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 嵐
(安徽體育運動職業技術學院 安徽合肥 230051)
武術是我國民族傳統文化土壤中孕育出來的一支文化奇葩,其文化和體育價值,以及在培養和弘揚民族文化精神方面的作用是其他體育項目所無法替代的。教育是文化傳承最好的方式。
我國學校武術長期以來受競技體育影響,在課堂教學中偏重于技術的傳授和對動作規范性的追求,采用的大多是傳統的“講解——示范——練習”的教學方法。這種以技能訓練為主的教學方法,其優勢是有利于運動技能的形成和熟練,不足是缺乏對學生情感與心理方面的關注,反復枯燥的練習不利于學生學習興趣的維持。同時,傳統的教學方法注重的是單一能力的培養,已經不能滿足社會對高素質復合型人才的需求。
通過研究調查,教學實驗結束后,實驗班學生對武術的興趣明顯高于對照班的學生,差異具有顯著性(P<0.05)。
對照班有近一半學生在“學習武術只是為了完成學校的學分”一項上選擇了基本符合,表明對照班學生的學習在很大程度上是被動的學習,主觀學習意愿淡薄,一旦課程結束就很難繼續武術練習活動;而實驗班學生在該項上則大多是否定的選擇。說明任務驅動教學相對于常規教學更有利于提高體育專業學生的武術學習興趣。[1]
觀察、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是一項綜合能力,其核心是創造性思維的能力,也是作為一名體育教師必須具備的能力。體育教師要善于發現課堂教學中的各種問題,隨時對學生的各種狀態做出反應,才能有效把握教學進度,對課堂教學起到主導作用。對于學生來說,觀察和分析能力是學習能力的重要組成部分,對學生自主學習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因此本實驗結束后對實驗班和對照班分別進行了觀察、分析、解決問題能力的調查與測試。
對學生觀察、分析、解決問題能力的調查結果,通過調查結果進行卡方檢驗可以看出,實驗班所測數值均高于對照班,P<0.05,結果具有顯著性差異。

表1 學生觀察、分析、解決問題能力測試結果
表1是對學生觀察、分析、解決問題能力的測試,測試內容包括動作正誤判斷與糾錯。教師以圖片及錄像的方式展示十個武術基本動作,學生對動作正誤進行判斷,并對錯誤動作進行糾正。通過測試兩項內容的成績進行T檢驗,可以看出,實驗班所測數值均高于對照班,P<0.05,結果具有顯著性差異。
因此我們得出結論:任務驅動教學法應用于武術教學中比常規教學法更有利于學生觀察、分析、解決問題能力的提高。原因是:任務驅動教學過程中教師將武術教學中的實際問題設計成一個一個的任務,通過提問的方式將任務呈現給學生。學生在完成任務的過程中必須不斷進行觀察分析,例如:觀察教師的正確示范、在小組練習時互相觀察糾錯。在分組練習前,教師要告知觀察的重點和方法,適當減少學生觀察的難度,增強學生的自信心。學生在這樣一種自主開放的環境中,通過觀察發現問題,對問題進行分析,收集資料,探索解決問題的方法,在這一系列的過程中培養學生發現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2]
體育教育專業的培養目標是中小學體育教師。所以,在教學中應加強對學生教學能力的培養。因此,本實驗在實驗后對兩個受試班學生進行了現場試教,對學生運用基礎武術教學方法的能力進行測試。測試方法:教師設計一些簡單的動作和動作組合,由學生現場抽簽,根據抽簽內容確定教學的動作。將學生分成幾個小組,10分鐘準備時間結束后按組進行試教考核,組員輪流擔任教師和學生角色。評分標準:示范動作是否規范;動作要領講解是否清晰、準確;口令運用是否得當。

表2 學生示范講解、口令指揮能力考核成績分析
從表2可以看出,通過對兩個受試班武術示范講解和口令指揮成績進行T檢驗,“示范能力”一項上兩個班不具備顯著性差異(P>0.05);講解能力和口令指揮的運用能力實驗班均明顯高于對照班(P<0.05),說明結果具有顯著性差異。原因在于:任務驅動教學相比較于常規教學法更注重學生能力的培養,學生有更多的主動思考時間,學生對動作的理解是通過不斷觀察、不斷探索、不斷嘗試自己構建起來的,不是純粹對教師動作的機械模仿,因此對動作的理解更深刻,掌握了動作的規律和原理,才能在教學中對動作進行準確的分解和講解。其次,在任務驅動教學過程中學生有更多的表現機會,鍛煉了學生的膽量和口才,提升了學生的自信心,才能在試教過程中體現出好的教風教態。實驗班同學在教學方法的選擇和運用上相對靈活,能夠在教學中發現學生的問題并及時糾正,和學生產生互動,這正是任務驅動教學的培養目標;對照班學生因為平常缺乏教學能力的鍛煉,雖然示范能力與實驗班學生相差不多,但是普遍出現會練不會教的現象,更容易因為緊張而影響教學過程。
觀察、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是一項綜合能力,其核心是創造性思維的能力,也是作為一名體育教師必須具備的能力。體育教師要善于發現課堂教學中的各種問題,隨時對學生的各種狀態做出反應,才能有效把握教學進度,對課堂教學起到主導作用。對于學生來說,觀察和分析能力是學習能力的重要組成部分,對學生自主學習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因此本實驗結束后對實驗班和對照班分別進行了觀察、分析、解決問題能力的調查與測試。
任務驅動教學法應用于武術教學中,比常規教學法更有利于學生觀察、分析、解決問題能力的提高。原因是:任務驅動教學過程中教師將武術教學中的實際問題設計成一個一個的任務,通過提問的方式將任務呈現給學生。學生在完成任務的過程中必須不斷進行觀察分析,例如:觀察教師的正確示范、在小組練習時互相觀察糾錯。在分組練習前,教師要告知觀察的重點和方法,適當減少學生觀察的難度,增強學生的自信心。學生在這樣一種自主開放的環境中,通過觀察發現問題,對問題進行分析,收集資料,探索解決問題的方法,在這一系列的過程中培養學生發現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
教師在任務驅動教學中要充分發揮主導作用,對課堂教學進度和情況進行整體把握和調控,引導學生獨立思考、回答學生提問、及時糾正學生練習中出現的錯誤,在任務完成時及時評價,避免一味強調學生主體地位導致對學生放任自流的情況出現。
在武術技術課堂使用任務驅動教學要把握好課堂教學的節奏。教師最好在上節課結束時即布置好下節課的任務,讓學生充分利用課外時間思考問題,分析、收集資料,制定任務方案,以保證課堂上的練習時間,避免在課堂上占用太多時間去思考和討論,導致技術練習時間不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