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夫慶 呂靜 王智
摘要:隨著我國國民物質生活水平的提高,國民對于食品安全的要求也在進一步提高,尤其是近幾年來我國食品安全事件頻發,引起了大家的廣泛關注,食品安全也成了當前關注的內容之一。因此,本文針對食品生產許可工作中存在的問題進行了探討,提出了具有針對性的對策,從而為食品安全提供保障。
關鍵詞:食品安全;生產許可;對策;問題
1.1 食品安全檢驗不合格
食品生產需要獲取安全生產許可證,必須要對食品進行安全檢驗,但是我國部分食品安全檢驗不合格,在檢驗時主要存在以下問題:
(1)檢驗食品的成分和質量。食品的成分和質量直接影響到食品的安全,如果食品的成分和質量不過關,那么該食品也就不應該在市場上流通。在檢驗食品成分時最常檢驗的成分是糖,通過葡萄糖感應器對食品中的糖含量進行檢驗,從而判斷食品的質量。除此之外,根據不同的食品對于安全性的要求,還可以對食品中的酶、蛋白質、核酸等進行檢驗。但是,因為我國的檢驗設備不夠先進且不夠齊全,導致在對食品的成分和質量進行檢驗時,不能夠及時地檢測出食品中含有的有害成分,食品的質量安全得不到保證。
(2)檢驗食品中的微生物和殘余農藥。目前,我國使用最多的產品為農產品,但是,大多數商人在市場利益的驅動下,在農產品中使用了大量的催熟藥劑以及農藥,且食品中殘留的農藥嚴重地危害到了消費者的身體健康。但由于有害微生物的出現和殺蟲劑種類繁多,目前我國一些食品檢測設備還不能完全檢測出食品中所含的有害微生物和殺蟲劑的存在,導致食品安全問題。
1.2 申請材料提交不齊全
根據《食品生產許可證管理辦法》中相關條例規定,申請領取《食品生產許可證》必須要提交與食品生產相適應的經營場所的使用證明,食品生產負責人以及管理人員的相關身份證明原件及復印件,食品生產過程中涉及的生產設備、工具清單等相關文件。但是,因為部分食品生產許可工作管理人員對于提交材料具體內容認識不清,導致其在審核相關材料時漏掉部分材料,等到發現問題時再補交材料,嚴重影響生產許可工作的效率和質量。
1.3 生產許可審查缺乏配套技術文件
在新版《通則》中對于食品藥品的監督管理工作提供了具體的實施條例,但是,隨著我國針對食品生產工作的權利下放,使得部分省、市級監管部門不再對食品生產審查工作負有責任,而倉促接受審查工作的縣級審查部門對于食品生產許可工作的流程和具體工作不熟悉,且缺乏相關的指導性文件指導工作,使得各地針對食品生產許可工作的做法和要求各不相同,無法形成統一的標準,食品生產許可工作存在較多漏洞。
2.1 更新知識,加強干部隊伍建設
地區食品生產許可工作雖然依靠強大的現代信息技術,但是也離不開人的操作,且食品生產許可工作需要更多的技能型人才,這要求相關的工作人員擁有更加專業的知識。因此,食品生產許可工作相關工作人員要更新自己的知識,開展人才培訓工作,根據食品生產許可工作的具體要求,明確生產許可工作究竟需要具備什么樣的能力、擁有什么樣的專業水平,然后在此基礎上制定相關的培養方案,并注明具體的參與培訓時間、地點、流程、措施以及培訓考核標準,從而逐步提高食品生產許可工作干部隊伍的素質。
2.2 對食品生產許可工作實行分類管理
相關的工作人員必須要明白食品生產許可現場審查工作的具體要求以及操作分級標準,拒絕一刀切,針對一些經濟相對落后的地區可適當地放寬一些要求。在進行審查的過程中,針對生產食品可能受到風險和污染的程度進行一個等級劃分,然后根據不同等級以及不同種類的食品,指定不同的現場審查流程和實施辦法,做到有的放矢,真正提高食品生產許可工作的實際操作性。
2.3 強化食品生產檢測技術
食品生產的安全性離不開食品生產安全檢測技術,因此,在食品生產許可工作中要不斷地強化食品生產檢測技術,根據食品生產的特點和具體種類,因地制宜地采用不同的食品生產檢測技術,真正發揮食品生產檢測技術在食品生產許可工作中的作用,從而確保食品生產安全。
作者簡介:
李夫慶,男(1984.2-),山東省臨沂市人,碩士研究生,單位:臨沂市行政審批服務局,市場準入科,工程師,研究方向:食品生產許可、食品檢驗檢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