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軍
【摘要】本文闡述在英語教學中運用故事教學法的原則、途徑和策略,建議教師在英語課堂上運用故事教學法開展教學活動,從而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
【關鍵詞】初中英語教學 故事教學法 探究
【中圖分類號】G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0450-9889(2021)45-0085-02
英語課程標準要求教師在英語課堂教學中結合知識點,圍繞培育學生聽、說、讀、寫綜合能力,合理地融入一些生活話題,從而使學生樂于使用英語來進行交流。為此,在人教版英語(Go for it)中編排了《愚公移山》《孫悟空》《皇帝的新裝》《灰姑娘》等中外神話、童話故事。由此可見,英語課標和教材都在強調故事教學的重要性,這也提醒英語教師要突破常規、勇于創新,在英語課堂中適當地加入一些耳熟能詳的故事,讓學生能夠在講故事中提升口語表達能力,在寫故事心得體會中增強英語寫作能力,在體會故事內容的文化、情感、道德意義過程中不斷升華自己的英語素養。本文就初中英語教學中如何更好地應用故事教學模式進行深入探討。
一、故事教學法的概念
故事教學法的含義簡而言之,就是在英語課堂中,用故事作為素材內容穿插到教學環節中,以此來詮釋和論證英語知識點,從而讓學生能夠在情景式的教學環境中充分吸收知識。這種方式是西方英語教學中最常用的方法之一,目前在我國英語課堂中也越來越受到重視,正逐漸加大其教學內容的比重。故事教學法的特點就在于教師通過對故事進行創作、實踐和研究,為教學提供文本,并探索適合學生個性的實踐活動方式、方法。它既能夠與傳統課堂教學方式相融為一,又能夠與現代化技術相結合的智慧課堂無縫銜接,透過故事情節激發學生的學習參與感。以故事為橋梁能夠讓教師與學生通過英語口語進行近距離的交流,從而促進英語課堂教學質量的提升。
二、故事教學法在初中英語教學中的應用原則
(一)故事內容要符合學生的理解認知水平
教師在選擇故事內容時,不能漫無目的、隨意隨便,而是要注意以下三個方面的問題:一是要與教材內容知識點緊密結合,故事細節要能夠充分論證知識點的正確性與合理性。二是要與學生的綜合理解認知能力相匹配,故事內容的難易程度要適中。如果超出了學生的理解范圍就會使學生陷入困惑,如果過于簡單直白則會讓學生覺得過于輕松而失去吸引力。三是故事的中心思想要體現弘揚真善美、抨擊假惡丑的主旨,要與立德樹人的宗旨相吻合。初中生正處于構建三觀的重要時期,在這個階段,如果學生沒有得到充滿能量的思想觀念的影響,那么就會非常容易誤入歧途。
(二)要有輕松愉悅、提高學生參與度的故事氛圍
對初中生而言,學習英語相對缺少學習氛圍,再加上漢語言帶來的根深蒂固的思維定式的影響,難免會讓學生在學習中出現陌生感。這種陌生感會讓學生產生畏難情緒,體現在對海量英語詞匯缺乏正確的記憶方法,對相對復雜的英語語法缺少從規律上進行掌握的創新思維。為了消除學生對英語學習的陌生感與緊張感,從過去的單純只為了考試的功利性學習向激發學習樂趣、享受學習過程的愉悅式學習轉變,需要教師以故事教學為契機,營造出快樂輕松、暢所欲言的學習氛圍。教師可以在故事敘述中,合理地設置一些啟發性問題,引導學生充分調動思維進行思考,讓每個學生都有利用英語進行自我表達的機會。
(三)故事題材要豐富多樣
首先,故事題材要豐富,既要有學生耳熟能詳的成語、神話、寓言故事,還要有展現當代社會時代精神的名人故事、新聞故事,同時也要有推動中西方交流互動的跨文化故事等。教師選擇故事題材的范圍越廣,就越能夠在課堂教學中吸引學生。其次,教師對故事應該進行適度的發揮,讓故事更具有新穎性,比如,教師可以適當地穿插一些評論,滲透一些觀念,從而起到應有的引領作用。
三、故事教學法在初中英語教學中的應用策略
在課堂教學中,黑板是教師必不可少的輔助工具。在黑板上以簡筆畫的方式展現故事,是最生動直接、簡單高效的教學方式。具體的操作方法為:通過簡單的點、線、面等簡筆畫符號語言,將故事中的主要人物、重點故事情節一步步展現在黑板上。教師可以根據故事的層層推進,逐步擦去原有的部分內容,再增添新的故事細節,在此期間因勢利導,將英語知識點巧妙地融入其中,進行重點講解。這樣教師就能夠確保故事講述的連貫流暢,同時也能更好地掌控教學流程,通過故事懸念的增設來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教師也可以將一些受初中生歡迎的插圖、漫畫或書籍作為故事內容創作的靈感。比如,可以把四大名著或者莎士比亞戲劇中的經典畫面打印出來,圍繞這些畫面與學生進行英語交流互動,引導學生對這些耳熟能詳的故事進行敘述,以此培養學生的英語聽、說能力。此外,教師還可以利用互聯網平臺精準快速搜索與教學知識點相關聯的故事素材,然后針對性地進行調整改編,進而在課堂上使用;或者指導學生開展網絡學習,自主搜索與課本知識相關聯的故事,并以演講比賽、情景表演、寫讀后感等方式來實現課內外英語學習的延伸。
(一)合理地設置故事教學情境
英語不是學生的第一語言,學生缺乏時時刻刻利用英語進行交流互動的學習氛圍,英語課堂作為學生學習英語的最主要場所,時間有限,長此以往,并不利于學生英語素養和能力的培養,往往會讓學生產生“會學習,不會應用”的陌生感。而通過故事情境的構建,讓課堂教學過程與生活實際無縫銜接,則能夠幫助學生將英語知識學以致用。
