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冠美
空氣懸架作為燃油整車時代豪華車的標配,目前已成為了新能源汽車吸引眼球的主流配置。除了技術因素外,更重要的是空氣懸件下沉的背后,是汽車配置競賽和軟件控制權的競爭。行業尚不高的滲透率,也給國產替代帶來了較大的想象空間。
在上月舉辦的廣州車展上,參展車型暴增的新能源車大放異彩。無論是號稱讓“純電車真正進入‘月充時代”的廣汽埃安AION LX Plus、自詡在“部分場景下可以實現L4 級自動駕駛”的哪吒S,還是推出了國內首款基于800V 高壓SiC 平臺動力系統的小鵬G9……眾多具備爆款潛質的電動智能車型集中亮相,抓人眼球。
可能很多人沒有預料到,為節能減排而誕生的新能源車,已經從“四個輪子、兩排沙發”的交通工具,竟然最終走向了集休閑、娛樂、辦公于一體的大型可移動的“智能終端”。而在這一過程中,一輪波瀾壯闊的汽車配置大賽已拉開大幕。我們今天要講的就是其中一個分支——汽車空氣懸架系統。
燃油車時代,空氣懸架可以說是豪華汽車的標配。為了極致舒適的乘坐體驗,諸如賓利全部車型、奔馳S級、寶馬7系及X5、奧迪A8、路虎衛士等高端豪華車型基本全部配置了空氣懸架系統——它通過電控壓縮空氣,調節汽車的高度與姿態來實現車身和車輪之間的力量平衡,以達到減震和穩定的效果。所以除了舒適性以外,空氣懸架的工作原理是可以增加汽車行駛中的穩定性。
但其實,由于新能源汽車底盤系統穩定性要求遠高于燃油車,空氣懸架系統已經逐步成為新能源汽車平臺的主流配置。目前,國產品牌中,蔚來所有車型、極氪001、東風嵐圖FREE、小鵬G9等已發布車型均可配備空氣懸架。此外理想、比亞迪等品牌在研的未上市車型中亦有涉及空氣懸架配置。
彼時50萬元起步的豪車標配,因為新能源車的配置大賽,價格開始向20萬~30萬元區間下探。可以預見,未來空氣懸架有望成為國產品牌科技智能配置競賽的主要發力點之一。為何這樣說呢?因為空氣懸架是最容易被消費者直接感知和接受的高端配置——有豪車體驗的“珠玉”在前,便更能夠體現其性價比。
本屆廣州車展中,新能源車的參展車型比上屆增加70%,無論從車型到客流熱度來看,都是車企和消費者關注的焦點。在具體技術趨勢上,電動化、智能化配置競爭已經進入白熱化階段。除空氣懸架以外,高階智能座艙、激光雷達、高算力芯片、ARHUD、線控底盤等智能化配置開始大面積上車。由此我們可以預見,不管是國內自主品牌、造車新勢力,還是合資品牌、外國品牌,都將被卷入汽車長續航、高性能、智能化的配置競賽,汽車整車、零部件行業也會發生顯著變化。
這很像國產手機廠商搶奪國外品牌市場時的“戰法”:攝像頭越裝越多,屏幕越來越大,清晰度越來越高,電池續航越來越長…… 當這些“ 豪華”配置成為消費者習慣時,國產手機成功突破美韓重圍,地位已難以撼動。
除此之外,爭奪軟件控制權是新能源車企展開瘋狂配置競賽的重要驅動因素,這就要講到目前經常提及的“集成”采購模式,即“主機廠集成”替代“tier1 廠商集成”的模式。在這種采購模式下,主機廠向供應商進行全硬件采購,自研ECU(電子控制單元)部分,再進行軟硬件的集成。這種解耦采購一方面有助于主機廠降低成本;另一方面,有助于掌握后續對車型程序調節的主動權。
可以說,這種采購模式是在新能源車背景下誕生的一種全新的車企采購模式。
