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林山 朱永莉* 鄭信連 康三龍
(1.云南大學體育學院 云南昆明 650500;2.云南師范大學體育學院 云南昆明 650500)
在當前科技飛速發(fā)展的時代,電子信息技術與多媒體技術不斷普及到人們的生產生活中,但在學校體育教學中運用還不廣泛,這主要受傳統(tǒng)體育教學思維限制和人們對體育與多媒體結合教學的創(chuàng)新運用不夠。多媒體是指利用計算機技術和數(shù)字通訊網(wǎng)技術來處理和控制多媒體信息的系統(tǒng),從廣義上多媒體系統(tǒng)就是集電話、電視、媒體、計算機網(wǎng)絡等于一體的信息綜合化系統(tǒng)。在體育教學中可以很好地幫助學生理解技術動作,例如背越式跳高在田徑運動中屬于動作復雜、技術難度大的項目,對體育教師的教授方法也提出更高要求。背越式跳高是人體通過助跑、起跳,背對橫桿,身體各部分依次越過橫桿并以背先著墊的跳高方法,在高速運動中一氣呵成,沒有停頓難以分解,這對教師分解示范講解和學生觀察理解技術動作產生一定的困難,通過多媒體教學便可在關鍵點位上停頓講解,反復觀察,幫助學生更好、更充分地理解技術動作,提高教學效果。
該文以背越式跳高教學中運用多媒體技術對學生學習背越式跳高技術動作的實踐干預為研究對象。
1.2.1 文獻資料法
充分利用云南大學圖書館、知網(wǎng)、萬方等數(shù)據(jù)庫閱讀大量關于多媒體技術應用于體育教學等方面的資料,為該文提一定的供理論參考。
1.2.2 問卷調查法
采用整群抽樣的方法對云南大學體育學院2018級2個田徑教學班的60名學生發(fā)放問卷。60人均為男生,未受過專業(yè)跳高訓練。發(fā)放問卷60份,回收60份,有效問卷58份,回收率100%,有效率96.6%。
1.2.3 實驗法
該文對2個田徑教學班分別采用不同的教學方法進行試驗設計,在開課前對2個班所有學生身體素質進行測試,在無顯著差異的情況下,把田徑2班設為實驗組,田徑4班設為對照組。實行18周36學時的背越式跳高教學,結束后以技評和達標的方法測試,進行對比分析。
1.2.4 數(shù)理統(tǒng)計法
根據(jù)以上方法收集到第一手資料利用microsoft office辦公軟件及SPSS統(tǒng)計軟件進行整理和分析。
該實驗以云南大學體育學院本科生田徑必修課背越式跳高教學為實驗內容,教學內容、場地器材、進度、課時數(shù)、考試內容、評分規(guī)則均相同。對照組學生采用講解示范—學生練習—教師糾錯的傳統(tǒng)教學進行授課。實驗組學生采用多媒體教學結合傳統(tǒng)教學的方法進行授課:收集整理資料、圖片、視頻—制作CAI課件—觀看視頻、講解示范—學生練習(錄制視頻)—群聊平臺(發(fā)放視頻、找錯糾錯、交流探討),最后就兩組期末考試的技評和達標成績進行對比分析。
考慮到實驗組與對照組在課前身體素質和身體形態(tài)可能存在較大差異,設置了課前身體素質測試,身體形態(tài)指標以身高、體重為指標;跳高考驗學生的速度、下肢力量、協(xié)調性等,所以用100m、立定跳遠為測試指標,其結果如下。
從表1、表2可看出,在身體形態(tài)方面,實驗組和對照組男女生身高體重無顯著差異;身體素質方面,兩組學生100m、立定跳遠平均值差異也無顯著差異,故此次實驗設置的前提條件沒有顯著的差別,實驗結果可以比較客觀真實地反映多媒體技術運用于體育教學和傳統(tǒng)教學方法的有利之處。

表1 實驗組身體素質測試

表2 對照組身體素質測試
2.3.1 背越式跳高理論教學
在體育教學中理論學習也是非常重要的環(huán)節(jié),首先通過互聯(lián)網(wǎng)收集整理優(yōu)秀的教材、圖片、視頻等教學資料制作成CAI課件,詳細對學生進行教學;然后通過多媒體播放器展示加拿大選手德里克·德勞因、烏克蘭選手邦達連科、卡塔爾選手巴爾希姆、中國選手朱建華等優(yōu)秀跳高運動員的精彩視頻,幫助學生樹立榜樣作用和建立正確、完整的運動表象;最后建立起QQ、微信群聊平臺課件、視頻等學習資料在群文件里共享,方便學生查閱學習和互相交流。
