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芳
摘 要 課程是人才培養(yǎng)的核心要素,課程教學改革是教育供給側改革的關鍵。本文以石河子大學經濟學專業(yè)“西方經濟學”核心課程為例,分析了傳統(tǒng)教學中存在的問題,在新時代背景下,從更新教育教學理念、優(yōu)化課堂教學設計、推進教學手段信息化、建立多維課程考核評價等方面探索課程改革,以課程建設助推新時代高質量人才培養(yǎng),不斷深化高等院校經濟學教學改革。
關鍵詞 西方經濟學 信息化 道德素養(yǎng)
中圖分類號:G424 ? ? ? ? ? ? ? ? ? ? ? ? ? ? ? ? ? 文獻標識碼:A ? ?DOI:10.16400/j.cnki.kjdkx.2021.03.050
Discussion on the Teaching Reform of the Core Courses
of Economics in the New Era
LI Fang
(College of Economics and Management, Shihezi University, Shihezi, Xinjiang 832000)
Abstract Curriculum is the core element of talent training, and curriculum teaching reform is the key to education supply side reform. Taking the core course of "western economics" in economics major of Shihezi University as an example,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problems existing in the traditional teaching. Under the background of the new era, it explores the curriculum reform from the aspects of updating education and teaching philosophy, optimizing classroom teaching design, promoting the informatization of teaching means, and establishing multi-dimensional curriculum evaluation, so as to promote the cultivation of high-quality talents in the new era, We will continue to deepen the reform of economics teaching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Keywords western economics; informationization; moral quality
隨著我國經濟發(fā)展進入了新常態(tài),教育也進入了高質量發(fā)展的階段。優(yōu)質的課程是培養(yǎng)人才的關鍵和基礎。“西方經濟學”課程則需要根據(jù)新時代對人才培養(yǎng)的需要以及高質量提供教育供給的需要與時俱進,持續(xù)推進教學改革,提升教學的效果。
1 新時代經濟學專業(yè)核心課程改革的背景
新時代是智能化、信息化的時代,對人才的培養(yǎng)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高質量的人才不僅要有較高的知識水平,更要有過硬的思想素質。2019年10月,教育部發(fā)布《關于一流本科課程建設的實施意見》,提出要深入挖掘各類課程和教學方式中蘊含的思想政治教育元素,建立適應新時代要求的一流本科課程,提升課程的高階性,突出課程的創(chuàng)新性,增加課程的挑戰(zhàn)。[1]各地方高校應結合區(qū)域發(fā)展特點和學校實際情況,打造具有示范性的優(yōu)質課程。
