為進一步了解大班教師的幼兒入學準備觀念,筆者隨機選取15名大班教師進行半結構式訪談,每次訪談時間均在45分鐘以上,在受訪者允許的條件下,訪談者進行了全程訪談錄音,訪談結束后筆者忠實于受訪者的理解,對訪談內容進行逐字轉錄,最后根據扎根理論,登錄編碼。
2 大班教師關于幼兒入學準備觀念的現狀分析
本研究參照美國教育目標委員會劃定的入學準備五大領域:健康與運動領域、社會性和情緒發展領域、言語發展領域、學習方式領域、認知發展領域,采用李克特五級量表設計問卷,調查的結果顯示:M(總維度)=4.047,M(健康與運動)=4.328,M(社會性與情緒)=4.032,M(言語發展)=4.017,M(認知發展)=3.811。
2.1 大班教師普遍重視幼兒的入學準備
調查結果顯示,大班教師在幼兒入學準備五大領域得分均值超過了4.0,可見大班教師在觀念上普遍比較重視幼兒的入學準備工作。其中,社會性和情緒發展領域、言語發展領域與學習方式領域三大領域得分相差不大,表明在大多數教師觀念中這三個領域的入學準備是同等重要的,比較符合國家與社會“全面發展”的教育訴求。
2.2 大班教師最重視幼兒健康與運動技能、情緒和社會性方面的發展
根據問卷的得分來看,健康與運動技能得分最高,平均分為4.328,遠遠高出了其他領域得分。從訪談結果來看,大班教師普遍比較重視幼兒情緒和社會性發展的準備。通過對訪談資料的整理發現,“分離焦慮”“生活習慣”“自理能力”“同伴關系”等詞語出現的次數最多。也就是說,生理性準備是幼兒入學準備的前提與必要補充,社會性準備是幼兒入學準備的關鍵指標。
2.3 大班教師輕視兒童的認知發展
與我們預期的研究結論大不相同的是:大班教師認為幼兒入學準備的五大領域當中,最不重要的是認知領域的發展,調查平均得分僅為3.811分。結合訪談發現,造成這一結果的原因主要有兩點,一是近年來國家與社會杜絕“小學化”的觀念已經深入人心,大多數教師都能基本認識到“小學化”的教育教學違背了幼兒身心發展規律,不利于幼兒的成長;二是幼兒園自上而下的去“小學化”工作如火如荼,調查對象刻意回避或模糊對幼兒認知發展重要性的理解,以免被冠上“小學化”的稱謂。
3 存在的問題及改進建議
3.1 存在的問題
(1)大班教師的入學準備觀念具有片面性。結合調查與訪談的結果可以發現其背后的原因:一是在幼兒園杜絕“小學化”的思想氛圍影響下,許多教師會把幼兒園去“小學化”狹隘理解成淡化幼兒認知發展教育強化其他領域教育,這是對去“小學化”的曲解。二是依然有一小部分教師窄化入學準備的含義,把入學準備等同于幼小銜接的知識準備,這類教師的教育教學有“小學化”傾向的可能性最大。
(2)大班教師的入學準備觀念不穩定性。受訪的15位大班教師中,有6位就表現出對幼兒入學準備的理解前后不一致的情況。S老師和L老師剛開始都認為幼兒的入學準備最重要的應該是運動與健康領域和認知發展領域,但當訪談者舉例詢問時,S老師和L老師又認為幼兒的社會性和情緒發展領域的發展是幼兒適應正式教育生活的關鍵因素;Z老師認為知識準備是幼兒入學準備最不重要的部分,但又說自己帶的是全幼兒園最好的大班,自己應該盡最大的努力教幼兒認識更多的漢字。
(3)大班教師與小學教師各自單向銜接。幼兒園極少安排教師與小學教師溝通交流,幼兒園教師對上小學的理解僅停留在課堂紀律管制、學業任務加重等表面;小學教師缺乏主動性,更加注重向初中的銜接,對一年級學生的銜接工作大有“放任自流”的態勢,他們大多僅能照顧一二年級學生的生活習慣問題,并沒有觸及入學準備和幼小銜接的核心問題。總之,幼兒園教師和小學教師對入學準備的認識還不夠深入透徹,教育教學呈單向銜接,弱化了二者的教育合力。
3.2 嘗試提出的改進建議
(1)普及入學準備知識,改變大班教師對入學準備片面認識。首先要正確理解幼小銜接與入學準備兩者的區別與聯系。幼小銜接是指幼兒園要設置特殊教學內容,變換授課方式,開展能使幼兒盡快適應小學生活的幼兒園教育活動。[1]入學準備即幼兒在入學之前,需要達到應有的身心全面發展的水平。[2]兩者的不同之處從內容上來說,幼小銜接關注的是學習和社會適應;入學準備關注的則是兒童各方面的綜合發展。從時間上來說,幼小銜接是在幼兒園即將結束小學即將開始這個階段兒童所做的準備,它是幼兒園和小學兩個教育體系的相互銜接;而入學準備則持續整個學前期,是為兒童今后正規的學習生活做準備的一項工作。
(2)促進教師的專業成長,形成穩定的入學準備觀念。樹立終身學習理念,為優秀教師提供專業學習的平臺,形成教師發展共同體,營造發展的良性循環氛圍,幫助其形成穩定清晰的入學準備觀念。
(3)加強幼小教育之間的聯系,促進教師入學準備觀念的有效銜接。在環境上,小學的環境布置要盡力為兒童創造一個連續、熟悉的學習活動環境。如在教室內設置自然角、種植區等探索區域;在課程上,幼兒園可以適當縮減游戲時間,小學可以適當增加游戲時間;在知識教學方面,可以細化所提供的認知梯度,給予不同發展水平兒童適宜的學習支持,確保兒童在課程實施上平穩過渡;在教師的培養上,需要創造共同成長的職業發展環境。
參考文獻
[1] 王海瀾.學前教育學[M].上海:上海交通大學出版社,2019:209-210.
[2] 陳幗眉.幼兒入學準備教育[J].學前教育研究,1997,5: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