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濤
摘 要 合理提升學業挑戰度、增加課程難度、拓展課程深度,切實提高課程教學質量是中國高等教育發展的時代要求。在此要求下,三亞學院實施以增加課程飽和度、課程深度和學業緊張度為特征的課程教學改革與建設正從試點改革進入全面推廣階段。通過梳理課程教學改革與建設的目標和要求,文章對試點階段的課程建設績效進行了綜合評價。評價結果顯示,學生在實施“三度”建設的課程上學習投入時間、學業負擔有明顯增加,但學生的知識重組、知識運用能力提升并不明顯。
關鍵詞 課程建設 評價體系 績效評價
中圖分類號:G642 ? ? ? ? ? ? ? ? ? ? ? ? ? ? ? ? ? ? ?文獻標識碼:A ? ?DOI:10.16400/j.cnki.kjdks.2021.01.011
Abstract It is the requirement of the times for the development of China's higher education to reasonably enhance the academic challenge, increase the difficulty of the curriculum, expand the depth of the curriculum, and effectively improve the quality of curriculum teaching. Under this situation, USY has implemented curriculum teaching reform and construction characterized by increasing curriculum saturation, curriculum depth and academic tension. And now it is entering the comprehensive promotion stage from the pilot reform. By combing the objectives and requirements of curriculum teaching reform and construction, this paper makes a comprehensive evaluation on the performance of curriculum construction in the pilot stage. The evaluation results show that the students' learning time and academic burden have increased significantly in the implementation of the "three-degree" construction curriculum, but the knowledge reorganization and knowledge application ability of students are not significantly improved.
Keywords curriculum construction; evaluation system; performance evaluation
0 引言
2018年6月,教育部在四川成都召開新時代全國高等學校本科教育工作會議。在大會上,教育部部長陳寶生強調,要推進本科教育回歸常識、回歸本分、回歸初心和回歸夢想,把人才培養的質量和效果作為檢驗一切工作的根本標準。2018年8月,教育部頒布《關于狠抓新時代全國高等學校本科教育工作會議精神落實的通知》,提出合理提升學業挑戰度、增加課程難度、拓展課程深度,切實提高課程教學質量。
三亞學院作為中國高等教育的一分子,2018年10月專門頒布《三亞學院課程“三度”建設指導下意見》,并以教改項目立項的形式推進以“課程飽和度、課程深度和學業緊張度”為代表的課程教學改革與建設。在課程“三度”建設的第一階段,基本保持現有人才培養方案、專業課程體系架構不變,主要先從學科專業基礎課和專業核心課中遴選課程,從史、論、方法、技術等四個維度構建核心專業知識和能力,希望喚起學生對課程質量的自信、對學業成功的自信。在此建設目標下,分別對課程的飽和度、深度以及學業緊張度提出了明確的要求。
1 課程“三度”建設績效評價指標體系構建
根據課程“三度”建設的質量要求,課程“三度”建設的績效主要體現為上述要求或觀測點的達成度。根據筆者所在單位實際情況,目前對課程“三度”建設績效的評價主要側重于教學質量評價,所涉及指標主要有來自評估院的督導評價(權重為30%)、來自學院的課堂教學評價(權重為7.5%)、團隊與師德評價(權重為7.5%)和教學基本文檔評價(權重為7.5%)以及來自同行和學生的評價,權重分別為5%和40%。由此可以看出關于課程教學質量的評價主要以學生評價和督導評價為主,這種教學評價方式具有較強的可操作性和客觀性。但這種方式仍然存在一定的主觀性,而且不能全面地體現課程“三度”建設要求的達成程度。因此,課程“三度”建設的績效評價應結合“三度”的達成程度。而目前的評價體系主要側重于課程實施和課后任務環節,而對課程深度和學業緊張度的評價基礎相對薄弱,評價的技術手段也相對欠缺。針對當前評價過程中存在的問題,筆者所在二級學院嘗試根據實際教學情況以及經常發生的教學活動,通過討論確定較符合學院實際的具體觀測內容,實現對每一個觀測點的評價。其中,課程“三度”建設評價體系中的每個觀測點所對應的觀測內容及其權重如表1所示。鑒于課程知識的專業性,關于課程深度的評價主要來自學院教學檢查中的評價和同行專家的評價,按各占一半權重計算得分;讀書筆記厚度以頁數衡量,50頁及其以上為100分。該部分得分計算方法為實際頁數乘以2,滿分為100分;另外,課堂表現、到課率、office hour得分(5次及其以上為100分)、平時測試成績、期中期末成績等數據來自記分冊。
2 課程“三度”建設績效評價的實踐
根據上述評價方法,現以學院2019-2020學年所開設課程“國際金融”和“統計學”為例進行比較分析,兩門課程在各指標上的得分及其相應的雷達圖如圖1所示。其中“國際金融”為“三度”建設課程,而“統計學”尚未進行“三度”建設。由圖1可以看出,實施課程“三度”建設的課程“國際金融”相較于未實施“三度”建設的課程“統計學”而言,總體得分高出4.19分。其中,在課程實施、課程考核、考核資源、知識重組和運用等五個方面,實施“三度”建設的課程高出的幅度并不大,而在思維培養、課程預習、課后任務、學習投入尤其是學業任務方面,實施“三度”建設的成效明顯。其中原因可能在于全校的課程“三度”建設以項目立項的形式進行并將由學校教務部門統一組織驗收。而在學校驗收環節,更多的是參考課程建設的有形成果,即主要依據的材料按重要性依次為課后作業、課程論文或分析報告、期末試卷、課程檔案、office hour記錄表等。這樣的一種立項結項驗收制度倒逼任課教師將更多注意力放在學生學業負擔增加方面,從而使得學生在實施“三度”建設的課程上學習的投入時間更多,在課程預習方面也做得更好。
3 課程“三度”建設的進一步展望
根據學校課程三度建設的指導意見,對于教學改革實施者而言,通過提高課程“飽和度、深度和學業緊張度”來促進課程質量提高,思路清晰,路徑明確且評價全面,但也對改革者提出了更高要求。但在教學過程中如何實現飽和度、深度和緊張度的有效結合,是個值得(下轉第52頁)(上接第26頁)深思的命題。筆者認為課程的飽和度、緊張度可以通過提高學生學習投入時間以及投入質量來評價,但課程深度則更加側重于進行學生的知識重組、思維培養和知識運用。根據前文分析可知,實施“三度”建設的課程,學生的學業任務和投入時間顯著增加,但學生的知識重組能力并未有顯著改善。就筆者觀察,目前實施“三度”建設的課程更多的是傾向于增加學生學習投入時間和課業負擔,但就將思維培養、知識運用和知識重組在教學現場活動中的貫徹實施力度和有效手段仍然欠缺。雖然在教學基本文檔中有所體現,但在傳統課堂教學模式下課程深度很難得到有效提高。因此,如何實現課程飽和度、緊張度與課程深度的有效結合,仍然是一個值得繼續研究的命題之一。
參考文獻
[1] 周海濤.大學課程目標與內容調查報告對三所綜合性大學本科課程的調查分析[J].教育研究,2004,(1):65-71.
[2] 別敦榮.大學教學方法創新與提高高等教育質量[J].清華大學教育研究,2009,(8):95-101.
[3] 蔣華林,張瑋瑋.985院校課程認知目標達成度及國際比較[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4,(2):75-79.
[4] 莊玉昆,褚遠輝.高校課堂教學問題及改革之道[J].中國高教研究,2013,(7):39-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