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金公司:11月數據可謂喜憂參半。比較好的一方面是房地產投資跌幅收窄,近期穩地產的政策初見成效,同時供給約束減弱,高新技術行業繼續表現亮眼,支撐制造業投資向好。消費受到疫情擾動和“雙11”活動前移影響而增速回落,不過“學習效應”可能緩解疫情對消費的壓制。比較令人擔憂的是,年輕人就業壓力繼續上升,同時基建投資超預期回落,需要財政政策發力。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已經部署了2022年的就業優先政策,在“六保”中突出“三保”,一方面仍需財政政策發力;另一方面也需要適度糾偏一些具有收縮效應的政策。中央經濟工作會議也重提“以經濟建設為中心”,近期多個部委與省份紛紛表示,將落實穩增長政策,接下來我們將可能看到政策力度加大。
銀河證券:11月份經濟增長相對平穩,政策處于相對平緩期,見效需要時間未來1-2個季度穩增長措施占主要位置,積極的財政政策和貨幣政策都可以期待。影響經濟運行的各種措施會緩慢實施,例如“雙減”政策,未來一段時間進入政策友好期。由于穩增長中穩定是主要含義,尤其是對房地產行業的基本原則仍然是“房住不炒”,房地產市場平穩健康發展;對碳中和碳達峰目標不動搖,這就意味著穩增長措施可能看不到太激烈的指標變化。
長江證券:11月經濟延續生產修復的邏輯,但結構分化明顯,新興產業景氣高于整體,而經濟整體需求偏弱。就業偏弱是當前經濟偏弱的集中體現,而保就業重要性正愈發突出。總體看,11月城鎮調查失業率回升至5%,9月以來城鎮新增就業人數持續低于近8年同期。而結構上,16-24歲人口調查失業率高位反彈至14.3%,連續兩個月高于2020年同期;25-59歲人口調查失業率也從低位反彈。當就業持續出現走弱跡象,穩增長政策能否承托經濟就成為宏觀經濟能否轉好的關鍵。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強調穩字當頭,政策發力適度靠前。我們認為,一季度政策邊際寬松承托經濟企穩或是大概率事件。
平安證券:11月中國經濟運行仍展現“小回溫”特征,尤其是制造業投資表現亮眼。但中國經濟增長的“不穩固、不均衡”特征依然突出,需要做好統籌逆周期和跨周期調節,打好用足政策的“提前量”。
國泰君安:11月經濟數據回升主要體現在能源保供產業、出口相關領域和高技術部門,疫情對限額以下消費、傳統服務業負面影響開始顯現,地產短期回暖,但高頻數據仍趨下行,基建偏弱的格局無明顯好轉,四季度GDP增速破4有一定概率。穩增長發力將在開年體現,但由于節假日和冬奧會因素,更顯著的節奏可能在一季度中后期到二季度之間。
375.68萬億元
央行消息,初步統計,2021年三季度末,我國金融業機構總資產為375.68萬億元,同比增長8.2%,其中,銀行業機構總資產為339.36萬億元,同比增長7.7%;證券業機構總資產為11.99萬億元,同比增長23.7%;保險業機構總資產為24.32萬億元,同比增長8.4%。
4013億元
央行數據顯示,2021年11月末,個人住房貸款余額38.1萬億元,當月增加4013億元,較10月多增532億元。
15.9%
商務部數據顯示,前11個月,全國實際使用外資金額10422億元人民幣,同比增長15.9%。從行業看,服務業實際使用外資金額8239.4億元人民幣,同比增長17%。從來源地看,“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和東盟實際投資同比分別增長24.7%和23.7%。
16.5%
工業和信息化部數據顯示,今年1—10月,機械行業規模以上企業實現營業收入20.91萬億元,同比增長16.5%。
1.46萬億
財政部消息,近期財政部已向各地提前下達了2022年新增專項債務限額1.46萬億元,重點用于交通基礎設施、能源、農林水利、生態環保、社會事業、城鄉冷鏈等物流基礎設施、市政和產業園區基礎設施、國家重大戰略項目、保障性安居工程9個大的方向。
1.7倍
中汽協公布的數據顯示,1—11月,新能源汽車產銷分別完成302.3萬輛和299萬輛,同比均增長1.7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