左星月
豐立智能收入持續增長,但業績并不穩定,核心產品毛利率更是持續下滑。而在這種情況下,公司似乎并不重視研發,不但研發費用率低于同行,“踩線”高新技術企業資質紅線,連研發人員人均薪酬也低于當地職工平均工資。再加上其他條件也是堪堪達標,其能否保住“高新技術”的金字招牌存在很大不確定性。
2021年11月19日,浙江豐立智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豐立智能”)更新了自己的招股說明書,申報在創業板上市,由國泰君安證券承銷保薦。
豐立智能此次IPO擬使用募集資金3.8億元,分別用于小模數精密齒輪及精密機械件擴產項目、齒輪箱升級及改造項目、研發中心升級項目以及補充流動資金。
值得注意的是,豐立智能的核心產品毛利率連年下滑,部分產品甚至一直處于虧損經營狀態,導致公司整體毛利率偏低,公司盈利能力令人擔憂。此外,公司不重視研發及采購數據真實性等問題恐怕也會成為豐立智能此次IPO路上的“攔路虎”。
招股書顯示,豐立智能是一家專業從事小模數齒輪、齒輪箱以及相關精密機械件等產品研發、生產與銷售的企業,其主要產品包括鋼齒輪、齒輪箱及零部件、精密機械件、粉末冶金制品以及氣動工具等產品。
據招股書披露,2018年-2021年上半年(以下簡稱“報告期”),豐立智能的營業收入分別為2.85億元、3.06億元、3.76億元和2.56 億元,同期凈利潤分別為2951.94 萬元、6243.26 萬元、4801.99 萬元和2691.44萬元,其中2019年有大幅增長,但2020年的凈利潤卻下滑了23.09%,因此,從整體來看豐立電子的業績并不穩定。
此外,如果從其毛利率角度來看,則不難發現其盈利能力令人擔憂。
豐立智能最主要產品為鋼齒輪,報告期內的收入占比均在6成左右,毛利占比更是超過80%,可見鋼齒輪對其業績影響重大。
不過從其招股書披露的數據來看,2018年-2020年,鋼齒輪的單位成本分別為3.98元、3.97元、3.97元和4.14元,不難看出,鋼齒輪的單位成本在2021年上半年有所上升,相比期初增加了0.16元,然而反觀該產品的銷售價格,上述周期內則分別為6.26元、6.17元、5.99元和5.96元,報告期末相較于期初,售價減少了0.3元。
成本增加和售價的下滑,導致鋼齒輪毛利率縮減,從2018年的36.45%減少到2021上半年的30.63%,報告期內下滑了5.82個百分點,可見其核心產品的盈利能力處于下滑趨勢。
豐立智能在招股書中表示,公司鋼齒輪毛利率下滑是為了加強與大客戶的合作,增加出貨量,對部分產品價格做了下調。而這種通過降價來換取出貨量的行為,表明豐立智能本身的議價能力并不強,在產業鏈中處于相對弱勢的地位。
除了鋼齒輪之外,豐立智能齒輪箱及零部件的情況同樣不容樂觀。據招股書披露,報告期內,該產品的毛利率分別為-7.23%、2.48%、-1.25%和-1.71%,由此可知,該產品大多數年份竟然是在虧損經營。
受核心產品毛利率下滑及上述產品虧損經營的影響,報告期內,豐立智能的綜合毛利率分別為26.53%、26.94%、25.42% 和21.99%,總體上呈現下滑趨勢。在招股書中,豐立智能將海昌新材、雙環傳動、綠的諧波以及兆威機電列為自己的可比公司,不過上述同行公司毛利率的算數平均值分別為37.07%、35.85%、35.49%和35.72%,豐立智能比同行公司的毛利率少了十個百分點左右,其盈利能力遠不及行業水平。在這種情況下,豐立智能在與同行業公司的競爭中,恐怕很難勝出。
盈利能力不佳,那么其技術水平又如何呢?值得一提的是,豐立智能在招股書中表示,其于2018年11月30日獲得高新技術企業證書,有效期為三年,從事件來看,目前已經到達三年的期限,那么其后續能否繼續獲得高新技術企業的資質呢?
