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秋生,富 立,崔 勇
(北京航空航天大學機械與控制工程國家級(虛擬仿真)實驗教學中心,北京 100191)
數字信號處理(Digital signal processing,DSP)技術在通信工程、電子信息、自動控制、生物醫學、人工智能、遙感遙測、航空航天等領域得到了廣泛應用,是影響現代社會、經濟、國防等領域發展的重要技術。數字信號處理課程受到國內外高等院校的普遍重視,已經成為理工科院校相關專業的必修課程或優選課程。我校自動化學院于2017 年將數字信號處理作為核心課程,面向大學本科三年級學生開設(40 學時),并設置了硬件與軟件相結合的實驗課程(16 學時)。
數字信號處理課程具有基礎性、抽象性、系統性與實踐性的顯著特點。經過國內外高校教師的共同努力,目前擁有了比較完善的教材體系,且高質量的教材與參考書不斷涌現[1-4]。與此同時,在教學探索與實踐上也卓有成效,主要包括:精品課程建設、課堂教學方法、實驗教學方法、仿真實驗教學、多媒體教學、MOOC建設、教學改革實踐等,豐富的教學成果推動著課程教學質量不斷提高[5-12]。
作為教學活動的重要組成部分,數字信號處理實驗在鞏固基礎知識、培養實踐意識、提高創新能力等方面有著不可替代的作用。但是受到實驗條件、實驗內容、管理模式等多種主觀與客觀因素制約,根據公開發表的教學文獻,對課程實驗教學方法探索仍然是薄弱環節,如何提高實驗教學質量仍然是課程教學的熱點問題。
數字信號處理的實驗教學既要培養學生的技術性能力(包括知識理解、知識掌握與知識運用等傳統能力),又要培養學生的非技術性能力(包括溝通交流、質疑辯論等現代能力),以適應新工科發展的客觀要求。以實驗結果為導向的傳統教學模式,無法協同提升學生的技術性能力與非技術性能力,因此探索嶄新的實驗教學方法勢在必行。
探索并實踐數字信號處理實驗教學方法,以期實現考核模式的轉變——從面向結果的考核轉變為面向過程的考核。通過評價實驗過程與實驗結果,調動了學生學習的主動性,提高實驗課程的教學效率,以此面向第四次工業革命需求協同培養學生的綜合能力。
針對數字信號處理傳統實驗教學方法的局限性,提出了面向過程考核的實驗教學方法,將實驗教學中面向單一目標(實驗結果)的片面考核,轉化為面向多個目標(階段過程與最終成果)的協同考核,協同培養學生的綜合能力,以適應現代企業的未來發展需求,特別是第四次工業革命對創新型人才的需求,如圖1 所示。在學習工廠(Learning Factory)教學模式下,賦予傳統能力與現代能力嶄新內涵,不再贅述。

圖1 面向過程考核的實驗教學目標
為了實現圖1 所示的教學目標,在實驗教學方法探索中遵循面向過程考核的思想:①將數字信號處理的每個實驗劃分為若干個組成部分,且每個部分都有可展示的階段性結果,并設定相應的評分標準。②依據評分標準對每一部分的完成情況進行現場考核(包括技術性與非技術性考核),并作為本次實驗成績;③加權處理所有實驗成績與實驗報告成績,作為課程實驗的最終成績。
與傳統的實驗教學方法不同,提出的面向過程考核的實驗教學方法,不僅考核每次實驗的階段性成果,而且考核學生課后提交的實驗報告。受實驗內容限制,雖然受實驗內容限制,很難全面覆蓋傳統能力與現代能力,但是通過檢查學生的階段性成果,可以實現技術能力的考核;通過教師與學生的交流,可以實現非技術能力考核;通過綜合評價個體完成與總體完成情況,可以實現多人實驗的協同考核,進而確定每個學生的能力達成情況。
值得注意的是,面向過程考核的實驗教學方法必須解決兩個關鍵問題:①設計面向過程考核方法的工作流程;②教學方法要通過教學檢驗。
根據數字信號處理實驗課程要求,結合上述教學思想,設計了面向過程考核的工作流程,如圖2 所示,它包含準備實驗、指導實驗、實驗考核與確定成績等4個階段,覆蓋了課程實驗教學的全過程,其中陰影部分與面向過程考核直接相關。

