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8~2019年,是明星們集中進駐小紅書的時間,曾有媒體爆料當紅明星在小紅書上發一條帶貨筆記,酬勞可高達百萬元。但從去年開始,常用小紅書的朋友可能已經發現了,現在打開小紅書,首頁推薦的不再是頭部KOL,而是一些單篇筆記只有幾百甚至幾十“點贊”的“素人”筆記,這些筆記通常跟“種草”無關,反而非常生活化。
事實上,小紅書的流量分發規則確實調整了,不再側重于KOL,而是有意讓非專業創作者的筆記也有機會獲得巨大的曝光量,即便是KOL,也開始從美妝向其他領域轉移。
“素人筆記”的內容其實大多也很有趣,假如算法推薦恰當的話,部分賬號其實也能從中獲取到不錯的閱讀量,小紅書也能借此增強部分用戶對平臺的黏性。
從粉絲“贊評比”的數據來看,相較于美妝、時尚這些小紅書的傳統內容,母嬰親子、幽默搞笑、情感、家裝這些日常接地氣的內容,互動情況更好。
除了文章開頭提到的美食內容之外,情侶戀愛日常也是小紅書“素人”博主主要分享內容之一,比如有個叫“阿咪與志文”的“素人”博主,就記錄了他們在大城市的戀愛日常。像這類記錄戀愛、健身、學習等生活日常的VLOG筆記,正逐漸成為“素人筆記”的主流。
有相關媒體曾分享過部分“素人”博主的粉絲增量情況,比如一位上海外國語大學學生Yolanda,通過分享自己的校園生活,一個月內就收獲6萬粉絲;而另一位分享“北漂”加班日記的創作者芝士貓,其發布的內容中,自己從不露臉,不說話,也沒有才藝,卻在21天就“漲粉”1萬,還有不少上班族的“點贊”互動。
結合文章開頭提到的小紅書新版廣告片,“時尚人群”消失了,取而代之是一群朝氣活力的“年輕人”,這就不難推測小紅書正在通過“去頭部化”,從“種草平臺”向“綜合型內容平臺”轉型。
打破平臺原有的社區調性,有利于吸引更多不同圈層的用戶,能讓變現能力有所增強,除此以外,減少對大V的流量傾斜,也能防止大V挾持流量,否則大V一旦出逃,小紅書的商業價值也會下降。
看起來,小紅書正努力向著B站和知乎看齊,畢竟后兩者同樣都經歷了從內容調性清晰到內容泛化的發展過程,但這種轉型放在小紅書身上,似乎還有些需要解決的問題。
首先,雖然B站和知乎同樣都經歷了“內容泛化”的變革,但兩者只是將內容往縱向進行延伸,比如B站加入了更多非二次元的話題,知乎問答也不再局限于精英圈,但本質上,B站仍以長視頻創作為核心,知乎也仍是專注于問答。但小紅書的“內容泛化”則是推翻了原來的“種草屬性”,直接變成一個加強版的“朋友圈”,轉型的跨度有點大。
其次,在小紅書大量的“素人筆記”中,幾乎沒有廣告植入,數據顯示,目前小紅書中品牌復購率最高的博主,是“腰部”KOL,而“素人”之于平臺,似乎還未能貢獻出好的變現模式。
據媒體透露,小紅書整體營收的80%,都是通過“種草”廣告收入實現的,假如小紅書實現全面轉型,勢必會導致“種草”的廣告收入下降,其轉型也會承受著更多的壓力。
最后,小紅書自去年開始便大力扶持短視頻博主,加入彈幕功能之后的小紅書短視頻,跟B站確實有幾分相似。雖然,短視頻之于圖文,確實因其互動性強、內容全面而更受用戶的歡迎,但逐漸“視頻化”的小紅書,也面臨跟抖音和快手同質化的困局。
畢竟,剪輯一個優質視頻需要花費的時間不少,對不少MCN機構來說,一個視頻多途徑發布是常態,因此,不少小紅書粉絲已經發現,平臺上部分視頻跟抖音、快手一些號發的是一模一樣,變相來說,等于小紅書的內容質量也在下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