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進一步推進落實全國共青團基層組織改革試點工作,大力推動中學團校建設的規范化、常態化發展,浙江省慶元中學團委多措并舉推進中學團校改革,制定《慶元中學“三優”下“五堅持”業余團校教學大綱》,以“三優”為培養目標,貫徹落實“五堅持”教育制度,實現團學育人,活動育人。
以主題活動為載體打造優秀團支部。“三優”即培養優秀團支部、優秀團干、優秀團員,在這一目標指引下,慶元中學團委以“9+3”系列主題活動為載體,積極開展“我與祖國共奮進”“我與國旗合個影”等活動,積極打造優秀團支部。
以基地建設為落點提升團干部服務意識。校團委融合“致敬慶中紅”志愿者基地新設團干交流中心,以紅色文化、志愿文化引領學生團干的服務意識,為學生團干全面成長成才搭建廣闊平臺。
以量化考核為基準促進團員精準發展。在培養優秀團員方面,校團委設團員服務中心,在團員考核以及入團審查上均采用量化制度。考核由專人負責,采用以活動次數轉化為分數的考核模式,高效、簡潔、易落實。
堅持黨建帶團建。慶元中學團校聘請校黨總支書記、校長為顧問,指導工作開展;聘請校黨總支副書記、分管副校長為名譽校長,進行把關指導。黨團的有效銜接為團校活動的開展提供了有力保障。
堅持班團一體化。慶元中學始終堅持班主任兼團支部輔導員、團支書兼班長制度,堅持班團重要事務聯席會議制度,堅持團支部活動下的以團帶班制度, 全面加強班團間的聯系,切實為學校共青團改革攻堅提供堅實的基層組織保障。
堅持陣地建設。中學團校是對中學生進行經常性思想政治和團的基本知識教育的重要陣地,是壯大團員隊伍、加強團員發展工作的重要基地。慶元中學團校結合校內業余團校及校外教學實踐基地建設團校教學固定場所一個,備用場所一個,為團課講授、課程研究及各類活動提供場地保障。在校內開設團委信息宣傳欄團校專刊,及時向全體學生宣傳黨團信息、團校課程及活動安排、團員風采等內容,充分發揮團校思想引領作用。此外,團校秉持“走出去,學起來”的教育理念,深入挖掘地方教育資源,用好紀念館、展覽館、烈士陵園、愛國主義教育基地等校外教學陣地,積極加強與街道社區、社會組織的聯系對接,建立和用好校外學員志愿服務實踐基地,保障團員活動取得實效,豐富團員業余生活。
堅持規范管理。在團校管理、團員培養方面,慶元中學團校根據學校團員發展規劃和團員、團干構成情況,在每學年初制定培養計劃。培養計劃包括培訓目標、課程類別、培訓期數、培訓人數、授課時間、課程內容、師資安排等,進一步規范完善培養計劃,實現規范化管理。在團員發展上,嚴格規范入團程序,履行發展團員職能,把團校培訓作為發展中學團員的必經環節。通過“第二課堂成績單”確定入團積極分子,入團積極分子必須參加入團積極分子培訓班學習并通過考核,獲得團校結業證書,方可作為團員發展對象。入團積極分子確定為發展對象之前理論學習不少于8個學時,社會實踐和志愿服務不少于5個學時。
堅持主題教育。慶元中學團校始終堅持主題教育活動“期期一主題,課課有類別”。主要分為團務基礎知識、政治理論學習、愛國主義教育、理想信念教育、實踐活動、志愿服務等方面。在學習團的基礎知識的前提下,組織團校學員積極參加社會實踐,培養和鍛煉學員實踐能力和社會責任感。積極成立團校志愿服務隊,常態化開展志愿服務活動,每期團校全體學員以“接力”方式參加團校志愿服務隊。

課程精品化。以年度為單位,慶元中學團校每年推出一期團校精品課程,例如:2019年以市級精品課程《弘揚踐行浙西南革命精神校園紅色校本課程》為理論支撐,開展團校日常教育;2020年開展“云上團課,思想引領”線上主題團課,讓因為疫情而居家的同學們在線上感受社會主義制度優勢,增強其社會責任感。
活動品牌化。基于校團委“9+3”體驗教育主題團員教育實踐活動開設團校教育專期,開設團干、團支部專欄,“9”指同學們九個月在校內的時間,“3”即寒暑假三個月在校外的時間,依序開展各類活動,如:一月紅色文化月、二月菇鄉文化月、三月善德文化月等。其中,開設專期、專欄的做法使團校工作得以走向主體化、序列化、課程化,增強學生的體驗感和獲得感,有助于發揮學生的自主能力。
隊伍優質化。在慶元中學“三優”下“五堅持”特色團校系列綜合實踐活動中,學生團員不再只是活動的參與者,而成為了有主體意識的開發者、組織者、實施者。通過這樣的方式可以為每位學生提供成長舞臺,切實實現學生的自主發展,讓團員教育走向本真,給予學生有“溫度”的團學教育。
(浙江省慶元中學團委理論學習中心組成員:范雨婷 練發有 陳紅丹 王祥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