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彩珍
【摘? ? 要】時下,“5G”時代的迅速發展不斷改變著人們的生產和生活方式。截至2020年12月,中國網民數量高達9.89億人,但60歲以上網民的數量僅占11.2%。出生于新技術問世前的“無G”老年人與“5G”信息技術時代的交流面臨著巨大的數字鴻溝,加之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的肆虐改變了人民的生活方式,這不僅體現了科技進步的重要性,更進一步凸顯了老年人“數字鴻溝”問題,助力“無G”老人跨越數字鴻溝依舊面臨著許多未知障礙。通過社區“智慧助老”專項行動與開展數字社會工作相結合等方式,可有效解決老年群體數字鴻溝問題,發揮社會工作作用,是我國擁抱數字經濟,建設普惠型社會的必然選擇。
【關鍵詞】社會工作? 老年群體? 數字鴻溝
中圖分類號:G4? ? ? 文獻標識碼: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21.07.090
“數字鴻溝”指的是由于對信息、網絡技術的擁有程度等一系列因素導致的信息落差現象,老年數字鴻溝是“老年人”與“數字時代”的信息落差現象。豐富社會學在互聯網領域中老年群體與數字鴻溝的理論體系有助于創造數字時代的“年齡友好”氛圍,形成混齡的終身學習型社會。我國正處于擁抱數字經濟新時代的上升期,“十四五”時期,我國社會人口發展將邁入深度轉型階段,由輕度老齡化邁向中度老齡化階段,是我們必須面對的問題。讓老齡群體跨越數字鴻溝,對建設普惠性數字化社會來說是一個巨大的機遇與挑戰。
一、社會工作助力老年群體跨越數字鴻溝的重要作用
1.體現其自身存在價值,實現社會角色的轉變。一方面,從老年群體角度看,老年期是一個角色急劇變化的時期,從主體角色轉變為依賴角色,極易產生角色沖突。社會工作助力老年群體跨越數字鴻溝有助于老年群體建立自信心,發現其自身價值,在社會互動中完成社會角色的轉變。另一方面,社會工作是以利他主義為指導,運用科學知識和方法進行的的助人服務活動。在社會工作助力老年群體跨越數字鴻溝過程中也有利于實現社工其本身的存在價值,實現從主導者到引導者的角色轉變,引導老年群體發揮其自身力量,實現“助人自助”。
2.助推政府構建“數字鴻溝”問題的長效機制,提升老年人享受智能化服務水平。社會機制是一套固定的組織、程序和關系,這些組織、程序和關系是確保社會各方面正常運作所必需的。為促進公平,當社會發展機制有違現實生活需要的情況下,社會工作者往往可以通過建議修改原有的社會管理機制。故社會工作者助力老年群體跨越數字鴻溝過程,有利于助推政府構建“數字鴻溝”問題的長效機制,以提升老年群體智能化服務水平。
3.建設普惠型數字化社會的必然選擇。數字時代是普惠的,數字時代的發展不該拋下老年群體,老年群體不應成為數字時代的“新留守群體”。減少老年人面對信息落差時無能為力的感覺,協助他們融入不斷變化的數字化社會,發揮社會工作作用,是我國擁抱數字經濟、建設普惠型社會的必然選擇。
二、社會工作助力老年群體跨越數字鴻溝的難題
1.老年群體在科技上處于弱勢地位(老年人“不想學”)。老年群體的生理心理特征等各方面因素使得老年群體在科技方面處于劣勢地位。隨著生理機能的不斷衰退,老年人對于學習新事物產生了無力感和抗拒感,進而產生“不想學”的心理。對科學技術的便利性與高效性認識不足,影響了老年人對智能技術的接受程度。
2.科技助老社會工作人才隊伍仍在建設中(老年人“不敢學”)。與日益發展的養老服務業相比,科技助老社會工作專業化人才隊伍稀缺,這會出現老年人想學但無專業人員進行相應授課(如“老年手機課堂”等模式),這會導致老年人“想學”但又“不敢學”的現象出現。此外,即使某些地區已開設該項團隊,但由于缺少高層次、專業化、職業化和人性化的科技助老社會工作人才隊伍建設,以至于無法高效助推老年群體跨越數字鴻溝。
3.社會工作與老年群體未“合二為一”(老年人“不會學”)。在對于跨越數字鴻溝方面,老年人本身存在不可抗因素,社會工作者更應充分發揮利他主義精神,以科學知識為基礎,運用科學方法來幫助老年群體克服“不會學,學不會”現象。與此同時,老年群體也應當充分融入服務關系之中,通過自助與他助方法學習科技智能工具,盡享科技進步帶來的紅利。
三、社會工作助力老年群體跨越數字鴻溝對策
1.幫助老年人克服“學不會”信念。有些老年人在面對數字技術時,往往因不會使用數字技術而不斷自我否認,認為自己“跟不上時代”,從而陷入“習得性無助”。還有些老年人則是出于對網絡安全的擔憂,害怕自己在網上上當受騙,從而進行“自我保護性抵制”。對此,社會工作者應當協助老年人意識到自己的非理性信念,努力消除老年人對數字技術“學不會”的恐懼心理,使老年人主動擁抱和融入數字經濟社會文化生活。
2.強化科技助老社會工作團隊的組建與培訓。為助力解決老年群體數字鴻溝問題,應當組建一支職業化、專業化以及組織化的社會工作團隊,且要對該團隊進行相應專業培訓。老年人的“缺點”和他們“自我完善”的需要得到充分尊重。服務內容和服務方式旨在提供技術上適合老年人的、可便利生活的常規服務。
3.聯動區域資源,建立“智慧社區”。在社區建設工作中,引入社會工作理念和方法,聯動區域多方資源,例如社會團體、社區工作者以及志愿者等基層力量,針對老年群體使用智能技術等問題開展相關宣傳培訓。試點建設老年“智慧社區”,打造社區老年科技教育學習點。
4.充分發揮“三社聯動”機制。以社區社會組織為載體,社會工作專業人員為支撐和社區志愿者為基礎的“三社聯動”機制,鼎力推進社區平臺建設。呼吁社工服務者與志愿者等基層社會服務力量開展科技“反哺”活動,以此實現社區建設、社區社會組織、社區社會工作服務發展新格局。
四、結語
我國正處于擁抱數字經濟新時代的上升期,助力老年群體跨越數字鴻溝,是我國擁抱數字時代、建設普惠型社會的必然選擇。在助力老年群體跨越數字鴻溝過程中,不僅需要發揮社會工作重要意義,結合“數字反哺”與“助人互助”手段,同時也需要政府、企業和社會多方共同努力,讓“無G”老年群體能夠共享“5G”時代紅利。
參考文獻
[1]王思斌.社會工作概論.第2版[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
[2]李艷.社會工作視角下智慧養老服務研究[D].內蒙古師范大學,2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