2.3.2 背越式跳高實踐課教學
(1)背越式跳高助跑技術教學中多媒體技術的運用。
首先,讓學生圍繞一個圓沿弧線助跑,并且在跑動的最后兩步轉體面向圓心擺臂提高重心,要求助跑8至12步,成“J”字形跑向。最后3至5步轉為弧線助跑,倒數(shù)第二步相對于最后一步要大,擺動腿要積極下壓扒地,軀體重心前移。最后一步起跳腿積極觸及起跳點準備起跳,同時兩臂擺動與助跑協(xié)調配合,維持身體平衡。在運動過程中學生難以記住自己的跑動姿勢、轉向幅度、最后兩步的踩點,通過視頻錄制讓學生觀察自己的助跑技術,正確認識自己的不足。
(2)背越式跳高起跳技術教學中多媒體技術的運用。
不用橫桿,讓學生助跑后背向海綿墊起跳,要求最后一步踩點在橫桿1/3處,擺動腿沿軌跡擺動配合身體轉動背向海綿墊,手臂上提拔高重心。起跳時,要主動沿弧放腳送髖,起跳腳要先于身體重心之前觸地,以便使身體重心騰起。擺臂和蹬腿配合,起跳腳腳跟著地逐步滾動至前腳掌,積極蹬伸,充分向上,提升瞬時身體重心高度。在起跳技術中起跳腳的踩點、擺動腿的軌跡,身體水平移動和垂直移動的轉換等瞬間的關鍵點通過視頻慢放可以讓學生更直觀的感受和理解。
(3)背越式跳高過桿技術教學中多媒體技術的運用。
把橫桿換成彈性較好的橡皮帶,讓學生背對海綿墊,原地向后起跳,要求上桿時身體重心沿拋物線運動軌跡劃動。當肩躍過橫桿后,要及時仰頭倒肩;桿上動作時要展髖、挺腰、小腿后屈、大腿外展。待學生熟練后換成跳高橫桿。視頻中在這些關鍵點處便可暫停或重放反復觀看,講解糾錯,最大程度地讓學生了解正確的技術和自己的技術動作,對比糾錯。
(4)背越式跳高落地技術教學中多媒體技術的運用。
身體越過橫桿后,使身體形成背弓姿態(tài),兩臂自然放于身體兩側,屈髖收腹緩沖落地,以肩背先觸墊,完成落地動作。這時可從側面拍攝學生的落地動作,讓學生了解自己在空中是否處在適宜的軌跡并做出適宜的身體姿態(tài)。
3.1.1 有助于提高學生學習興趣,集中學習專注力,提高教學質量
多媒體教學方法融入到體育教學中,打破了傳統(tǒng)體育教學方法的限制,增加一定的新穎性,學生在課堂上能夠觀看優(yōu)秀運動員完成、標準、漂亮的技術動作,在學生印象中樹立榜樣作用,確定學習目標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有效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對于有趣的事物人們往往會更加積極地參與其中,在學生愿意學習,教師正確授課的教學往來之間可以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明顯提高教學質量。
3.1.2 有助于學生之間交流學習經驗發(fā)揮自主學習供能
通過群聊交流平臺,大家互相可以看到同學在學習中的具體情況,在課上可直接交流,課后可通過平臺觀看錄制視頻,交流學習經驗,互幫互助,學生之間自主學習的時間和空間可以大幅提高。
3.1.3 有助于錯誤動作的反饋和及時糾正
課堂中對學生練習的場景有針對性的拍攝下來,在學生對自己的動作還熟悉的時候及時給他觀看自己的動作技術,及時反饋。對于錯誤動作,教師可根據(jù)具體情況給予正反饋,并且還可以對廣泛錯誤類型分類,批量糾正;個別錯誤準確反饋,針對性糾正,以此可提高錯誤動作的糾正效率。
3.1.4 教材的補充
在教材方面可通過互聯(lián)網(wǎng)查找來自世界各地先進的教材和教學訓練方法,與世界共享資源,彌補教材不足的問題。
3.2.1 改變傳統(tǒng)教學觀念,接納新事物
在信息時代,多媒體已經融入到人們生產、生活的各個方面,但在我國體育教學中發(fā)展緩慢,多媒體教學方法融入體育教學可以很大程度上幫助教學工作顯著提高效果,需要人們改變傳統(tǒng)觀念,學習和運用多媒體教學。
3.2.2 加大經費投入,為體育教育行業(yè)配置相應硬件、軟件
在我國大部分學校中,體育部門的教學器材永遠只有各個體育項目的相關器械,但多媒體等電子信息產品幾乎沒有,這限制了多媒體教學方法在體育教學中的發(fā)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