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 娜,張兆國
(上海交通大學分析測試中心,上海 200240)
在國家建設雙一流大學的背景下,高校在教學科研設備方面的投入逐年增加[1-2]。如何更好地做好設備采購,最大限度地發揮投資效益,合理配置有效資源,做好設備采購的風險識別和防范至關重要。近幾年為了更好地服務學??蒲校治鰷y試中心(以下簡稱“中心”)作為學校的大型儀器共享平臺,承擔了大量大型設備的采購工作,2017 年完成設備采購金額近1 億元,招標采購一次成功率為100%,相關儀器設備已經完成到貨驗收并順利投入使用,在設備采購方面積累了一些較好的經驗。
高校是傳道授業解惑的場所,高校設備的采購需求主要來源于人才培養和科研創新[3-4],高校設備購置具有以下特點[5-9]:高校設備的采購主體通常是設備使用人,即院系或實驗室老師,而非招標辦或設備處人員。這些老師對于儀器的功能較為熟悉,但是對于儀器的性能指標、供應商、采購流程以及招標辦法等都不甚了解。而由于教學科研的需要,計劃采購儀器設備的專業性和前沿性要求較高,直接導致可以提供相應設備的供應商偏少,甚至是單一來源采購或者需向廠家定制。這兩點使得高校的設備采購迥異與其他單位的設備采購。
高校設備的采購流程通常為:前期調研→可行性論證→撰寫招標文件→開評標→中標公示→簽署采購合同→到貨→安裝驗收。中心在近幾年的設備采購中,通過不斷探索,發現高校設備的采購風險主要集中在以下幾個方面。
因為高校設備的采購主體主要是院系或實驗室的老師,他們的本職工作較重,如果對設備采購不夠重視,就會導致設備采購的前期調研不充分。甚至部分老師主觀上對部分供應商有偏愛,對其他儀器廠商同類產品的性能指標、技術特色、應用范圍、配件情況、優缺點等方面了解不夠深入,直接導致不能采購到質優價廉的設備。
可行性論證主要對該設備采購的可行性和必要性進行論證,這一環節對調研不充分、論證不合理的項目直接退回或要求重新論證。同時,也可以對儀器設備的實際需求、型號選擇、同類儀器和技術指標的比對、市場競爭格局等加以嚴格考察。如果可行性論證不被重視,或流于形式,就不能起到應有的效果。
招標文件是招投標的重要依據[10-12]。實驗室老師通常對招標法規等了解程度不夠,很容易發生招標文件中需求描述不清楚、技術指標不明確、重要指標不合理或綜合評分法不合規等問題,導致不能準確、合理地反映實際需求,甚至引起供應商的質疑[13],造成負面影響。此外,評審時評審專家無法有效地比對投標文件,評標效果不好,采購質量就很難保證。
采購合同簽訂時,沒有認真核對招投標文件的技術條款和商務內容,出現規格不詳、配套附件遺漏、質保期不符、售后承諾不完整等問題,很容易出現拖延到貨、驗收不通過、責任不明、售后無法兌現等問題,最終導致設備的運轉質量和使用效率不高。
除了以上所提的設備采購風險,還存在采購時間過短、采購方式不合適、設備重復購置等其他風險。
為了盡可能降低設備采購風險,中心把預防關口前移,建立了設備采購的風險防控原則。
在大型儀器設備采購過程中,始終堅持集體參與原則。前期調研時成立調研小組,共同參與供應商溝通交流和市場調研工作,共同選取合適的樣品進行儀器考察,集體撰寫招標文件,共同討論確認招標條款,多人參加開評標,集體審核采購合同。此外,由中心或學校組織多位專家進行可行性論證和招標。發揮集體的智慧,多人參與決策,確保設備采購的合理可靠。
中心堅持采購公開透明的原則,①設備采購全過程通過中心多人參與的方式,實現采購內容和設備要求的公開透明,②每年年初在中心網站上公示當年設備采購計劃,以便供應商提前了解并與中心溝通。設備招標、開評標和中標公示等信息全部公布在中心或學校招標辦網站,讓盡可能多的潛在供應商都能參與競爭、角逐,以獲得更加優質的產品和技術服務,全面提升采購質量和效率。
根據以上風險分析和防控原則,結合中心設備采購的實際工作情況,總結歸納出了一套高校大型設備采購的風險防控對策。
針對高校大型儀器設備采購的風險點,加強高校儀器設備采購管理,制定了“分析測試中心大型儀器設備采購管理方法”。在設備采購過程中,全面規范高校大型儀器設備采購的各個環節,覆蓋采購申請、需求調研、可行性論證、設備招標、簽訂合同、付款、開箱驗收等各方面,同時加強全過程監督,充分發揮制度在預防和懲治設備采購中商業賄賂方面的保證作用,使采購工作變成真正的陽光采購。
