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 瑩 許書君
(山東電子職業(yè)技術學院 山東濟南 250200)
大學生處在一個從校園準備進入社會的階段,大學生處在一個重要的階段,該階段是一個人的人生價值觀以及世界觀形成的關鍵時期。在就業(yè)的準備階段,如何樹立正確的人生價值觀和世界觀是重中之重的。根據(jù)相關的研究表明,在重大的疫情和病毒爆發(fā)情況時,或多或少會對大學生的身心健康造成一定的影響,因此,本文就“新冠”疫情情況下的大學生身心健康進行調查,通過調查及時對大學生進行指導,確保大學生的身心健康。
通過研究者的調查發(fā)現(xiàn),高校大學生有近百分之40的大學生懷疑自己有抑郁癥,還有少部分大學生表示自己接近抑郁癥,還有部分大學生表露自己的心聲,表明自己即使患上這類疾病也不愿意向他人進行求助。據(jù)統(tǒng)計,我國有接近29%的大學生心理存在問題,這種問題不可忽視,需要研究者嚴肅對待。
我國當代大學生通常會存在兩種心理因素,積極心理和消極心理共存。在心理走向成熟的過程中通常會遇到或多或少的問題,有時表現(xiàn)為脆弱,有時表現(xiàn)為堅強,有時表現(xiàn)為不成熟,總體來看有如下幾點:(1)心智稚嫩,容易產(chǎn)生極端的心理;(2)心智不成熟,易于沖動;(3)心智脆弱,容易崩潰;(4)對外界環(huán)境適應能力較差,自我意識嚴重;(5)依賴心理比較嚴重;(6)陌生環(huán)境比較自卑,舒適環(huán)境比較自信,存在差異性;(7)缺乏吃苦耐勞的精神;(8)缺乏憂患意識。
高等學校較其他類型的學校差別在于大學生大都是來自五湖四海的同學,因此容易造成大規(guī)模的跨省跨市人口流動,因此,在疫情當前的中國很容易將“新冠”病毒再一次進行傳播。
很多人通過瀏覽信息發(fā)現(xiàn),武漢的“新冠”病毒感染率較其他地方相對來說是較高的,因此,導致很多人見到湖北人或者湖北的同學都用異樣的眼光看待,引起大家的恐慌。湖北籍的大學生容易被其他地方的人仇視或者說躲避,這就容易讓湖北的大學生心理上產(chǎn)生巨大的負擔和壓力,因此湖北的大學生較容易出現(xiàn)心理上的問題。
因為大學生處在一個特殊的階段,正是一個人的人生觀、價值觀和社會觀塑造的重要階段。因此,外界的環(huán)境對大學生影響還是比較重大的。與此同時,本次的“新冠疫情”的嚴重性以及影響范圍較廣,使得人們的生活方式發(fā)生了巨大的變化。當代大學生由于新冠疫情長時間的留在家里,這對大學生的身心健康產(chǎn)生了很大的影響。一方面,大學生要面對學習上面的壓力;另一方面,大學生還需要面對就業(yè)的壓力。疫情下,就業(yè)的壓力可想而知,還有一部分大學生需要進行考研,面對升學壓力。根據(jù)這些實際的情況,大學生沒有充分的心理準備,難免會產(chǎn)生一些心理問題以及情緒問題。
大學生的心態(tài)變化很容易產(chǎn)生心理失衡問題,然后進一步的產(chǎn)生后續(xù)消極的影響。(1)實際的疫情狀況以及病毒危害性導致的恐慌心理;(2)疫情下謠言會造成心理負擔。(3)疫情下長時間呆在家里,然后身體負擔變大,易產(chǎn)生消極心態(tài)。(4)疫情讓大學生更加焦慮。[1-5]
我們本次的調查研究是采用自己編寫問卷,然后進行調查。使用的《新冠病毒肺炎疫情應對中大學生心理狀況調查問卷》,問卷中包含20題,其中包括人口的基本資料,主要調查的內(nèi)容如下,對“新冠”疫情的態(tài)度和認識,目前的情緒狀況、疫情下學習狀況和對此次疫情的影響有什么看法等不同的幾個方面。為了快速了解大學生的心理狀況,問卷調查選擇了目標體為49名學生進行了調研。
