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曉燕
摘要:食品安全隨著經濟的發展和生活水平的提高,越發受到人們的重視,而當第三方檢測實驗室對食品進行檢測,并出具對社會具有法律效力的檢測報告時,食品檢測數據的準確性就顯得尤為重要。能力驗證是在實驗室的體系運行中重要的組成部分,是體現實驗室檢測能力的重要依據。因為實驗室可以通過能力驗證的結果綜合判斷檢測的各個環節要求是否合理、執行是否到位、糾正預防措施是否能達到預期效果。本文將從實驗室的人員、儀器設備、易耗品采購等幾個方面來闡述如何通過食品能力驗證的考核。
關鍵詞:能力驗證;實驗室;食品
實驗室的能力驗證是利用實驗室間的比對,通過不同實驗室人員按照預先制定的準則來進行檢測,并最終評價參加者的能力的一種驗證方法。參加能力驗證,是一種借助外部機構的考核形式,可以提高實驗室的整體檢測水平,增加對檢測工作質量的信任度,并可作為內部質量控制的補充和驗證,保證檢測結果的準確性。
按照CNAS-RL02:2018《能力驗證規則》的規定,檢測實驗室應參加能力驗證并有效地利用能力驗證結果。
2.1 能力驗證計劃的制定及申報
通常檢測實驗室會在每年年初由技術負責人根據實驗室所承擔檢測項目的實際情況制定能力驗證計劃,明確實施項目及參加考核的人員,并積極主動與組織能力驗證的單位聯系,落實計劃的實施。
2.2 能力驗證的實施
檢測人員根據有關檢測方法的要求進行檢測。在規定的時限內完成檢測工作,檢測結果經實驗室負責人評價、審核后交給技術負責人,檢測結果應包括原始記錄、圖譜、附件等。技術負責人將結果匯總,及時上報組織能力驗證單位。
2.3 結果評價
技術負責人應及時與組織能力驗證的單位聯系,獲取實驗室能力驗證的結果報告,并對所獲取的結果進行評價。
3.1 實驗室人員的要求
實驗室人員必須經過培訓和考核方可上崗,并且對于有經驗的人員還應持續考核其能力。培訓內容應包括但不限于食品安全法律法規、檢測方法、實驗室安全防護、儀器的操作等。考核形式可以采用加標回收、盲樣考核等方式,考核通過后方可上崗。實驗室體系運行過程中,通常采用質量控制或者質量監督等形式,結合日常工作來達到監控人員持續能力的目的。
3.2 實驗室設備的選擇
設備穩定是檢測數據準確的重要要素。實驗室關鍵設備應經過檢定或校準,保證設備滿足標準的檢測需求。日常工作中還應對設備進行期間核查,以免因為樣品量過大或者設備使用人員操作不規范造成設備不穩定,影響檢測結果的準確性。
3.3 食品樣品的處理
不同食品的基質不同,應選擇適宜的處理工藝,不可對樣品造成二次污染,或者引進雜質影響檢測結果。能力驗證的樣品在到達實驗室后,應及時進行處理并檢測,如不能立即實驗,應按照要求選擇適宜的環境存放,以免樣品發生變質,尤其是用作食品微生物的能力驗證的樣品,有一定的時限要求,如果保存時間過長,容易造成菌落數量的改變,導致最終數據偏離。
3.4 評價檢測方法的適宜性并實施檢測
首先選擇經過檢定或校準的設備,人員上最少安排兩個人分別進行試驗,最終比對檢測結果。其次試劑和耗材應來自有資質的供應商,選擇可溯源的有證的標準物質來驗證試驗結果的回收率和精密度,可選擇不同廠家的標準物質進行比對試驗。最終選擇檢測結果最準確且穩定的方法來進行能力驗證考核。
3.5 結果評價及總結
采用統計學的方式分析和剔除誤差偏大的數值,確認檢測結果。必要時,可引入測量不確定度。如果發現能力驗證不滿意或可疑,則由技術負責人和實驗室檢測人員分析影響結果不準確的原因,制定糾正措施并組織實施,最終由質量負責人驗證,以期后續工作能獲得準確結果。
能力驗證的結果可以體現出實驗室的整體檢測能力,同時輔以質量監督及質量控制等措施,最大限度確保食品檢測數據的準確性,得到準確結果,出具合格的食品檢測報告。所以能力驗證的有效實施對于實驗室的進步和發展必不可少,也能更好地提高食品檢測數據的準確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