馮春蓉
感冒是兒童常見病,一年四季皆可發生。治療小兒感冒的藥物也較多,有的家庭備有“小藥箱”,孩子感冒了不到醫院看病,拿家里儲存的感冒藥給孩子吃,或者自己到藥店給孩子買藥吃,這樣做很危險——因為相對于成人,兒童一般器官功能、酶系統發育不全,藥物代謝速度較慢,易導致體內藥物蓄積。因此在兒童感冒藥的選擇上要慎之又慎。
在治療兒童普通感冒時,大可不必采用抗生素。因為普通感冒90%以上是病毒導致的,而抗生素對病毒并不具備滅殺效果。重要的是,如果隨意使用抗生素,極有可能會催生出對抗生素耐藥的細菌,甚至會出現連現有抗生素都奈何不了的“超級細菌”。
其實,感冒是一種自限性疾病,即發展到一定程度后會停止并逐漸痊愈。所以,對于兒童普通感冒,只需對癥治療,讓患兒得到充分的休息,同時給予物理降溫、補充水分等多方面的處理即可。一般情況下,4~7天就可痊愈。但若久治不愈,或患兒出現咳嗽、流鼻涕、中耳炎、扁桃體炎、發燒、鼻竇炎和其他炎癥等并發癥的時候,則要考慮到是合并細菌感染而引發的重型感冒,這個時候可以在醫生指導下使用抗生素進行治療。
家長要知道,發熱是身體的一種防御性反應,既能增加機體抗體的產生,促進淋巴細胞轉化,有利于殲滅入侵的病菌,又有利于孩子的正常生長發育。所以,孩子發熱時不要急著用退燒藥,但若體溫超過39℃(臨床上一般超過38.5℃或患兒精神差、一般情況不好就建議使用退燒藥,以免引起熱性驚厥),就要在醫生指導下退熱。
退熱的最好辦法是物理降溫,如冷敷、溫水擦浴等。物理降溫不理想時,可配合使用退燒藥。適合兒童的退燒藥有布洛芬和對乙酰氨基酚等;需慎用復方阿司匹林,以免誘發驚厥、黃疸等。
鑒于安全原因,給兒童使用的感冒藥是不可能選擇兒童健康志愿者來做臨床試驗的,因此,臨床所用藥物的說明書中80%未記載小兒用藥劑量。現兒童用藥的劑量只是一個大致的、“原則上”的估算,即把兒童當作“縮小的成人”來確定劑量。但實則這是不科學的,可能因用藥劑量過大而引起不良反應甚至死亡,或因用藥劑量不足而治療無效。
我們推崇的用藥原則是,兒童感冒,能不用就不用;如果用,能口服不肌注,能肌注不靜脈注射。
感冒藥多為復方制劑,在處方組成和劑量上既有相同之處,又有不同之處。如果家長對藥品處方組成、劑量不十分清楚,容易造成有些藥物重復使用而致劑量過大現象。如右美沙芬既被添加在感冒藥中,也被添加在鎮咳藥中。另外,同時服用多種感冒藥可能導致藥物過量而產生不良后果。如對乙酰氨基酚是多種感冒藥的主要成分,如果疊用這類藥物,可引起胃腸道反應和皮疹等。
所以,給兒童服用兩種及兩種以上藥品時,需保證這些藥品不具有同種活性成分;不要使用普通的勺子來量取藥品,因為這些勺子規格不同,不能準確稱量,應用使用藥品自帶的量具或專用藥品量具。
使用未經我國批準上市的海淘藥品,可能給孩子帶來健康隱患。首先就是藥品包裝說明難以看懂,不熟悉外語的家長可能無法了解所購藥品的成分、具體用法用量、使用禁忌等具體信息。其次,藥品在保存和運輸過程中對溫度、濕度等條件都有特殊要求,海淘藥品的質量難以保障。
建議家長在選購兒童感冒藥時,首先考慮國產藥,其次考慮上市時間長、使用人數多的經典配方老產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