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萬祥 董華 閆軍劍 胡潔
摘要:糧油是保證居民生活安定和社會和諧發展的重要基礎,所以糧油食品的質量安全需要通過科學化的手段進行檢驗。本文針對糧油食品質量安全問題進行分析,探索其檢驗發展方向,意在為糧油質量安全檢測提供更多的思考。
關鍵詞:糧油產品質量;安全檢測技術;最新進展;發展前景
糧油是人們基本物資生活的保障,近些年來食品安全問題頻發,因此社會各界也對糧油食品檢測給予了更多關注。科技是經濟發展的第一生產力,在糧油產品質量安全檢測過程中,必須秉承科學謹慎的態度,注重科學合理技術的運用,強調檢測過程的合理性以及可執行性。下面將根據當前糧油食品安全的具體問題,分析和探索糧油產品質量安全檢測技術的最新進展與發展前景。
(一)不符合規定的食品添加劑
食品添加劑是經濟發展中的重要發明,對于提高產品口感以及延長保存時間都具有重要作用,但是食品添加劑必須在規定范圍內控制用量。可是,目前一些違法經營者為了盡量延長變質期,會超量添加食品添加劑,從而危害食用者的身體健康。
(二)不符合要求的成分含量
很多糧油經營都屬于大宗交易,而且往往采用抽查方式,部分經營者為了片面追求經濟利益,會在糧油中摻假或者以次充好,令糧油食品中的原有物質基本含量降低,從而降低了品質。
(三)各類藥品的超標或污染
在糧油的種植階段,為了有效提高產量或者是防治病蟲害,會大量使用農藥,而農藥會隨著土壤或植物根莖進行滲透,從而在源頭上污染了糧油食品。這種被藥品超標或污染的糧油商品不僅會危害人體健康,同時還會導致人畜共患疾病增多。

(一)糧油產品摻偽檢測技術
通過人為向糧油產品中加入一些非該產品的固有成分,以增加體積或質量從而牟利,同時還會通過劣質的色、香、味迎合消費者心理,該行為必須得到相關部門重視。目前的糧油檢測技術包括氣相色譜檢測技術、頂空固相微萃取檢測技術、離子遷移檢測技術、紅外光線檢測技術、電子探視檢測技術等。而且,當前計算機等行業快速發展,也給人們提供了更多的檢測路徑和手段,可以對糧油產品進行更好的全面檢測。
(二)糧油產品真菌霉素檢測技術
真菌霉素是在糧油保存、運輸等過程中由真菌產生的次生代謝物,其中很多真菌對人體影響不大,但是有部分真菌直接危害人體健康,甚至有強烈的毒性。目前常見的糧油真菌毒素檢測技術包括免疫標記檢測技術、無損檢測技術以及色譜檢測技術等,每一種檢測技術各具優勢。同時,隨著科技的逐步走進成熟,在不同的條件下會選擇不同的檢測技術。色譜檢測技術應用較為廣泛,但是不適合大量采集樣品,篩選檢測速度稍慢;無損檢測技術靈敏度高,但是需要有相應的硬件設備作為支持。
(三)糧油重金屬檢測技術
糧油的重金屬污染包括鉛、鉻、汞、砷等,其主要污染源來自于土壤,而土壤中的重金屬又來源于灌溉及大氣沉淀等多個環節,隨著工業化的快速發展,此類問題逐漸凸顯。目前的糧油產品重金屬檢驗技術包括原子光譜、電感耦合紫外、紫外分光度等。原子光譜檢驗技術靈敏度高、適用范圍廣,同時不會受到外界因素影響,因此具有廣泛的應用市場。電感耦合檢測技術對于儀器的精度要求較高,同時檢驗靈敏度也非常理想,值得注意的是,由于檢測產生大量電子離子,因此會對儀器造成不同程度的腐蝕。生物傳感技術是近些年來新興的方式,主要通過生物傳感器為電信號對樣品進行檢測,具有操作簡單成本低的特點,但是相應技術還有待提升和普及。
綜上所述,糧油食品質量關系公共健康,同時我國又是人口大國,對于糧油產品的需求量巨大,因此要注重相應質量安全檢測技術的創新與探索,為廣大居民提供健康的生存環境,為廣大百姓的餐桌安全保駕護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