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隨著社會的高速發展,互聯網技術日新月異,各行各業的高新技術層出不窮,音樂行業也迎來了音樂傳播方式的變化。直播、線上音樂、社交互動等娛樂方式占據主流,各大音樂平臺的版權之爭也愈發激烈。區塊鏈技術作為一項新興技術,在版權保護領域具有先天的優勢,具有去中心化、匿名性、防篡改等特征。但在數字音樂版權保護領域,區塊鏈技術有其局限性。基于此,文章對當下區塊鏈技術在數字音樂版權保護中的運用以及存在的法律問題進行分析,探究數字音樂版權保護的優化路徑。
關鍵詞:區塊鏈技術;數字音樂;版權保護;法律問題
中圖分類號:D923.4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4-9436(2021)23-00-03
音樂已經滲透進人們生活的方方面面,與此同時,數字音樂所面臨的挑戰也日益彰顯。20世紀80年代初,數字音樂誕生,音樂行業發生了巨大改變,在給人們提供便利的同時,也面臨著極大的挑戰。區塊鏈作為一種新型信息技術,為各領域內知識產權保護提供了新思路,為數字音樂的蓬勃發展提供了保護傘。但區塊鏈技術應用于版權保護,在確權、維權、用權方面存在諸多法律問題,這一直是該領域學者探討的焦點,數字音樂版權保護依舊是當今音樂行業的一大重難點問題。優化區塊鏈技術,解決數字音樂版權保護存在的病癥,無數學者為其皓首窮經。文章結合眾多學者現有的相關見解,提出將區塊鏈技術應用于數字音樂版權保護的路徑。
1 互聯網背景下數字音樂版權新困境
1.1 權利主體難以認定
經實踐證明,數字音樂權利人認證的困難主要表現在以下兩點:一是“孤兒作品”的作者無法認證;二是當作品同時擁有好幾個關聯主體時,真正的權利人無法認證。音樂作品一旦完成,其完成者便獲得了著作權。在互聯網大背景下,權利主體無法確定是極為正常的。究其根本,有三個主要原因。一是線上音樂作品的創作者身份具有隱秘性。在互聯網時代,人們上網大多是非實名制的,經過多重傳播后,要追究原作者真正的身份信息非常困難,真正的權利人難以知曉[1]。二是有效信息極易被刪減。在數據時代,用以表明權利主體真實身份的相關信息容易被修改刪減,導致作品真正權利人無法查清。三是平臺自身的監管漏洞。作品來源具有復雜性和多樣性,如果平臺本身不及時驗證,就會使上傳者的身份真實性存疑。數字音樂作品相關交易環節復雜且漫長,極易出現最終權利主體不明的情況。
1.2 作品許可機制不合理
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著作權法》,音樂提供方在獲得授權批準后,方可使用相關音樂,獲取相應的權利。但即使法律有明確規定,行業內未經權利主體授權而使用作品的現象仍然層出不窮。為了處理好這些問題,國家版權局特地頒發專門文件,責令提供商必須立即下線未取得許可的歌曲內容。此舉有利于增強各服務商的音樂作品版權保護意識。面對國家的這一規定,各音樂服務商見招拆招,選擇聯盟的方式充實版權庫。許多商家不惜高價簽署獨家授權協議,哄抬價格,嚴重擾亂了市場秩序。毫無疑問,當近乎壟斷的手段出現后,會對中小型服務商產生極大的不利影響。大型音樂服務商的做法也在極大程度上阻斷了優秀音樂作品的傳播,同時也不利于優秀作品的創作。
1.3 侵權問題頻發,舉證成本高
數字音樂時代,各個音樂平臺出現的侵權事件日益增多。“誰主張誰舉證”,因此被侵權者有義務提交自己權利受到侵害的事實。然而在數字音樂時代,音樂傳播渠道十分豐富,包括音樂網站、各短視頻APP等,取證困難、取證周期長等問題顯著,成本高昂。
2 數字音樂版權保護對區塊鏈技術的應用
2.1 區塊鏈技術的概念與特征
對于區塊鏈技術的基本概念,各界說法不一。總的來說,區塊鏈是一個分布式賬本系統,并具有去中心化的特性。作為一項新興技術,區塊鏈已通過技術升級逐步走進了大眾視野。區塊鏈技術的廣泛使用,極大地優化了傳統貿易的中間環節。以記賬模式為標準,它是多個節點合作、協同參與的分層性系統;以網絡底層協議為標準,它屬于共識協議;以數據模式為標準,它用來記載全環節的信息變化,性質為附帶相關機制的普通數據庫。信息不可篡改性、去中心化、時間可追溯性是區塊鏈技術最重要的三大特征。正因如此,區塊鏈技術解決了傳統機構運行的效率緩慢問題。信息不可篡改性,根據各學者定義對整個鏈上的數據進行整合,務必獲得大于51%的節點認可[2]。去中心化是指整個區塊鏈網絡系統中并不出現中心化組織,但網絡上各個節點享有同樣的權利。時間可追溯性體現在每一次買賣都有專屬的成交記錄,結合加密技術,確保有關信息可獲取。
