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瑞美
(惠州市博物館,廣東 惠州 516000)
引言:博物館本身就是不是以營利為主的機構,它的主要目的是將歷史文物進行收集、研究、欣賞、保護、宣傳從而讓人類更好地了解歷史文化。因為作為宣傳和研究歷史文物的主要機構,博物館需要進行大量的推廣和宣傳工作,讓社會、讓人們更加了解博物館。因此為了這方面的要求需要博物館積極地進行宣傳教育工作,讓博物館和大眾的接觸空間更加廣闊。
目前我國的博物館分布不均衡的現象較為嚴重,而這方面的問題主要體現在這幾個方面:一方面在于博物館只存在于一些歷史文化較為悠久的地方,或者有重大事件發生的地方,這就導致一些偏遠地區的人民接觸的機會大大減少,尤其像一些農村地區的農民更是基本沒有接觸過,而且一些小型普及文化歷史的博物館也是基本沒有,這就導致部分地區無法進行文化的宣傳和教育工作[1]。另一方面在于一些地區的博物館,只建立在繁華的市中心地帶,城市周邊的鎮、縣等地區也是基本沒有,而且這些鎮、縣的人民對于博物館的關注度也是少之又少,這就導致只有城市市中心的人民才能享受到博物館的服務,所以這種情況對于博物館的宣傳歷史知識和文化內容帶來了許多不便。
隨著我國的快速發展,許多行業都發生了巨大的變化,這種其中各行業的設備的應用,像高科技設備、信息設備等等方面的應用,讓各行各業的都進入到更快捷的階段。而由于博物館的特殊性,很多地區的博物館的設備都較為落后,這一定程度上影響了博物館的安全。雖然說一些地區的政府部門加大了對當地博物館的投入,但是博物館的一些硬件設施還是較為陳舊[2]。此外一些博物館對于服務方面也沒有較高的關注度,像服務設施、引導服務路線等等內容,并沒有進行規劃和制定。另外由于群眾人民的關注度較低,博物館服務人員的服務狀態和服務質量也在不斷地下降,久而久之也會讓服務人員產生懈怠的情況。最后則主要體現在博物館對于宣傳教育的開展過于簡單,導致博物館服務人員對歷史物件的了解較為淺薄,這對他后續的講解工作也有著嚴重的影響,而且這對于入館學習觀看的人們來說是十分不好的現象,人們也無法學習到、了解到真正的歷史知識。
博物館作為我國教育宣傳的重要機構之一,不僅能幫助群眾人民了解歷史文化,還能對當地的文化與風俗進行了解,同時還能起到促進群眾綜合素質的作用。但是目前我國許多地區博物館的受眾群體較為狹小,導致一些群眾人們無法得到良好的教育。就例如某些地區的博物館大于只有15%左右的群眾人民參觀過博物館,而且這其中還是由于博物館宣傳活動才不得不進行參觀的,群眾人民并不愿意主動參觀博物館。從這就可以看出部分地區的博物館的宣傳工作并不完善,而且這部分博物館在當地的影響力也十分有限,無法吸引更多的群眾進入博物館進行學習。另外一些地區的博物館會和當地的小學學校進行合作,讓學生進入到博物館中進行學習和參觀。但由于博物館受眾范圍有限導致一些學校的學生沒有更多的參觀時間,每次參觀學習只能了解到小部分的內容,無法真正發揮博物館全部的功能。
通過“研學游”能夠更好地發揮博物館的宣傳教育和服務功能,這不僅是發展宣傳博物館的好機會,還是促進學生了解歷史文化、歷史知識的重要環節,所以說博物館應該大力推動該地區學生的“研學游”,從而使學生們在博物館中學到更多知識。筆者針對“研學游”活動的推廣有以下幾點建議:
1.讓該地區的博物館和當地的學校建立深度合作的關系,并定時定期地組織學生進行入館研學活動,而且在推廣的過程中可以與學校的教學內容相結合,讓學生通過研學活動更好地了解當地的歷史文化,從而提高自身學習的興趣[3]。例如惠州市博物館舉辦“玩”轉國寶的活動,讓學生們了解鎮館之寶“昆山片玉”小石磨的起源,這種小石磨的主要用于磨茶葉,通過博物館講解員的介紹,了解到惠州地區是嶺南地區最早種茶喝茶的地方,而最早可以追溯到東晉時期,到了唐朝時得到了大力的發展,并出現了斗茶的習俗。