西方經濟學(包括微觀經濟學和宏觀經濟學)是研究稀缺資源如何實現(xiàn)合理配置和有效利用的學科,是我國財經類高校本科專業(yè)必修的核心課程之一。[2]石河子大學該課程開設時間較早,自1992起在就在當時的石河子農學院農經系各專業(yè)作為專業(yè)基礎核心課程開設。課程于1999年度被石河子大學評為大學一類課程,2007年,課程通過了兵團級精品課程的評審,正式進入了省級精品課程建設行列,這標志著該課程建設上了一個新臺階,進入了一個新的建設時期。
課程是教育的核心,為持續(xù)提高課程質量,本校根據(jù)新時代對教育發(fā)展的要求,將課程建設作為提高教育質量的重要抓手。在新時代背景下,“西方經濟學”課程改革則要重視信息化手段與課程的有機融合,強調將思想政治工作貫穿學科體系、專業(yè)體系、教材體系、管理機制之中,運用馬克思主義的基本立場、觀點和方法正確地認識經濟學,吸收經濟學中科學的分析方法,在傳授課程知識的基礎上引導學生將所學到的知識和技能轉化為內在德性和素養(yǎng),注重將學生個人發(fā)展與社會發(fā)展、國家發(fā)展結合起來,幫助學生塑造正確的世界觀和價值觀,提高其分析和解決我國市場經濟運行中經濟問題的能力。
2“西方經濟學”課程教學存在的問題
西方經濟學被譽為“社會科學的皇后,最古老的藝術,最新穎的科學。”課程理論體系邏輯性強,綜合性強,涉及高等數(shù)學的數(shù)理知識,與經濟學說史、當代西方經濟學流派相關。在教學過程中,基于西方經濟學課程的特點和新時代對課程所發(fā)揮作用的要求,仍然存在一些問題,需要在教學過程中不斷的完善。
2.1 價值引領作用未充分發(fā)揮
西方經濟學是指流行于西方國家的經濟理論和政策主張。教師對西方經濟學的思想要批判的繼承,汲取對我國社會主義現(xiàn)代化建設有益的主張和觀點,這對教師提出了較高的要求。一般教師在講課過程中,重點是對知識點的講解,關注學生對于知識的掌握程度。加上課程內容多,課時緊,沒有對價值觀進行深入的講解,[3]課程中所蘊含的思政內容沒有充分的發(fā)掘。運用馬克思主義理論批判吸收西方經濟學的理論和方法,結合我國現(xiàn)實國情,用于指導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實踐任重而道遠。
2.2 邏輯思維和數(shù)理知識融合的教學內容,學生學習有難度
西方經濟學課程學習的目的就是要為現(xiàn)實問題的解決提供思路和方法,與社會現(xiàn)實結合比較緊密,我校在對大一學生開設西方經濟學的學習,從知識的理解和邏輯思維的形成來看需要有一個接受的過程,因此,學生在理解知識點時存在有偏差的現(xiàn)象。
格里高里.曼昆說:“經濟學家在分析經濟事件或公共政策時,總是記著各種模型。”說明經濟學在分析問題時需要一定的數(shù)理知識,西方經濟學的學習方法包括邊際分析、均衡分析、經濟模型分析等,需要學生有較好的數(shù)理功底。[4]老師在授課過程中對于西方經濟學消費者均衡、生產者均衡、市場效率的分析、宏觀經濟政策的效果、總需求總供給模型分析等主要通過公式推導,圖形分析等數(shù)學的形式理解經濟學原理,如果學生沒有奠定較好的數(shù)理基礎,很難跟上學習的節(jié)奏,產生畏難的情緒,導致學生接受理解效果不好。
2.3 信息技術運用不充分
從課程設計來看,好的教學內容需要通過恰當?shù)男问胶褪侄伪憩F(xiàn)出來,才能達到預期的目的和效果。在探索西方經濟學信息化教學方面,教研室老師目前用PowerPoint、Flash等簡單的工具制作多媒體課件,形成教師—多媒體—學生這樣一種教學模式,將知識固化在課件里,學生通過課件的內容機械的學習知識,主觀能動性完全發(fā)揮不出來。如何將教學內容有效的傳授給學生,啟發(fā)學生的發(fā)散性思維需要現(xiàn)代信息技術和課程內容的有機融合。教師還需掌握更深入的信息技術技能,深度學習和應用一些支持教學設計的軟件,包括:知識可視化工具、交互式軟件、圖形處理軟件等,實現(xiàn)教學設計的思路。