2.2 區塊鏈技術對數字音樂保護的作用
2.2.1 確權登記方面
據法律明文規定,獲取音樂版權有以下方式:一是作品完成后自動獲取;二是經有關機關部門批準后取得。我國《著作權法》第二條規定,音樂作品完成后,都自動受到法律保護,與是否進行過版權登記無關。區塊鏈技術存在以下優勢。第一,提高確權證明力。區塊鏈在時間戳的輔助下,將各個區塊按序排列,每個信息數據都標注時間信息,完整證明了音樂作品從創作到配樂、和聲、成品的整個過程,以便追蹤整個作品全程。數據塊會利用密碼學的核心知識,對有用信息予以保護,因此有關的重要記錄會被安全保存下來。當發生侵權糾紛,被侵權者需要提供證明時,區塊鏈可以在不泄露資源內容的情形下為其提供有力的“存在性”證明。第二,減少確權有關費用。區塊鏈技術不必依賴中心機構的運作,系統會降低數字音樂版權登記的成本。
2.2.2 版權相關交易
區塊鏈技術的特點之一是無法刪改,因此其中的數據真實性進一步降低了信任門檻。同時,區塊鏈技術可以使版權交易中的雙方當事人實現點對點的直接交易,解決雙方的信任問題。雙方必須一致支持統一的區塊鏈賬號,有關數據也不得刪減、造假。在此交易環境下,無須權威管理機構作為中介,有關信息處于公開透明化,有利于利潤歸于創作者本身。
2.2.3 侵權救濟
區塊鏈技術不僅監督管理音樂作品的傳播渠道,也可以對電子數據通過存證功能進行保全。在司法救濟方面,區塊鏈技術存在以下優點。一是及時捕捉侵權行為。數字音樂平臺將有關標記刻入一系列作品中,借助區塊鏈技術對作品軌跡進行追索,這有助于及時察覺侵權行為。二是對于司法存證,區塊鏈技術可以有效提升音樂版權的司法辦事效率,這是應對版權保護問題的撒手锏。電子數據存證運送更加快捷,傳輸更為方便,缺點是容易滅失,容易被篡改偽造。北京互聯網法院“天平鏈”規范大數據環境中的存證行為,經實踐證明能降低當事人的維權成本。
3 數字音樂保護應用區塊鏈技術的法律問題
論數字音樂版權保護的功臣,區塊鏈技術當仁不讓。其在權利確認、版權交易、侵權救濟等方面具有明顯優勢,是保護數字音樂版權的有力武器。但是在實踐過程中暴露的問題也越來越多。
3.1 確權方面
實踐證明,版權登記以及證據采用的法律效力是有限的。最高人民法院發布的專門規則也表明,有關主體所提供的網絡電子數據信息,通過電子取證有關平臺核對,同時可以求證其真相的,網絡法庭必須舉證。區塊鏈技術在我國只能用以佐證主要事實,其效力無法與登記證書相匹敵。對于區塊鏈技術,已經有成功案例將其運用到存證領域。但是如何運用法律法規對有關原理進行分析,如何完善其在實踐中的運作,仍待學者們進一步探討。
3.2 用權方面
3.2.1 存在技術隱患與P2P漏洞
首先,區塊鏈技術對數字音樂版權保護有隱私保護模式。在隱私保護模式下,私密性交易安全和交易隱私都可以得到有效防護。不過,在這樣嚴密安全的隱秘之地,不法分子也會產生實施侵權行為的念頭。在秘密保護模式下,任何沒有權限的節點都無法利用區塊鏈上的公開數據收集相關用戶信息,也無法通過監聽等方式對有關主體信息進行追蹤。在此情境下,如果發生侵權行為,那么對侵權主體的確定也是一大疑難問題。其次,P2P網絡仍存在技術漏洞。按照學界看法,P2P網絡是指區塊鏈技術的網絡層通信協議中所采用的點對點架構,又名對等網絡。由于有關漏洞的存在,網絡節點中的部分權限會受到限制,這對于數字音樂版權保護是不利的。
3.2.2 智能合約制約了版權的合理使用
智能協議如果要確保各方的交易地位充分公平,則各方需要參與代碼制定到最終協議執行的全部流程。智能協議的編制過程全部使用計算機代碼形式,對編寫者的技術要求也極高,各方都需要具備極佳的科學技術條件,否則一方將處在劣勢地位[3]。同時,智能合約會在滿足一定條件時自動履行,中途即使存在某些安全或技術問題,也只能履行至合約結束。這和《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所規定的當事人間意思自治原則完全相背。監管問題也是智能合約存在的一大疑難問題,在此情形下,不合理的格式條款隨時都有侵權的風險。此外,智能合約的審查僅限于對代碼的審查,容易忽略許多關鍵環節,這也會成為司法機關調查途中的阻礙。
