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道娟 李娟 何秀芳 陳佳佳 羅俊 孫健 盧濤
(十堰市中西醫結合醫院,湖北 十堰 442000)
一般結石疾病患者易出現反復腎絞痛,不僅會傷害患者身心健康,還會使患者出現腎功能衰竭,嚴重的話甚至會危害其生命健康[1]。本研究主要探究在泌尿系統結石患者的臨床護理中,采用整體護理模式的應用效果,報道如下。
研究對象共92 例患者,其中男、女分別為50 例、42 例,患者年齡最小為25 歲,最大70 歲,年齡中值為44.76 歲,兩組患者一般資料無統計學意義(p>0.05)。
對照組:患者采取常規護理措施,包括入院后的常規檢查,日常生活及用藥指導等。
觀察組:采用整體護理模式,具體包括入院后的病情評估,根據病情評估結果制定合理的護理計劃;向患者及其家屬進行健康宣教,幫助其建立對疾病的正確認知,有利于提高患者治療依從性[2]。在護理期間,護理人員指導其進行跳躍運動,有助于幫助患者排出結石,同時叮囑其每天保持一定的飲水量,通常在3000ml 左右,可根據患者實際情況進行調整。此外,因結石會帶來劇烈的疼痛,因此患者很容易產生焦慮、緊張等負面情緒,所以需要護理人員及時采取措施進行心理疏導。最后,在飲食方面,護理人員還需指導患者日常飲食,多食綠色蔬菜,禁煙忌酒,少食辛辣刺激等食物。
采用“%”表示計數資料,利用卡方進行檢驗,所得數據經SPSS19.0 統計學軟件進行分析處理,p<0.05 視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經對比,觀察組患者臨床治療有效率顯著高于對照組(p>0.05),詳見表1。

表1 兩組患者臨床治療有效率對比[n(%)]
對照組在治療期間出現6 例不良反應患者,不良反應發生率為13.04%;觀察組發生1 例,發生率為2.17%,能明顯看出觀察組不良反應發生情況更少(p<0.05)。
泌尿系統結石也稱泌尿結石,是近年來臨床發病率和復發率都較高的常見病,一般見于患者腎臟、輸尿管等部位,常見的臨床癥狀有惡心、排尿疼痛、嘔吐等[3]。該病會對患者日常生活造成嚴重影響,降低其生活質量,嚴重的話還會導致患者出現腎衰竭癥狀,對其生命帶來威脅。因此,臨床護理工作對泌尿系統結石患者具有重要意義。
經臨床大量事件證明,為泌尿系統結石患者實施整體護理模式,有助于提高患者泌尿結石控制效果,降低不良反應和復發率等,對提升患者生活質量有顯著作用。主要原因在于整體護理模式在實際實施中具有較強的計劃性以及連續性,能為患者提供更優質的護理服務,通過指導患者飲食等改善其生活習慣,提高治療效果。同時在護理中還注重患者的心理護理,及時疏導患者負面心理情緒,提高其治療依從性等。此外,整體護理模式還能有效提高護理質量,和患者建立良好護患關系,減少護理不良事件發生[4]。在本次研究中,通過對比常規護理模式,能明顯看出,應用整體護理模式的觀察組明顯治療有效率更高,患者對泌尿結石控制效果更顯著,同時在治療期間,觀察組患者的不良反應發生率也更低(p<0.05)。
綜上所述,在泌尿系統結石患者的護理治療中,相較于常規護理,整體護理模式能顯著提高護理質量,為患者提供更優質的護理服務,為患者生命健康提供安全保障,同時提高患者生活質量,值得在臨床進一步推廣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