圖2 面向過程考核的實驗教學方法
(1)實驗準備階段。①按照實驗內容的難度系數與實驗結果的可展示度,將每個實驗劃分為若干個組成部分,而每個部分有可展示的成果。②針對每個組成部分設置考核指標,包括現場考核指標與實驗報告指標,分別用于現場考核成績與實驗報告成績評定。③將實驗內容及其考核標準以電子郵件或教學網站方式提供給學生,要求學生預習實驗內容、知曉考核標準。
(2)指導實驗階段。①指導教師簡要地講解實驗背景與原理,給出注意問題及考核標準。②學生依據實驗內容要求,按照既定順序開展DSP的硬件實驗或基于Matlab的軟件實驗。③指導教師巡視實驗,隨時解答學生的疑問,并對共性問題提出建議。指導教師的主要職責不是依據考核標準回答問題,而是啟發學生如何針對實驗要求提出有創造性的實驗方法。
(3)實驗考核階段。在進行面向過程的實驗現場考核時,①要求學生對實驗內容進行分項陳述,包括實驗原理、參數設置、實驗方法、實驗結果等內容;②針對學生的口頭陳述情況、匯報準確度等方面,按照既定評分標準進行現場打分;③指導教師指出實驗中存在的瑕疵或問題,給出改正的建議與意見,要求學生弄清問題所在,實現有針對性地持續改進。
(4)確定成績階段。①針對學生提交的實驗報告,按照第1 階段的考核指標進行逐項考核,側重于實驗結果的分析與討論;②對實驗報告中出現的問題或瑕疵,進行符號標識,以便分析共性問題、實現持續改進;③將實驗現場考核成績與實驗報告成績加權求和,作為學生開展數字信號處理實驗的最終成績。
該過程考核的實驗教學方法,核心工作集中在“實驗現場考核”階段,既評定了學生的技術能力,又考核了學生的非技術能力。現場考核階段的權重占80%,而實驗報告部分只占20%,這與僅依靠實驗報告確定成績的傳統方法截然不同。圖2 所示的工作流程有如下特點:①對每項實驗進行現場考核,避免只關注實驗報告中提供結果的片面性;②將技術性與非技術性考核相結合,實現對能力的綜合考核;③要求學生現場陳述實驗內容與結果,有利于培養學生的非技術性能力;④以面向過程考核代替面向結果考核,使實驗成績更加客觀與公正。
針對面向過程考核實驗教學方法的關鍵環節,設計了圖3 所示的教學方法實施流程,它包括確定考核指標、實驗現場考核、確定實驗成績等3 個模塊。

圖3 面向過程考核方法的實施流程
(1)確定考核指標。將每個實驗分解為若干個組成部分,綜合考慮實現難度、所選方法、復雜程度、獨立程度等因素,確定每一部分可展示內容的考核指標,包括現場考核指標與實驗報告指標,前者用于實驗現場考核,而后者用于評定實驗報告。
(2)實驗現場考核。學生在考核階段陳述基本原理、實現方法、參數選擇、實驗結果等實驗內容。指導教師針對陳述內容與實驗結果,按照考核指標給出實驗成績,同時指出實驗與陳述中存在的瑕疵與改進建議,要求學生將改進內容寫入實驗報告。
(3)確定綜合成績。實驗成績包含現場考核成績與實驗報告成績兩部分。前者是學生陳述內容、回答提問、實驗結果等成績的加權組合,后者是報告質量、實驗結果、分析討論等成績的加權組合。特別地,前者在總成績中所占的比重遠大于后者所占的比重。
圖3 所示的面向過程考核的實施流程,能夠協同培養學生的綜合能力(包括技術能力與非技術能力):①通過學生陳述實驗內容并回答現場提問,培養學生利用科技語言表達與溝通能力;②通過學生按照分階段方式完成實驗內容,側重培養學生分析復雜工程問題能力;③通過撰寫實驗報告,側重培養學生運用科技語言的寫作能力與邏輯思維能力。
基于面向過程考核的實驗教學方法,開展了為期2 年的教學實踐。數字信號處理實驗內容包括4 個硬件與3 個軟件實驗,將每個實驗劃分為A、B、C、D、E 5個階段(部分實驗為4 個階段),考核成績分配如表1所示。指導教師依據考核標準對所有實驗進行現場考核,其中現場考核成績占80 分、實驗報告成績占20分,所占比重為4∶1。

表1 面向過程考核的實驗成績分配情況
在為期2 年的教學實踐中,對比傳統實驗教學方法,采用過程考核實驗教學方法取得了良好效果:①學生能夠自覺地開展課程實驗,拷貝他人實驗結果的現象很少;②學生能夠在實驗之前充分預習實驗指導書,明顯地提高了實驗效率;③學生能夠在實驗之前復習相關章節,加深了所學知識的理解程度;④學生能夠系統地組織實驗素材與實驗結果,實驗報告質量得到了明顯提高;⑤通過指導教師在實驗現場與學生溝通與交流,提高了學生的非技術能力。以第7 個實驗“數字心電圖信號的濾波技術”為例,由于實驗內容較多且難度較高,在2017 年以前實驗報告雷同較多,但實施面向過程考核之后,很難再看到實驗報告雷同情況。
與此同時,學生對數字信號處理實驗的認可度大幅提升。以2019 年春季學期的課程實驗為例,經過問卷調查統計,學生對實驗課程的滿意度達到95%以上,學生通過課程實驗,既學習到了技術性能力,又學到了非技術性能力,各項能力的達成情況如圖4 所示,實現了多種能力的協同達成,面向過程考核的實驗教學方法成功得到了實驗教學檢驗。

圖4 面向過程考核實驗教學方法的能力達成情況
特別提出的是面向過程考核的實驗教學方法,其核心理念與教育部專業認證的教學理念是一致的。①通過面向過程的實驗考核,提高了學生解決復雜工程問題能力;②面向過程考核的實驗教學克服了單純依據實驗結果考核的片面性;③通過面向過程的考核環節,指導教師可以全面地掌握課程情況;④協同培養了學生的非技術性能力,特別是運用科技語言交流能力;⑤指導教師可以及時獲得反饋信息,為課程持續改進提供了客觀依據。
針對數字信號處理課程傳統實驗教學的局限性,提出了面向過程考核的實驗教學方法,闡述了它的基本思想、工作流程及面向過程考核的實施過程;結合為期2 年的實驗教學工作,簡述了該教學方法取得的實際效果,調查結果表明,它可以實現各項能力的協同培養。面向過程考核的實驗教學方法與教育部專業認證的理念完全一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