2.通過參觀學習完博物館知識后,可以讓學生們進行知識的總結,因此教師在入館學習前就要給學生們發布這方面的任務,讓學生們帶著問題、任務進行博物館參觀,這不僅會增加學生們參觀時的注意力,還能使學生們認認真真地學習博物館知識。此外通過學生對博物館的參觀學習,然后對參觀學習的內容進行總結,能幫助學生們提升自身的總結能力和探索能力,再加上博物館里面的歷史內容還能很好地拓展學生們的知識面。
為了更好地發展博物館的宣傳教育和服務功能,需要博物館不斷地完善自身的基礎設施,讓博物館的設備跟上時代的步伐,只有這樣才能在推動博物館時得到保障。筆者針對如何加強博物館基礎設施的建設進行以下幾點內容的分析:
1.首先需要相關的政府部門重視博物館在教育中的作用,并且為博物館提供充足的資金進行支持,另外則需要對博物館工作人員進行專業技能的培訓和提升,讓博物館的服務水平得到全面的提高,此外還需要對博物館的相關基礎設備進行完善,讓博物館的服務和設施都得到提高,最后則需要加強對博物館的宣傳工作,讓更多人知道博物館、了解博物館[4]。例如本文中所述的惠州市博物館邀請廣東省文化考古研究人員進行的“土受火精,形神搖蕩-惠州白馬窯調查的專題學術講座”,講座通過講述廣東仿龍泉青瓷的產生、白馬窯遺址的介紹以及相關制造資料進行概述,并對調查工作的情況、成果等方面進行闡述,這種專題講座的開展,不僅能幫助博物館工作人員進行學習和交流,還能進一步了解考古知識和研究方法,對于博物館的宣傳也起到了重要的幫助。
2.然后則需要博物館通過社會招聘的志愿者的方式,讓更多人了解歷史文化和內容,而且招聘志愿者還能讓博物館融入到人民群眾中,另外志愿者招聘的方式也有效緩解了博物館工作人員不足的現象。例如惠州市博物館在近期舉辦的“全國文化和旅游志愿服務項目線上大賽系列活動”,通過培訓博物館志愿者的《聲音的塑造》《講解形體禮儀》《如何講好東坡寓惠故事》等方面的內容來提高博物館志愿者的專業素質。然后通過考核的方式讓志愿者對蘇東坡祠提供講解志愿服務,并且讓考核通過的志愿者代表惠州市博物館參加2020 年全國文化和旅游志愿服務項目線上大賽暨志愿服務線上交流會。這種方式不僅能讓更多熱愛歷史文化的人民群眾參與到博物館工作中,還促使博物館得到全面的宣傳。
3.最后則鼓勵群眾人群進行個人捐贈,通過這種方式不僅能讓博物館獲得更多歷史文物,還能極大地豐富博物館的藏品種類,對于博物館的宣傳和服務有著重要的幫助。而捐贈的形式也是多種多樣,可以包括書籍、字畫、古玩文物等等。
博物館作為重要的公共服務設施,不僅能為人民群眾提供文化教育,還能在多個方面提供服務,因此加強博物館工作人員的服務能力則十分重要。筆者針對服務能力的建設進行了以下幾個方面的建議:
1.提高博物館工作人員的服務意識
目前我國的博物館正向服務職能轉變,這其中提高自身的服務意識和服務質量就是較為關鍵的內容,這不僅會讓人民群眾更好地了解歷史文化,還能對該地區的文化產生濃厚的興趣,對于歷史文化的推動和發展有著積極的作用。
2.提升博物館工作人員的服務體驗
隨著信息時代來臨,讓許多行業都在向信息化轉變,因此針對這種情況可以讓博物館通過社區調查問卷、官網留言、有獎問答等方式,讓人民群眾對博物館的服務質量進行評價,并提出建議和意識,這不僅能找出服務方面的不足,還能一定程度上提升服務質量。另外對于微博、抖音、微信等網絡公共平臺進行博物館內部成列物的講解,還能達到很好的宣傳作用。
本文中筆者針對博物館的分布不均衡、宣傳教育和服務功能的設施較為落后以及受眾群體范圍較小等方面的問題進行分析,然后對推動博物館“研學游”、加強博物館基礎設施的建設、提高博物館服務能力進行闡述,希望給相關的博物館工作人員帶來幫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