根據(jù)研究發(fā)現(xiàn),99.47%的大學生會通過互聯(lián)網(wǎng)的形式來關注“新冠”疫情的發(fā)展,通過互聯(lián)網(wǎng)來了解疫情的情況,病毒產(chǎn)生的原因以及每天確診的人數(shù)。但是,只有21.81%的大學生自己非常了解,而且具有迫切了解新消息的傾向。有77.66%的同學表示基本了解,也有0.53%的同學表示不了解。對于“新冠”疫情的防控信息的來源,有22.51%的同學選擇人民網(wǎng)、新華網(wǎng)、央視新聞等官方網(wǎng)站,有48.59%的同學選擇了新浪、網(wǎng)易等新聞網(wǎng)站,有40.4%的同學選擇所屬省市區(qū)的官方平臺發(fā)布的消息,有37.6%的同學選擇微信朋友圈,有21.53%的同學選擇了通過家人轉告。對于疫情的相關消息,存在一定的謠言信息,大學生分辨真?zhèn)蔚臄?shù)據(jù)如下:有32.18%的大學生表示可以清晰地分辨消息真?zhèn)危挥?4.04%的表示會受到謠言的干擾,產(chǎn)生焦慮感;有23.78%的大學生根據(jù)實際情況進行判斷。
調查發(fā)現(xiàn),居家應對疫情期間的大學生們表現(xiàn)出了不同程度的情緒問題,如恐慌害怕、焦慮擔心、壓抑焦躁、抑郁失落等。其中,表示無聊郁悶的同學最多(見圖1)。此外,14.1%的同學表示出現(xiàn)了失眠、坐立不安、壓抑吼叫、無理取鬧等不良行為反應。另有45.48%同學的家人出現(xiàn)了上述情緒狀態(tài),13.83%同學的家人出現(xiàn)上述行為反應,且4.52%的同學表示很容易被家人影響。 在社會重大疫情或個人挫折等應激事件發(fā)生時,個體出現(xiàn)不良情緒屬于正常現(xiàn)象,我們要引導學生在接納認同不良情緒的前提下,冷靜分析其具體原因并找到有效調節(jié)的方法。

圖1 大學生居家防控疫情期間的情緒狀況
正如美國心理學家阿爾伯特·艾利斯所言,不是事物本身而是個體對事物的認知導致了不良的情緒行為反應。每個人對事物的承受能力不不同的,產(chǎn)生的反饋信息也是有差異的,這和每個人對客觀事情的認知有關系。在本次調查中,我們發(fā)現(xiàn),30.32%的同學表示疫情對自己和家人的生活與學習只有較小的影響,54.26%的同學表示影響還是挺大的,而14.1%的同學表示影響非常大,也有1.33%的同學表示沒有影響。與此同時,大多數(shù)同學能夠比較客觀地評價此次疫情對自己的影響及其利弊,也能正確對待疫情可能產(chǎn)生的心理影響,并互相交流和幫助。
健康的衡量是指多方面的,不僅僅是身體健康,還包括心理健康等。在日常生活中,身體的健康和心理的健康都是相互聯(lián)系的,只有擁有一個好的身體才會有一個美好的未來。好的身體狀態(tài)可以幫助你更好地完成很多事情,因此,身體的鍛煉具有重要的作用。
大學生需要加強身體的鍛煉,定期鍛煉身體有很多好處。首先,鍛煉身體可以出盡人體的新陳代謝,然后刺激下丘腦,讓運動的人產(chǎn)生一種輕松和愉悅的感覺,從而產(chǎn)生積極的情緒。
疫情階段,大學生雖然盡量減少外出,減少聚集活動,但是可以參加一些室內(nèi)的運動活動。如乒乓球、跳繩和太極拳等等。這樣的活動可以幫助你達到心靈平靜的作用,讓你擁有更好地睡眠。
科學研究表明,人體的心理狀況與一個人的飲食具有密切的關聯(lián),擁有好的飲食習慣可以幫助你獲得更好的心情,然后擁有較好的心理。神經(jīng)質的產(chǎn)生需要一些營養(yǎng)元素,例如胡蘿卜素和多種氨基酸、維生素B(胡蘿卜素、類胡蘿卜素、蝦青素)等。攝入維生素可以緩解抑郁的情緒,好的飲食結構和合理的膳食補充對于疫情在家的大學生還是非常重要的。