2.4 素質考核不夠全面
西方經濟學課程結束后,主要從平時成績和卷面成績形成對學生的綜合評價。平時成績主要考查出勤、作業(yè)完成情況、課堂討論參與情況對學生進行評價。但是實際上學生課堂討論參與率不高,僅有極個別的學生表現(xiàn)較為活躍,學生的潛能還沒有完全開發(fā)出來,綜合素質沒有得到提升。新時代背景下,恰恰是這種考核方式成為學生自我創(chuàng)新能力體現(xiàn)的障礙。學生的信息素養(yǎng)、道德素養(yǎng)等與新時代發(fā)展所要求的品質未能充分有效的體現(xiàn)出來,建立一個多元的評價體系尤為重要。
3 新時代“西方經濟學”課程改革措施
3.1 不斷更新教育教學理念
樹立先進的教學工作理念是開展教學的重要前提。育人是當前教育工作的根本。專業(yè)教師作為課堂教學的第一責任人,應自覺將“教書”和“育人”相結合,將“專業(yè)教育”和“思政教育”相結合,堅持課堂講授守紀律、公開言論守規(guī)矩,擔當好學生健康成長指導者和引路人的責任,實現(xiàn)教育與教學的有機統(tǒng)一,注重強調正確的價值引領作用放在課程教學第一位,回歸教育的初心和使命,實現(xiàn)“立德樹人”的目標。另外,要努力做一個有現(xiàn)代教育思想的教師,將新思想、新理念融入課程教學中。經濟學是一門實時性較強的課程,因此,在講授過程中應根據(jù)經濟學課程的特點,及時把握經濟發(fā)展的動態(tài)性,將理論和實際有機的結合。比如,經濟學宏觀部分可以將國家當前的經濟熱點、發(fā)展動態(tài)適時的融入課程中,把握宏觀經濟脈絡,了解宏觀經濟政策,正確的認識失業(yè)、通貨膨脹、經濟增長、經濟周期等宏觀經濟問題,能夠獨立的發(fā)表自己的見解。[5]不僅提高了同學們對經濟熱點問題的關注程度,同時也引導學生正確理解國家經濟發(fā)展及政策變化,開啟學生學習的潛力。
3.2 優(yōu)化課堂教學設計
課堂是傳播知識的平臺。西方經濟學課程應充分利用課程特點,優(yōu)化課堂教學設計,讓課堂“活起來”。在課堂上,基于對學生的學情分析,考慮經濟學專業(yè)及非經濟學專業(yè)需求的異同,明確每堂課的教學目標,不斷豐富課程資源,突出教學重點與難點,注重教學反饋,將老師、課堂、學生形成有機的整體。積極探索適應不同學情的方法和手段。
一方面,對經濟學知識可以按問題來引導,將案例教學法與經濟專題研討相結合。主流經濟學的基本內容理論性較強,學生對經濟術語、經濟規(guī)律理解難度較大,可以借鑒國內外案例教學的優(yōu)勢,引用生活中的事例進行分析,并以此拓展成為經濟專題進行討論,用所學理論來解釋現(xiàn)實經濟,拓寬學生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思維。比如:“子非魚,焉知魚之樂”的故事用以啟發(fā)同學們對效用的理解;門庭冷落的保齡球場仍然繼續(xù)經營引出“固定成本”“可變成本”的知識點。然后組織同學們深入討論加深對“效用”“成本”概念的理解;另一方面,將實時經濟模擬教學法與經濟調查分析法相結合,實現(xiàn)課堂和課外相結合。可以根據(jù)當前某個經濟熱點問題,通過課程假設,由學生對該經濟現(xiàn)象進行經濟模擬,并進行經濟調查和分析來加深對理論與實踐的理解,極大提高學生對抽象經濟問題的感性認識和理性分析。要求學生利用假期,深入社會,發(fā)現(xiàn)問題,有針對性的進行調研,運用學過的經濟學理論進行分析,不斷提高理論聯(lián)系實際的能力。另外,通過優(yōu)秀課程教學設計大賽的方式,以課程促交流,激發(fā)老師不斷的更新教學理念,調整教學方案,以適應時代發(fā)展的要求。
3.3 推進教學手段與信息技術融合