根據“分析測試中心大型儀器設備采購管理方法”,制定了“分析測試中心大型儀器設備采購檢查表”,由調研小組、所在平臺主任和中心設備管理員對采購檢查表逐項簽名確認,從而全面規范采購流程。采購檢查表中詳細列舉了設備采購各個環節需要注意事項,如前期調研應包含設備查重、供應商考察、樣品測試等,招標文件中的加星條款和評標方法是否合理,在合同簽署時兩級審批以確保型號規格和中標型號一致、配套附件無遺漏、商務條款一致,驗收含到貨、開箱、技術指標驗收等。通過做細做實各項設備采購流程,切實推動設備采購工作的科學化和規范化,使得中心高質量、高水平地完成設備采購工作。
采購工作政策性、法律性、技術性都要求比較高,因此對于設備采購人員的素質有較高的要求。“制之有衡,行之有度”,①通過開展警示教育,促使采購人員增強法制觀念,不斷強化風險意識和底線思維。②組織專業化采購培訓,邀請招標采購專家到中心宣講招標法規、介紹設備采購流程,全面宣貫采購制度和流程,以指導采購人員,提高采購實效。通過不定期地組織中心內部的調研采購體會和心得交流會,進一步提升采購水平,最終保證設備采購的公正和效率。
購前調研是儀器設備采購過程中的重要環節[14-15]。擬購置設備的前期調研必須細致而深入,調研小組首先應盡可能詳細地調研同類設備在校內外配置情況、使用率、目前狀況和未來可能的使用效益等方面,通過深入具體的縱橫比較,對該設備采購的必要性進行全方位的確認。其次調研小組應盡可能多地了解不同的儀器廠商的情況,了解不同廠商同類產品的性能指標、技術特色、應用范圍、配件情況、優缺點,國內外使用情況(如工作性能、故障率等)、價格,供應商的售后服務和應用支持等情況,并選取合適的樣品對相應設備進行考察。只有調研小組做到全面掌握,才能真正確認該臺設備采購的必要性和可行性,才能采購到符合需求的設備。
設備采購實際上是“產品+服務”的采購。供應商提供的設備安裝調試、技術培訓、維修維護等售后服務部分是設備采購特別需要關注的內容。中心要求“中標供應商應在30~90 d內(除國定假日)完成儀器安裝調試工作,500 萬元以上儀器應在90 個工作日內完成安裝調試工作。特殊儀器設備可適當延長安裝調試時間,但應在安裝初期告知用戶”,以避免安裝時間無限制延遲。中心還對到貨期、驗收、質保期、維修、違約等常見有爭議的條款高度重視,通過群策群力,建立了相關技術、商務方面的標準化條款。統一規范招標文件和采購合同,為設備采購提供了根本保證。
中心制定了“分析測試中心大型儀器設備驗收管理方法”,詳細規定了到貨、開箱、靜態和動態驗收條款,要求必須依據招投標文件、合同條款對設備技術參數等進行嚴格把關。無法通過驗收的設備將要求供應商及時退換貨,必要時追究供應商的法律責任。在設備投入使用后,持續監控設備的使用、故障、維修、維護等相關情況。將同類型的設備驗收和運行情況,反饋至相關調研小組,真正做到設備采購閉環管理,為設備采購工作的順利開展奠定了堅實的基礎(見圖1)。

圖1 設備采購的反饋機制
高校的大型儀器設備采購,兼具政策性和技術性要求,涉及校內多個部門,如何設置合理的采購需求,選擇最優采購方案,并且在一定時間內完成,這是一項系統工程。中心通過長期以來形成的一系列風險認識和采購經驗,制定了“分析測試中心大型儀器設備采購管理方法”“分析測試中心大型儀器設備驗收管理辦法”“分析測試中心大型儀器設備招標文件檢查表”和“分析測試中心大型儀器設備采購指導性條款”,對于建設好高校分析測試中心,更好地發揮大型儀器的作用,為學校和社會發展作貢獻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
在近幾年的采購過程中,中心發現部分專業儀器供應商偏少,采購中缺少競爭,不易形成公平合理的價格。甚至在某些特定領域,部分國際儀器巨頭形成市場支配地位,采購方的權益被大幅壓縮,造成國家和采購單位的經費損失,建議國家開展儀器設備行業的反壟斷調查,并采取有效措施,確保國家采購利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