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文平
32歲的小靜最近總是覺得肚子脹脹的,并伴有惡心、嘔吐等癥狀。她去家附近的診所咨詢,醫生聽完她主訴的癥狀后診斷為“腸胃炎”,給她開了些消炎和增強胃動力的藥物。幾天前,小靜在工作時突然倒地不省人事了。同事趕快呼叫了救護車。急診科醫生一看她的情況,馬上就說:“不妙!可能是宮外孕,馬上叫婦產科會診!”
婦產科醫生給小靜做了腹腔鏡手術,術中發現一側輸卵管妊娠。手術最終保留了小靜的輸卵管,但她以后能否正常妊娠還是未知數。“幸虧及時發現,再晚一點可能連命都保不住了!”醫生手術后感慨地說。
近些年,宮外孕的發生率有升高趨勢,且更善于“偽裝”——癥狀不明顯,發生位置隱蔽。即使是婦產科醫生,如果不夠細心或者經驗不足,也有可能被騙到。所以。廣大女性要提高自身的保健意識,凡是處于生育年齡的女性都應該對宮外孕有所了解。
那宮外孕究竟是怎么回事呢?大家都知道,子宮是孕育生命的場所,受精卵需要在子宮內膜著床才能發育,這就好像受精卵是一顆“種子”,子宮內膜是一片肥沃的“土壤”。而宮外孕又稱異位妊娠,是指受精卵沒有在子宮內膜著床,而是到了子宮體腔以外的地方“安家”。但除了子宮,其他部位并不能為受精卵發育提供充足的養分,所以,一旦發生異位妊娠,如果不及時終止,會對孕婦的身體造成很大的損傷,嚴重時還會危及生命。比如,若是在輸卵管“安家”,因為輸卵管壁薄腔小,根本不適合受精卵的生長、發育,其結果必然是在短短的數周內發生流產或破裂,引起劇烈疼痛和腹內出血,嚴重地威脅著孕婦的生命。因此,發現懷孕后要盡快去醫院檢查,以先確診是正常懷孕還是宮外孕,一旦確診宮外孕,應立即用藥物中止妊娠;若已經流產或破裂,則只好切除患側輸卵管,或根據實際情況選擇手術方式,盡可能保留輸卵管。
無論是接受藥物治療還是手術治療,患者在住院前后要注意以下幾點——
有心理調查結果顯示,宮外孕患者中九成以上有焦慮、抑郁情緒,七成以上有恐懼心理,感到孤獨者占了二成。這些不良情緒的出現,與對疾病缺乏認知、害怕疼痛及疼痛突發對生命的威脅、擔心手術治療對生育有影響等有關。因此,患者要加強對該病的了解,積極接受醫護人員提供的健康教育,從根本上減輕心理壓力,消除恐懼情緒,以最佳的心態積極配合治療。
取平臥位,不準隨意挪動及按壓下腹部,以免使包塊破裂或隨胚胎發育增大破裂造成大出血。要準備好護墊等衛生用品,做好個人衛生工作,避免發生感染。家屬要嚴密注意患者的神態、表情,若出現面色蒼白、四肢發冷等情況,要注意保暖,以促進血液循環。同時要密切觀察生命體征,定時測量血壓、脈搏、呼吸和心跳,如果有問題應及時告知醫生。
術后未通氣前,進食流質飲食,以加強營養;通氣后可食高熱量、高蛋白、高維生素飲食。出院后要繼續休息一個月,可從事日常活動,但要注意勞逸結合,適當鍛煉,勿做重體力勞動,盡量避免增大腹壓的動作和行為,便秘者可用輕瀉劑。每日用溫開水清洗一兩次外陰,勤換內衣褲,避免細菌逆行感染。另外,術后3個月內應禁止性生活,3個月之后到院復查,在醫生允許的情況下再進行性生活,但也要做好避孕工作;下次妊娠時間應與手術時間間隔1年以上,有多次宮外孕病史的患者要在醫生的指導下科學備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