我們先來看其研發費用情況。招股書顯示,報告期內,豐立智能投入的研發費用分別為1060.03萬元、1083.82萬元、1303.58萬元和790.79萬元,單從金額來看,其研發費用的投入并不高,整體增速也并不快,以至于其研發費用率分別為3.71%、3.54%、3.47% 和3.09%,呈現出明顯的下滑趨勢,最近一期已經接近高新技術企業資質要求的3%以上的紅線,如果后續,其營業收入“一不小心”增速快一些,研發投入跟不上,就很有可能失去這一“金字招牌”。
此外,報告期內,豐立智能的同行公司的研發費用率的算術平均值分別為6.75%、6.29%、6.24% 和6.66%,豐立智能的研發費用率和同行相比也存在著較大的差距。
接下來我們再來看看其研發團隊情況。招股書顯示,截至2021年上半年,豐立智能共有103名技術研發人員,占員工總人數的比例10.92%,其中本科及以上的研發人員則僅僅只有18人。
值得注意的是,研發部門作為豐立智能的核心部門之一,決定著公司的研發方向,并有著提升公司產品競爭力的責任,但其研發人員的占比同樣也踩在了高新技術企業資質所要求的10%紅線邊上,一旦出現研發人員離職的情況,其很有可能就難以達標。
此外,其研發人員中,低學歷人員占比過高,缺乏高學歷人才,這對于研發部門來說,顯然不是什么優勢。如此狀況之下,恐怕研發成果也“豐碩”不了,而實際情況似乎也確實如此。
據招股書介紹,截至2021年6月30日,公司已取得專利42項,其中發明專利7項,實用新型專利34項,外觀設計專利1項。一般來說發明專利具有更高的技術含量,而豐立智能距今最近一項發明專利的申請日期也早在2014年,距今已經過去7年之久,近幾年竟然沒有獲得任何發明專利,其研發成果明顯不足。
其研發成果如此狀況,除了研發投入不足、研發人員教育水平不高外,恐怕與其對研發重視程度不足也有很大關系,對于這一點,從豐立智能的研發人員薪酬狀況就可見一斑。
根據招股書披露的2020年數據,《紅周刊》記者整理出了一份職工薪酬情況表(如表1),根據報告期內豐立智能的技術研發人員、財務管理人員(包括管理人員和財務人員)和銷售人員的人數,以及研發費用、管理費用、銷售費用中的“職工薪酬”科目,可以計算出,其上述三類員工2020 年的人均年薪分別為6.77 萬元、14.63萬元和11.85萬元。顯然,其技術研發人員的年薪是其中最低的,還不到財務管理人員人均年薪的一半。
表1職工薪酬情況表
豐立智能是浙江省臺州市企業,《紅周刊》記者發現2020年6月19日臺州市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局發布的公告顯示,根據臺州市統計局《2019年度臺州市職工平均工資統計公報》(〔2020〕2號),確認2019年臺州市單位在崗職工年平均工資為69104元,由此可見,豐立智能技術研發人員的人均年薪還不如當地的平均工資水平高,足見其對研發人員待遇問題重視不足,這也從一定程度上體現出了其對研發的態度。
有意思的是,豐立智能在招股書中表示,公司建立了《科技成果轉化與激勵獎勵制度》《員工激勵與行為規范管理程序》等激勵機制以保留優秀的技術人才,然而從不足當地職工平均工資水平中,很難感受到豐立智能所描述“激勵機制”。
除了上述問題之外,《紅周刊》記者注意到,豐立智能披露的采購數據似乎也存在異常情況。(見表2)
表2采購相關數據單位:萬元
在招股書披露,豐立智能采購的原材料種類及品類眾多,其中主要原材料包括鋼齒輪齒坯、刀具、精密機械件車坯等,此外還有部分委外加工費用。
2021年上半年,該公司總采購額為17837.56萬元(如表2),不過從采購構成來看,其采購總額中并沒有包括能源采購費用,其主要能源為電力,當期的電費為929.53萬元,因此,其當期包含電費的實際采購總額應當為18767.09萬元。而其原材料等采購內容所適用的增值稅稅率為13%,因此,2021年上半年豐立智能的實際含稅采購總額約為21206.81萬元。
在2021年上半年的合并現金流量表中,豐立智能“購買商品、接受勞務支付的現金”為15788.56萬元,從中剔除當年預付款項新增加的67.84萬元之后,則與當期采購相關的現金支出為15720.72萬元。將之與含稅采購金額相勾稽后,可發現2021年上半年,其含稅采購額比現金支出多5486.09萬元。理論上,該部分金額應體現為經營性負債的增加。
然而,經營性負債方面,豐立智能2021年上半年的應付賬款及應付票據合計金額為24327.45萬元,比2020年應付賬款和應付票據合計金額新增了6857.22萬元,這與理論應增加額相比,多出了1371.13萬元。也就是說,豐立智能經營性現金支出和經營性負債,相比其實際的含稅采購總額多出了1371.13萬元,對于這一奇怪的現象,還需要公司做出解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