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班主任工作壓力大降低了教師做班主任的積極性,也導致了班主任工作的主動性不足。班主任要提高自我調適能力,通過建立適宜的工作期待,構建合理的歸因模式,樹立合理的工作理念,打造完善的社會支持系統,合理宣泄負性情緒,如此方能有效提升自己的抗壓能力。
【關鍵詞】班主任;抗壓能力;工作理念;情緒宣泄
【中圖分類號】G443?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005-6009(2021)32-0019-02
【作者簡介】韓仁美,無錫技師學院(江蘇無錫,214000)教師,高級講師,主要研究方向為心理健康教育、教師發展。
目前,不少教師特別是中職學校教師做班主任的熱情比較低。究其原因,主要是由于中職班主任在日常工作中面臨矛盾多、工作壓力大等問題。具體而言,就是許多班主任在工作中面臨著角色期待和職業偏見之間的矛盾、“無關事務”多與育人成效低之間的矛盾、班主任工作專業化發展速度緩慢與日常事務增加速度加快之間的矛盾、成就動機高與獲得感低之間的矛盾。要化解這些矛盾,提升班主任的抗壓能力,除了需要社會、學校給予有力的支持,班主任還要努力提高自我調適能力,化解工作中的矛盾與壓力。
一、建立適宜的工作期待,明晰職業愿景
中職班主任,特別是新入職的班主任要進行多維度探討,認清自己的興趣愛好、個性特征、能力專長和中職生身心發展特點,區分職業教育與普通教育的異同,清楚中職班主任工作內容和中職班主任專業發展理論,在此基礎上,建立適宜的中職班主任工作期待,明晰職業愿景。這樣,中職班主任不僅有了明確的工作方向和工作目標,讓自己從“混沌無序”的工作中看到清晰的未來,還會平衡理想自我與現實自我間的關系,做到“既不無端的自負,也不自卑得連進取心都沒有”。
二、構建合理的工作歸因模式,提升自我效能感
合理的歸因,能增強自信、提高自我效能感,不合理的歸因則易形成習得性無助感,產生冷漠、壓抑、無助等負性情緒。依據歸因理論,中職班主任最好將工作的成敗歸因于自己的“努力”這種內部的可控因素,這既可增強工作自信,促使自己更加努力工作,又可為自己的某些“不成功”找到一個合適的理由,減輕心理壓力。如果把工作的成功與失敗歸因于“能力”這種內部的不可控因素,則易形成自負或自卑的情緒,甚至在多次受挫后形成習得性無助感。另外,工作中,中職班主任要少用“領導賞識”“機遇”“任務難(易)”等外部的不可控的因素進行歸因,以免產生僥幸心理,忽視對自我的審視與反思。構建合理的歸因模式利于增強中職班主任的抗壓能力。
三、樹立正確的教育理念,優化師生關系
緊張的師生關系是中職班主任的重要壓力源。中職生正處于“事故多發”的青春期,具有易沖動、叛逆、厭學、責任心不強等心理特點,這些特點會增加師生沖突的概率。但班主任個人的教育理念、班級管理經驗、價值取向、人格特質等也是不可忽視的因素,它們既可直接影響中職班主任心理,又可增加師生沖突概率而間接影響班主任心理。為此,中職班主任要樹立新時代正確的中職學生觀和職業教育觀,要認真探究中職生發展特點和職教規律,在此基礎上適時地調整班級管理工作方法,不斷優化師生關系,盡可能避免師生沖突。
四、打造完善的社會支持系統,降低壓力事件強度
社會支持系統是指個體在自己的社會關系網絡中所能獲得的、來自他人的物質和精神上的幫助與支援。中職班主任完備的社會支持系統包括家人、同事、領導、朋友、同學等,以及各種社會服務機構。越來越多的研究顯示,親密的和可信任的關系是壓力的有效緩沖器,特別是和諧的家庭關系和同事關系,可以有效降低各種壓力事件的強度。中職班主任要樹立社會支持理念,意識到生活和工作中離不開人與人之間的彼此支持;要積極梳理和反思自己的人際關系現狀,并用切實行動細心打造完善的社會支持系統,提高應對壓力的能力。同時,在遇到壓力事件時,中職班主任要懂得利用社會支持系統,以獲取有效的物質幫助和精神支持。
五、及時宣泄不良情緒,為工作“減負”和賦能
中職班主任在工作中總會產生各種負性情緒,但很多班主任因忙于工作而未能意識到要去宣泄這些負性情緒,致使自己長期“負重”前行,精力衰竭,身心俱傷。因此,中職班主任要不斷豐富業余生活,學會運用正確的情緒宣泄方法,為工作“減負”和賦能。如運動法,通過跑步、打球、游泳等,消耗體內負性情緒的心理能量,讓自己有活力、更自信;傾訴法,找一個可以傾訴的“對象”傾訴自己心情;閱讀法,通過閱讀書籍讓自己從蜂擁而至的、雜亂無章的外界信息中抽離出來,提高自己的精神境界,增強工作的幸福感;等等。
作為中職學校德育隊伍的中堅力量,中職班主任雖然頂著較大的工作壓力,但只要不停釋壓、不斷提高抗壓能力,工作的幸福感、成就感、獲得感定將不斷增強,班主任工作也會成為中職教師們實現自我價值的最佳途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