3.3 維權方面
標準和權利的主體不明會造成監管規范無法建立。如前文所述,區塊鏈技術下權利主體的確認是存在難度的。區塊鏈技術可以去中心化,不受監管約束,這會進一步提升交易風險。司法機關能否有效查證,監管與行業標準能否有效制定,這些都與區塊鏈技術應用是否泛濫有關。
4 數字音樂版權保護的優化路徑
在區塊鏈技術的支持下,要想進一步完善數字音樂版權保護,不能離開技術空談法律,也不能離開法律空談技術,必須將兩者結合起來才能探究完善的優化路徑。如今數字音樂版權保護主要從法律與技術結合的角度著手,并使二者深度融合,形成全新的法律與科技版權保護制度。
4.1 技術層面
完善區塊鏈節點追蹤的可視化,是目前區塊鏈技術層面需要優化的一個關鍵點。筆者認為可以通過“半去中心化”的工作模式,把追蹤驗證的權力賦予中立的第三方組織。如果全網節點的總算力超過了某一確定數值,就可以授權組織人員對區塊鏈節點實施線下跟蹤和可視化。技術層面的提升也從側面證明了區塊鏈這一新興技術得到了專業領域的認可與支持。
4.2 法律層面
4.2.1 完善區塊鏈存證領域法律規范
區塊鏈技術對數字音樂版權保護有著深遠的意義,也給現有證據法帶來了一定的影響。為了保證區塊鏈技術作用的穩定發揮,必須完善有關證據領域的法律規定。現階段的辦法是,《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規定區塊鏈證據關鍵內容,對某些環節的具體規則制度進行規范。最終根據大數據時代的發展變化,完善我國《著作權法》,將區塊鏈技術存證的重要性保證于有關司法解釋中,使解決有關問題有法可依。
4.2.2 明確區塊鏈證據司法審查規則
隨著數字音樂行業侵權問題愈發嚴重,越來越多的音樂人選擇利用區塊鏈技術存證保存侵權證據。因此統一區塊鏈存證認證規則有利于改善全國法院“同案不同判”的局面。區塊鏈證據作為電子證據應用于數字音樂版權糾紛案中,應當遵守真實性、關聯性以及合理性的證據三性審查規則。對于真實性的考察,應當注意以下內容:將審查內容以區塊鏈證據生成規則為標準進行分類,區塊鏈證據的常見獲取路徑包括自動生成與上傳所得兩種,在對前者進行審查時,需要對比明文規定的哈希值與區塊內數據的哈希值;對后者需要審查上鏈以前數據獲得的手段正當性以及數據的完整性[4]。合法性審查是指所有區塊鏈證據的獲取、保存等都必須遵循法律規范,不得違反公序良俗。同時,在立法層面也應當進一步明確區塊鏈存證技術的法律地位。
4.2.3 構建數字音樂版權大數據平臺
大數據處理是當前時代的熱點,其核心技術是云處理技術,可整合、篩選、刪減海量信息。搭建數字音樂版權的大數據分析平臺,可以快捷高效地提供所需的證據內容。大數據平臺若要實現價值,就需要記錄和留存版權作品的傳播途徑。根據當前的技術手段,對音樂作品傳播的保存僅限于一定時間內,最終保存的時間段具體到哪一數字才能實現有效平衡,目前還未得出標準答案。該時間取決于保存有關傳播路徑一方的成本以及數字音樂侵權案件的潛伏期,而具體答案需要實證研究才能得出。
5 結語
區塊鏈技術是互聯網時代、大數據背景下的高能產物。充分發揮其優勢,是護航數字音樂發展的一大利器,有助于數字化音樂行業蓬勃發展。但凡事都存在兩面性,區塊鏈技術的運用也存在許多缺陷以及難題。若要推動數字音樂行業繁榮發展,必須將法律與技術相結合。在解決區塊鏈技術問題的同時,也要完善有關法律法規,推動技術創新與法律實踐的動態平衡。法律完善與技術提升是相輔相成的,缺少任一元素,區塊鏈技術都無法發揮其最大優越性。區塊鏈技術運用前景廣闊,相信在完善以后也能夠為數字音樂版權保護帶來福音。
參考文獻:
[1] 楊倩莉.系統科學視域下區塊鏈技術在數字音樂版權保護中的應用價值分析[J].系統科學學報,2022(2):132-136.
[2] 王忱.區塊鏈視角下數字音樂版權保護問題研究[J].上海法學研究,2020,4(2):181-197.
[3] 金紅蕓.我國數字音樂作品版權保護問題研究[J].藝海,2021(10):145-146.
[4] 黨璽,王萬玉.數字音樂版權區塊鏈技術保護的相關法律問題研究[J].電子知識產權,2020(4):28-42.
作者簡介:魏陽(1998—),女,四川廣安人,碩士在讀,研究方向:民商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