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祥春
走近溧陽市南渡中心小學的大門,用純正顏體書寫的校名赫然在目,書寫者是2018屆優秀畢業生李雪純。
一所學校的校名,怎么是一名小學生寫的?故事還要從“校名誰來寫”的討論說起。
溧陽市南渡小學異地新建之后,新校園的校名應該由誰來寫?學校開展了幾輪討論。作為校長,我也舉棋不定。不過,“讓我們的學生自己來寫”的想法一直在我的腦子里回旋。
在溧陽市城區,學生書寫校名,本不足為奇。可在農村,這就沒那么容易了。囿于家長的教育理念、經濟條件等因素,農村小學里的學生參加書法培訓的機會有限,想從學生的習作里挑出好的作品來,有點困難。
在學校“快樂星期三”社團的一次活動巡視時,我在數字書法室發現了一個不起眼的學生,她就是李雪純。
李雪純低著頭,有模有樣地握住毛筆,一筆一畫地寫著。她筆下生花,盡管稚嫩,但明眼人一看便知那顏體字已初具雛形,形神兼備。
我一打聽,這小同學才練了兩年字,不由對她佩服起來,當即對她說:“李雪純,你的書法真不錯,如果你能把顏體字寫得再有味兒些,校長就請你書寫校名了,這樣的話,全校同學都知道你的大名了。”
李雪純來自溧陽南渡一個普通的農民家庭,父親常年在外打工,母親拖著三個孩子艱難生活。李雪純是個沉穩篤定的學生,平時做事不聲不響,卻非常踏實。四年級時,她參加了學校書法社團活動。她刻苦臨帖,在書法老師的悉心指導下,她的書法天賦得到開發和展現。僅用了兩年的時間,李雪純的書法技藝就突飛猛進。她軟筆、硬筆都拿手,楷書、行書皆能作。她還多次參加國家級和省級的書法比賽,奪得大獎。
自我向她發出“書寫校名”的邀請后,李雪純一完成作業,就扎進書法教室,一筆一畫、一個字一個字、一遍一遍地練習;寫完了,歪著頭看一看,皺起眉,搖搖頭,丟在一邊,接著寫。回到家,她繼續練習到深夜,直到母親催促她睡覺。
終于,那一天上午,在所有教師和學生的注視下,她一氣呵成地揮毫而就:溧陽市南渡中心小學!筆力比前段時間更有進步。
后來,學校不僅讓她書寫了新校園的校名,還特意為她舉辦了個人書法展,她的多幅書法作品被學校收藏。
“讓學生站到學校的正中央”一直是我倡導的理念,農村的孩子也有無限的發展可能,也許一個鼓勵的眼神、一次展示的機會,就能激活他們潛在的天賦,點燃他們內心的火焰,而這也便成就了樂渡教育“渡人”的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