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凱敏
語言是人類最重要的溝通媒介,在人類生活中享有極為重要的地位,因此也是影視作品中最重要的要素之一。本文根據自己飾演的影視作品中的人物,從以下幾個方面談談影視創作中值得重視的語言問題。
1.文學語言。又稱標準語,是民族語言中經過高度加工、符合規范的語言,是民族共同語的高級形式。文學語言分為書面和口頭兩種形式,它的意象性、超越性兩大特性構成了其審美意義。影視作品中劇本的創作大多是以文學語言樣式形成,從而使得作品名在很大程度上都具有“文學”因素,如好萊塢經典電影《魂斷藍橋》(原英語片名直譯為《滑鐵盧橋》)、中國經典電影《一江春水向東流》,其片名均具有極高的文學性。具有文學性語言的影視作品,貫穿整部作品的人物語言均深深地蘊含著文學的意象性、超越性,使得作品中的人物深深地根植于觀眾內心深處。
我和張瑜主演的電影《廬山戀》有一場愛情對白,女主人公情不自禁地親了一下男主人公的臉,男主人公羞澀地:“讓人看見了……”女主人公甜蜜地:“讓人看到好了……孔夫子。沒有人,只有兩只小鳥在看著我們呢……”其濃濃的文學性,使得觀眾至今回味無窮,難以忘懷。
2.生活語言。生活語言是現代影視作品中較為偏重的一種創作形態,也是受創作者和觀眾青睞的一種創作形態。家長里短、柴米油鹽等生活語言,聽似普普通通,實際上返璞歸真,透射著人物或劇作者極為重要的潛臺詞或畫外音。我在電視劇《賀龍傳奇》中飾演賀龍元帥,其中有一場戲是賀龍號召窮苦百姓跟著共產黨鬧革命。記得那天拍攝時間是中午,現場很多群眾演員因為還沒吃午飯而在發牢騷,這個時候開始拍攝,他們基本都處于“怨聲載道”中。此時的賀龍元帥正是用極為生活的語言,告訴百姓(此時餓著肚子的群眾演員)只有跟著共產黨鬧革命,打倒土豪,才能過上人的生活。賀龍元帥極為生活的語言似乎把“怨聲載道”的群眾演員的情緒轉嫁到了劇情中,當賀龍元帥說完,“百姓”(現場的群眾演員)幾乎忘卻了“演戲”,個個義憤填膺地奮臂高呼:“打倒土豪,跟著共產黨鬧革命!”
生活語言是影視作品中極為重要的元素,只有創作者對生活的了解、理解、熱愛才能迸發出有血有肉、有生命力的生活語言。反之,一味為“生活而生活”,就會味同嚼蠟,蒼白無力。
3.大眾語言。影視作品是一種大眾文學作品,因此根植于大眾語言非常重要。那些“孤芳自賞”“鶴立雞群”的影視作品,往往會由于缺乏大眾語言而“銷聲匿跡”。大眾語言也可以簡稱為群眾性語言,往往具有時代特征,如“抓革命,促生產”具備文革時期的大眾語言特征,“效益就是生命,時間就是金錢”具有改革開放初期的大眾語言特征,“不怕神一樣的對手,就怕豬一樣的隊友”則明顯具有當代的大眾語言特征了。一個創作者對于大眾語言的了解和把握是作品能否立足當下的基礎。
4.地方語言。地方語言簡稱方言,在戲曲和相聲創作演出中得到了比較好的運用。而影視作品必須使用普通話的要求,使得具有地域特征的影視作品由于缺失了方言的特性而失去了真實這一美學價值。在影視作品中,方言的獨特魅力是其他語言無法替代的。以電影《周恩來》中表演藝術家王鐵成先生塑造的周總理形象來說,可謂形神兼備、栩栩如生,其中一個非常重要的因素是演員緊緊把握住了人物特定而又獨特的淮安、天津兼容的語言特色,使得人物真實而又鮮活地生活在影片中。因此,方言在影視作品的人物表現中起到重要的真實美學作用。影視作品那種一刀切的標準普通話是值得商榷的。
5.歷史語言。影視作品中的一個難點是歷史語言如何表現和把握。由于歷史題材中的歷史時期生活形態本身已經缺乏實物考證,語言的表述更是缺乏聲音或文字的參考資料,以往歷史題材的作品往往以“之乎者也”來模擬歷史書本文字語言表達,自五四運動特別是改革開放后,國產歷史題材作品開始進入“白話”,臺詞“口語化”“生活化”,觀眾在直白的“生活化”語言中,直接聽懂或看懂了“歷史話語”的表述,卻漸漸失去了歷史的生活境地和文化厚重。這是很多歷史題材或涉及歷史話題的影視作品創作和表演的困境。因為中國歷史悠久,如果在歷史題材影視作品中不能形成歷史語言的定位和表現形式,那作品只能是墻上蘆葦根底淺。當然,這是一個值得深入探究的學術性課題,但也是影視創作者需要攻破的課題。
6.人物語言。影視作品中的所謂人物語言,具有作品中人物語言及飾演者的聲音這雙重表述功效,往往飾演者的聲音特征決定了人物語言的聲態表達。所謂演員的魅力決定著角色的魅力,這是影視作品(故事片)中的演員所決定的。人物語言的表達對于人物的表現有著“生與死”的考量,當飾演者能夠鮮活真切地表達人物語言時,這個人物是生動的、生活的,反之則只是沒有生命力地傳達著人物語言,該人物就只是一個“活道具”了。在現階段追求生活化、自然化、真實化表演的理念中,人物語言表達漸漸成了飾演者的聲音傳達,人物語言不能準確地出神入化,人物的生命力也就失去了,悲催的是作品也就失去了生命力了!這一點在上海電影譯制片廠譯制的大量國外經典電影中,可以獲得寶貴的經驗和實用教材。
語言和語言生活是一門學科,影視作品乃至文學、藝術作品創作者、演繹者、實踐者應該把它作為一門獨立的學問,進行長期自我學習、修煉和修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