鄧少奇
摘要:我國是人口大國,食品安全問題一直備受關注,但是當前食品安全監督制度依然存在很多問題,嚴重阻礙了我國經濟發展與進步。因此,強化我國食品安全管理監督,推動經濟創新發展勢在必行。本文主要從我國食品安全管理監督的現狀分析,并針對完善食品安全管理監督,推動經濟創新發展提出相應解決措施。
關鍵詞:食品安全;監督管理;經濟創新
(一)我國食品監督管理體系職責不清
我國食品安全法律體系一直踐行各司其職,這種法律安全體系存在一定的弊端,一旦出現食品安全問題,很難追溯責任源頭,最終導致“踢皮球”現象發生。很多食品安全問題得不到有效解決,食品安全的責任也始終得不到有效劃分落實。
(二)食品安全監管標準不合理
相比于歐盟國家制定的食品安全監管標準,我國在標準制定上的水平明顯低于歐盟,比如,食品添加劑的使用標準相對較低,在此方面的監管工作中也存在質量檢測不全面等情況,對于部分品牌的食品質量監管沒有形成完整的質量監測體系,導致食品添加劑在食品生產過程中存在使用亂、標準低等情況。
(三)食品監督管理隊伍檢測檢驗能力較差
我國食品種類繁多,對食品進行檢測時,所涉及的項目種類也多,此外還要對系統評價和管理標準的各個環節進行部署,這就要求市場監管部門調動大量的人力加以配合。此外相關崗位對人員的專業技能要求較高,但是市場上依然有很多工作人員的業務能力較低,在實際工作中無法達到食品安全監管的工作要求。特別是一些落后地區,食品安全監督管理部門以及檢測人員的技術水平十分有限。

(一)健全市場管理監督體系,增強產品出口管理
國家檢疫部門要實時更新產品監督管理制度的內容,積極與國際接軌,增強對產品出口的管理,減少地方保護主義的同時,防止監管交叉,特別是畜禽養殖場和食品加工單位要注重安全隱患,加大對食品安全的監督管理,保障產品安全生產,帶動國家綠色經濟的發展。此外,相關產品檢測人員要樹立產品安全意識,不放過對任何一項產品的檢驗,各檢疫部門要完善儀器設備,增強監督管理水平,完善產品監督手段。
(二)增強動物疫病檢查,提高畜禽產品衛生
畜禽產品涉及屠宰、冷藏和包裝運輸等流程,因此,屠宰場往往建立在相對偏遠的區域,尤其會在深夜開展畜禽產品加工工作。因此,各動物檢疫部門一方面要強化對生產環節的檢疫管理,另一方面要開展對屠宰場與工作坊的檢查工作,不可以委托他人代替檢查。此外,動物檢疫單位要隨機對畜禽產品進行抽查,定期進行復檢,強化檢疫產品流通的每一個流程,加大對出口畜產品的檢疫力度。
(三)加強食品監督管理隊伍建設,推動經濟創新發展
要進一步深化食品監管體制改革,保持食品監管體制的穩定性,健全完善監管體系,適當增加技術人員編制,調動專業技術人才的工作積極性,進一步加強對基層的監管力量和管理水平,圍繞“保安全”的宗旨,采取扎實有效的措施,強化科學監管,壯大專業化監管人才隊伍,完善技術體系,讓人民群眾吃得安全、吃得放心。堅持以加快轉型升級為目標,大力發展循環經濟,不斷提高資源利用率,不斷增加產品科技含量,促進經濟優化升級。
民以食為天,“吃穿用住行”之中,“吃”是老百姓生活中的第一位。但是近年來,不少商家受利益的驅使,導致食品安全問題頻發,究其原因,一方面是商家的社會公德缺失,另一方面是相關部門監管不到位。所以當前食品安全管理的重點是要健全相關的監管法律法規,出臺嚴格的監管措施,對違反食品安全法律法規的廠家及商家給予嚴厲的處罰,確保食品安全能夠得到有效保障,提高相關部門的監督管理水平,保障人民群眾最基本的生活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