疫情在家應該勞逸結合,不能一味的娛樂和運動,還需要進行學習,幫助自己達到一個平衡的狀態(tài)。只要勞逸結合才會讓你的學業(yè)不掉隊,才會給自己一顆安心丸,幫助自己達到心理平衡,不會為學業(yè)和就業(yè)產(chǎn)生焦慮和壓力,才會將自己的心理提升到一個較好的狀態(tài)。
大學生應該不斷提高自己的心理抗壓能力,因為當大學生走向社會的時候,必須要承受相關的壓力,因此,就業(yè)時相關的公司總會提出具有一定的抗壓能力。當壓力達到自己無法承受的情況時,那么需要及時地找身邊的人尋求幫助,可以咨詢心理醫(yī)生以及老師,不需要自己一個人承受,要學會交流,這樣才會為自己解決當前的壓力。
綜上所述,大學生想要有一個愉悅的心理狀態(tài),還需要各個方面進行配合。合理的生活習慣,加上勞逸結合的生活方式,與此同時不要忘了在學業(yè)上多付出努力。為了幫大學生塑造一個良好的人格,就只有不斷在人的各方面進行打磨。在此次疫情狀況下,大學生的心理狀況需要嚴肅的對待,避免產(chǎn)生大學生抑郁或焦慮癥,讓廣大學生能夠更好地度過這一段特殊時期。
上述的對策之外,學校可以通過在校學習平臺來開展主題教育,通過號召大學生參加來提升各方面的意識。
1.樹立國家責任感。“新冠”疫情當前,每一個中國人都需要出一份力。大學生可以趁著在家之際,通過線上學習樹立國家責任感,了解到有國才有家,以及公民的責任與義務。2.社會責任感。很多大學生通常會做志愿者,剛好此次疫情下,大學生可以更多地參加志愿者活動,宣傳疫情防護等知識。3.樹立家庭責任感。疫情當前,大學生力所能及的是保護自己的家人,給家人宣傳疫情防護以及如何在疫情下調節(jié)自己以及家人的心理和情緒問題。
“新冠”疫情階段,眾多大學生都在積極響應國家、社會、學校的號召,參加志愿者,通過寫文章宣傳等等不同的形式來幫助周圍的朋友樹立疫情防控意識。學校應當充分利用好教育資源幫助大學生參與抗疫過程中去,增強大學生的團隊精神以及集體榮譽感,增強凝聚力。
針對大學生目前年齡階段所面臨的的問題,學校可以開展針對性的促大學生成長、成熟的主題教育。這樣可以讓大學生在家學習,幫助大學生日后就業(yè)。這樣既幫助大學生身心進行健康發(fā)展,還可以為抗疫做出貢獻。
1.大學生自主管理能力,培養(yǎng)大學生自己管理自己的能力,如時間的分配管理,如何養(yǎng)成好習慣。2.如何增進家庭關系的親密教育,幫助大學生認識家庭的重要性,以及自己在家庭中的角色。3.情商教育,指導大學生如何管理自己的情緒,如何與人交往。4.生命安全意識,指導大學生如何珍惜自己的生命,利用自己的能力,為社會貢獻自己的價值。
通過上述問卷調查,在新冠疫情期間,很多大學生確實存在或多或少的問題,輕則心情受到影響,重則心理層面遭受到重創(chuàng)。因此,針對大學生的實際狀況,我們需要及時對癥下藥,明確相關的計劃,幫助大學生緩解甚至消除相關的不良反應及問題。
我們會及時地開展相關的教育活動,如線上咨詢、教育宣傳活動、線上專訪等等。通過一對一實際情況了解來進行確定相關的問題,然后分析問題,最后確定應對策略。開展線上講座可以幫助大學生樹立正確的價值觀,如:心理抗壓能力、樹立信息安全觀、責任意識、生命價值觀、家庭和諧等等。通過上述的教育策略,幫助大學生積極的應對疫情,以及今后人生中遇到的各種困難和危機,幫助大學生快速的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