比如,教師可以結合特殊的時間節點,在英語課堂上針對性地進行與之對應的故事主題講述,在人教版英語(Go for it) 九年級課文A Christmas Carol,講述的是關于圣誕節的故事。圣誕節最重要的其實是“Sharing and giving love and joy to people around us”,教師可以合理設置圣誕節的教學情境,如將英語課堂布置成西方家庭過圣誕節的樣子,教師帶動學生開展圣誕故事的戲劇表演,進行圣誕歌曲的集體演唱等,從而營造出集體參與、互動學習的良好氛圍,讓學生沉浸在故事情境的演繹中,明白圣誕節的意義是什么,對英語文化加深理解。這種開放式的自主學習狀態,能夠讓學生在交流、互動中提升英語語言運用能力。
(二)鼓勵學生通過角色扮演參與其中
有些英語課文故事性較強,教師可以利用教材內容的特點,讓學生以故事為素材創作劇本,然后鼓勵學生通過角色扮演來進行情景劇演繹。在學生創作劇本的過程中,教師應引導學生對所選擇的故事內容做適當的延伸,以此降低學生對英語教學內容的理解難度,提升學生學習英語的主觀能動性;在表演的過程中,教師應該要求學生全部用英語表達,且還需要代入相應的情感,以此促使學生全身心地投入到故事情節之中。這樣更能夠調動學生的真情實感,使學生從被動學習向主動學習轉變。
鼓勵學生以課文故事為內容進行表演,一是讓學生通過自己的想象力和創造力對故事進行加工,以及通過用英語語言表達,對課文內容有更加深刻的認識和理解;二是學生在表演的過程中加入了真情實感,更加能夠切身體會到英語的表達之美。例如,在人教版八年級英語(Go for it)閱讀理解“The story about Mickey Mouse”中,短文主要是以米老鼠為形象代表,講述西方的藝術與文化。教師可以讓學生分別飾演不同角色的米老鼠,使學生在扮演米老鼠角色的過程中深刻感受到西方的文化。
(三)根據故事情節合理融入教學知識點
英語故事在教學過程中的應用并不是盲目的,只有做到合理有序,才能夠取得應有的教學效果。具體應該從以下幾點著手:
第一,教師要借助多媒體教學或者傳統的圖片展示來讓學生對故事有一定的了解,從而避免學生因為對故事內容不熟悉而不能夠關注需要學習的知識點。比如,在英語閱讀課“The lion and the mouse”這節內容中,教師可以通過播放與之相關的故事視頻內容,然后引導學生再閱讀課文,以幫助學生在腦海中建立故事情境,最終推進英語生詞和陌生句型的學習。
第二,教師要根據故事內容合理地設計對應的問題,以達到啟發學生進一步思考的目的。因為故事教學過程時間長、邏輯性強,所以如果教師不能夠將知識點合理地滲透到情節之中,就容易使學生只關注故事內容而忽視了知識點的學習。為此,教師應該帶著問題來講故事,引導學生用英語來回答。比如,在“The lion and the mouse”閱讀課中,教師可以按照故事內容的展開設計一系列與之對應的問題,讓學生在故事中尋找答案。如故事中有老鼠吵醒獅子這個情節,教師就可以提問:“How did the lion feel and what did he do ?”學生通過了解故事的來龍去脈,就會回答:“The Lion want to eat the mouse.”而教師則可以繼續提問:“To not let the lion eat himself ,what did the mouse do?”這樣,學生會帶著問題繼續閱讀,繼而發現原來是答應幫助獅子遇到困難替它解決才得以活下去的。由此可見,故事成為師生課堂互動的橋梁,這對傳統的教師主講、學生被動聽課的教學形態是一次巨大的改進。
總體而言,故事教學法是現代英語教學中常用的方法,教師應該適當地結合初中英語教學客觀實際科學合理地規劃、適當有序地開展,尤其要注意的是故事的難易度要符合學生的認知能力,故事主旨與中心思想要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相一致,要能夠拓寬學生的英語學習視野和提升學生的英語綜合素養。
【參考文獻】
[1]湯玲玲.基于TPRS教學法的大學英語口語故事互動教學方法實踐調研[J].黑龍江教育(理論與實踐),2021(1).
[2]顧冬梅.“Gs SS 3+9”英語教學模式的內涵及應用[J].廣西教育,2020(25).
[3]董明.英語課堂“講好中國故事”:模式重構與教學實踐[J].淮海工學院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19,17(6).
[4]步衍朋.“故事教學法”在初中英語課堂教學中的運用[J].中國農村教育,2019(12).
[5]張琳琳.基于“三多”學習模式的英語教學數字故事創新實踐研究[J].中國職業技術教育,2017(33).
[6]周柳梅.基于高階思維的初中英語故事讀后寫作拓展教學模式探究[J].英語教師,2020,20(4).
注:本文系2019年度廣西基礎教育教學改革質量提升項目“初中英語‘Gs SS 3+9教學模式下的創新教學實踐與研究”的階段性研究成果。
【作者簡介】陳 軍(1964— ),男,廣西北流人,大學本科學歷,高級教師,研究方向為英語教學研究。
(責編 黎雪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