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靖
(陸軍第八十集團軍醫院,山東 濰坊 261021)
顯微手外科一般接收因意外事件或其他因素引起手部受損的患者,大部分患者日常生活能力將明顯下滑,在一定程度上降低其生活質量。通過對以往臨床經驗的總結發現,由于部分患者缺乏對顯微手外科疾病以及治療相關的知識,導致其在接受治療過程中極容易產生緊張、恐懼等不良情緒,使其配合度以及安全感不斷下滑,嚴重阻礙臨床治療的順利進行,從而對患者心理方面以及預后恢復造成極大影響,因此探究科學、有效的護理對策至關重要[1]。本次研究為進一步探討顯微手外科患者的護理管理要點及其效果研究將對60 例顯微手外科患者進行觀察分析,如下。
研究對象為60 例顯微手外科患者,患者入院時間在2018 年9 月至2020 年11 月期間,同時將患者分為對照組和實驗組,分組方式為隨機抽取。對照組(n=30)患者中女性11 例,男性19 例;年齡在21-68 歲之間,平均年齡為(44.28±2.39)歲;手處受損、手指斷裂及手腕處斷裂分別為8 例、11 例、11 例。實驗組(n=30)患者中女性15 例,男性15 例;年齡在23-66 歲之間,平均年齡為(44.41±2.41)歲;手處受損、手指斷裂及手腕處斷裂分別為10 例、7 例、13 例。
對照組給予患者傳統干預措施,其中包括疾病評估、用藥指導以及疾病觀察等,實驗組給予患者綜合干預措施,具體內容為:1.建立綜合護理小組。首先要為患者組建護理干預小組,組員由經驗豐富以及操作能力強的醫護人員組成,并定期組織相關人員培訓,向其詳細講解顯微手外科護理要點以及相關注意事項,使其具備專業操作技能,進一步提升護理工作質量及效率。2.強化護理管理對策。醫護人員在護理過程中需要從患者角度出發制定綜合性、針對性護理對策,并在密切監測患者疾病情況基礎上注重病房環境,將室內溫度及濕度控制在合理范圍內,定期開窗通風,從而減少交叉感染發生風險。3.心理干預對策。醫護人員需要與患者多溝通、多交流,并向其詳細講解與疾病相關的知識,并通過轉移注意力、分享成功案例等方式緩解其心理負擔,有效改善患者焦慮、抑郁等不良情緒,必要時給予專業的心理疏導。
通過問卷調查方式對兩組患者護理滿意度進行評價,計算公式:總滿意率=(十分滿意例數+滿意例數)/總例數×100%。同時,由醫護人員統計兩組患者并發癥發生情況,其中包括血液循環障礙、急性腎功能衰竭以及脂肪栓栓塞綜合征,通過具體數據計算并發癥發生率。
以SPSS20.0 統計學軟件進行數據處理及分析,計量信息及計數信息分別表示為(x±s)、(%),組間數據以t、x2驗證,當P<0.05 時表示數據結果差異性顯著,具備比較分析意義。

表1 并發癥發生率對比(n%)

表2 護理滿意度對比(n%)
顯微手外科患者普遍存在手部外傷,且具有較高傷殘率,一般情況下,臨床上多采用手術方式對患者進行治療,但由于大部分患者對疾病缺乏正確的認識,導致其依從性以及配合度較低,若不給予其針對性及綜合性護理干預,不僅對患者心理及生理造成極大損害,而且將嚴重阻礙其疾病恢復,在一定程度上降低手術治療效果[2]。
綜合護理干預是以患者為中心的新型護理模式,充分滿足現代醫學發展需求,并且最大限度降低并發癥發生風險,從而為患者早日恢復創造有利條件。本次研究數據顯示,實驗組患者并發癥發生率低于對照組,且滿意度顯著高于對照組(P<0.05)。由此可見,綜合護理可以有效規避不良事件的發生,并且能夠提升護理滿意度,充分保障患者心理健康以及生理健康。
綜上所述,對顯微手外科患者實施綜合護理干預不僅能夠降低并發癥發生率,而且有助于提升護理滿意度,應用價值及可行性較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