操太圣
近年來,由于各種原因,一些教師越來越不愿意擔任班主任了。為此,教育行政部門出臺了不少政策,旨在喚起社會對班主任工作的再度重視,激發廣大教師對班主任工作的熱情。如2020年12月印發的《深化新時代教育評價改革總體方案》,提出績效工資分配要向班主任傾斜,要向教學一線和教育教學效果突出的教師傾斜。通過這些政策話語的傳播,社會上將慢慢形成重視、尊重班主任及其工作的良好氛圍。
但需要注意的是,政策更多時候表達的是一種底線思維,反映出社會對教育教學管理的最基本要求,即應該高度重視班主任的工作,并給予適當的物質獎勵。不得不說,政策能夠給予教師的還只是一種外在的驅動力,要想廣大教師基于內在的使命感,主動承擔班主任職責,還需要激發其內在的驅動力。
丹尼爾·平克在其所著《驅動力》一書中,明確提出人有三種不同的驅動力,其中1.0版本的驅動力是人類的生存本能,恰如饑餓時想吃飯、困倦時想睡覺。2.0版本的驅動力是做事所獲得的獎勵和懲罰,它事實上跟上述政策所產生的效果一樣,屬于外驅力。3.0版本的驅動力是在沒有外界壓力的情況下,完全由完成任務而帶來的愉悅感,或者完全由幫助他人而帶來的滿足感,它是不同于前者的內驅力。
一般來說,當面對的工作任務更為復雜,需要發揮更大創造性的時候,內驅力會給人們帶來更佳的績效。如今,我國的教育正面臨著全球化、智能化和個性化的挑戰,教師和班主任所承擔的任務比以往任何時代都更為復雜艱巨,它迫切需要教師充分發揮其主動性和創造性,積極尋找并激發其內驅力,如此,才能培養出適應甚至引領未來發展的新人。
為此,班主任需要在以下三個方面努力踐行。
其一,提升專業知能,勝任專業自主。專業自主是班主任產生內驅力的第一要素,為了更好地發揮專業判斷,班主任需要終身學習,日有所進,從而保證專業自主基于堅實的專業知識與能力之上。
其二,享受學生事務,尋找工作意義。工作的意義感之于班主任來說委實太過重要,它讓班主任體會到陪伴學生發展給其自身帶來的成就感,讓其感受到學生成長過程中班主任自身生命的成長。
其三,指向立德樹人,追求更高價值。班主任工作的最大價值在于立德樹人,培養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建設者和接班人,只有堅持這樣的思想高度,教育的使命感才能成為其自強不息的不絕動力。
(作者系南京大學教育研究院副院長、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