回到空氣懸架層面,采用集成和解耦采購方式后,整車廠不僅擁有了空氣懸架軟硬件控制權,還可以節省2000元左右的成本,我們也因此看到了前文中所提到的,各新能源車企配置空氣懸架意愿的不斷提升。有機構預測,如果2025年國內乘用車達到2700萬輛,新能源車滲透率能在35%(約945萬輛)左右,20萬以上車型占比46%(約439萬輛)的話,假設20萬以上配置率約60%(約63萬輛),以單車空氣懸架價值約8000元左右計算,則整個市場空間預計在210億元左右。
截至目前,中國國內的空氣懸架的滲透率并不高,裝配量比較低。但正如前所述,我們也從業內人士處了解到,現在除了新能源造車新勢力以外,傳統品牌和自主品牌的頭部車企都在計劃安裝空氣懸架系統,合資企業相對來說雖然速度要慢一些,但也在考慮之中。
而實際上,空氣懸架之所以能夠實現快速下沉,短期內提高滲透率,也與國內生產廠家的國產替代進度是分不開的。

數據節選自國泰君安研究報告
目前占據國際市場份額較高的兩大空氣懸架企業,分別是兩家德國企業——大陸集團和威巴克公司。大陸集團與威巴克的母公司科德寶集團均超過百年歷史,它們極早就與全球頭部車企建立了深度合作,在產業鏈享有一定話語權。
相較于海外企業,國內空氣懸架企業由于起步較晚,比較成熟的企業相對較少。只有中鼎股份、保隆科技以及科博達算是國內行業中的先行者,拓普集團也于上月宣布首個空氣懸架系統工廠落成,新工廠計劃2022年6月正式投產。
其中,中鼎股份算是業界滲透較早的企業。2016年,中鼎股份以1.3億歐元收購世界知名空氣懸架系統和電機、電控系統供應商德國AMK 公司100% 股權。AMK為捷豹路虎、沃爾沃、奧迪、奔馳、寶馬等世界名車品牌配套。受益于此次收購,公司快速實現國產化落地,2020年以來相繼進入蔚來、東風嵐圖和國內多家品牌整車廠新車型的空懸定點供應鏈。另外,保隆科技也表示,2020年開始已經陸續拿到了兩家新能源新勢力車企項目。
自主零部件企業在核心技術關鍵領域陸續實現國產替代,勢必推動產品的成本價格繼續下探,也將推動空氣懸架配件的滲透率逐漸提高。
乘聯會發布的最新數據顯示,我國11月新能源汽車出口強勢增長:1~11月,我國新能源車出口29.1萬輛,同比增長189.9%。其中,11月新能源車出口3.7萬輛,增長貢獻率為32.9%。新能源汽車出口擴大表明新能源汽車正在加快對燃油車替代的步伐,各國汽車市場也在面臨新一波的轉型。其中美國則有望成為另一個重要增長極。

數據來源:公司公告、官網及投資者互動平臺。
11月19日,美國總統拜登的《重建美好未來法案》(BuildBackBetterAct)獲眾議院通過。根據該法案,所有在美國銷售的電動汽車都將享受7500美元的稅收優惠政策,同時美國汽車工人聯合會(UAW)的工人制造的電動汽車可以獲得額外4500美元的稅收抵免,如果車輛的電池在美國制造,則可以再獲得500美元的稅收抵免。有機構預計,在今年電動車銷量大增的基礎上,2022年美國有望實現120萬輛銷售的超高速增長。
對于國內零部件企業來說,擁有海外“資源”的廠商將明顯受益。其中,中鼎股份于11月15日官宣拿下了美國新勢力新能源車企Rivian的空氣懸架訂單。相信未來會有更多中國汽車零部件廠商在海外攻城略地。
綜上來看,在新能源汽車發展中,智能化、高性能等屬性賦予空懸系統較強的議價屬性,疊加成本降低以及硬件解耦,將逐漸成為高端車型配置亮點。同時,在空懸系統在新車型上的滲透率提高的背景下,消費者對空懸系統的認知和關注度有所提升,終端需求也將會逐步增加。
(本文提及個股僅做分析,不做投資建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