園丁
宜興地處江蘇南部,太湖西岸。宜興最引人入勝的,就是美麗、奇特的溶洞了。宜興已經發現的溶洞有90多個,其中最有名的有張公洞、善卷洞、靈谷洞等。這些洞形態各異,大小不同,洞中有水,水中有洞,蜿蜒曲折,變幻莫測。洞中有石筍、石柱、石幔等,形態各異;洞口霧氣升騰,游覽其中,猶如置身東海龍宮。
這么多的溶洞,跟宜興一帶的地質構造有關。原來,這一帶的巖石都是石灰巖,石灰巖的主要成分是碳酸鈣,在有水和二氧化碳時會發生化學反應生成碳酸氫鈣,碳酸氫鈣能溶于水,這樣石灰巖就逐漸被溶解,產生空洞。經過億萬年的作用,就形成了巨大的溶洞。而洞中的那些鐘乳石形成的過程與溶洞形成的過程正好相反,所以溶洞會越來越大,而洞中的鐘乳石會越長越高。當然,這個過程是極其緩慢的。
這種地貌在地理學上叫喀斯特地貌。喀斯特是南斯拉夫西北部高原的名稱,意為“巖石裸露的地方”,喀斯特地貌因近代地理學溶巖研究起源于該地而得名。喀斯特地貌在我國分布廣泛,廣西、貴州、云南、廣東、浙江、江蘇、四川等地都有。喀斯特地貌造就了各種獨特的景觀,這些景觀有的露在地面,有的隱于地下,舉世聞名的桂林山水、云南石林、四川黃龍等風景奇觀都屬于喀斯特地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