積極推進教學手段與信息技術的融合,不斷拓展課堂的空間。現(xiàn)代信息技術的使用已經將課堂從有形向隱形課堂無限延伸。2018年教育部發(fā)布《教育信息化2.0行動計劃》,提出推進數(shù)字校園建設,我校已經裝備了多間智慧教室,采用智慧黑板,為數(shù)字校園建設做好充分的準備。行動計劃還提出要搭建“互聯(lián)網+教育”大平臺。智慧教學則是實現(xiàn)這一目標的重要途徑。
經濟學在教學過程中應充分利用智慧樹、超星學習通、中國大學慕課平臺等優(yōu)質課程網絡資源,同時借助雨課堂、微助教等實現(xiàn)線下的師生有效互動,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和參與度,體現(xiàn)以“學生為中心”的課程建設理念。課前通過網絡教學平臺給學生提前布置任務,督促學生自主學習,課中通過雨課堂推送思考題、微視頻等資源促使學生積極參與課堂活動,改變經濟學只有圖表、公式的傳統(tǒng)認知,讓課堂生動起來,讓學生做課堂的主體。[6]教師只需扮演好學生課堂的引導者,以正確的價值觀、思想觀進行引領,通過適時質疑,及時引導,實現(xiàn)翻轉課堂,提升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課后提供豐富的教學資源,包括經濟前沿問題、經濟學專家對當前熱點問題的見解、觀點等,注重與現(xiàn)實的對接,形成立體系統(tǒng)的知識體系,充分發(fā)揮經濟學課程與時俱進的特色,將經濟學課程的優(yōu)勢發(fā)揮的淋漓盡致。另外,充分利用人工智能技術,積極探索經濟學虛擬仿真教學實踐,將知識傳授和思維培養(yǎng)相結合,按照“高階性、創(chuàng)新性、挑戰(zhàn)度”的高標準打造高質量的課程。
3.4 建立多維課程考核評價體系
通過現(xiàn)代化的教育手段,可以將學生學前、學中、學后的學習過程有機的結合在一起,體現(xiàn)了對學生學習的過程性培養(yǎng)。另外,根據(jù)“新時代高教40條”要求,把思想政治教育貫穿高水平本科教育全過程。那么,西方經濟學課程的考核評價環(huán)節(jié)單從考試成績則無法對學生形成全面的評價。課程考核評價體系應根據(jù)課程培養(yǎng)目標、教學模式的改變進行優(yōu)化,基于對課程基本知識理解和技能掌握的基礎上,建立多維的課程考核評價體系。一方面,建立學生信息素養(yǎng)評價指標體系,將信息素養(yǎng)納入指標評價,考查學生對課前、課中和課后環(huán)節(jié)各項教學活動的參與效果;另一方面,將道德素養(yǎng)納入課程考核體系。通過觀點表述,專題匯報等形式考查學生知識領會、思維方法、團隊協(xié)作等道德素養(yǎng)能力,更全面、客觀的評價學生的學習能力。
“西方經濟學”的課程教學改革是與時俱進的,需要不斷創(chuàng)新教學方式、豐富教學內容,逐漸形成師生共同學習成長為目標的學習共同體,實現(xiàn)知識結構的優(yōu)化,提升綜合素養(yǎng),以滿足高等教育教學改革發(fā)展的需要,更好的適應社會主義現(xiàn)代化建設。
參考文獻
[1] 教育部.教育部關于一流本科課程建設的實施意見(教高〔2019〕8號)[EB/OL].http://www.moe.gov.cn/srcsite/A08/s7056/201910/t20191031_406269.html.
[2] 《西方經濟學》編寫組.西方經濟學(上·下冊)(馬克思主義理論研究和建設工程重點教材)[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2.
[3] 孫辛勤等.西方經濟學教學中的價值觀引導問題[J].高等教育研究,2017(3):85-86.
[4] 張志彬.基于問題導向的“西方經濟學”教學改革探索[J].黑龍江教育,2019(7):37-40.
[5] 裘瑩.《宏觀經濟學》線上線下混合式“金課”的課程建設理論與路徑研究[J].課程教育研究,2019(50):26-27.
[6] 王艷萍.西方經濟學課程群改革實踐探索[J].教育理論與實踐,2020,40(18):50-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