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99精品在线视频,手机成人午夜在线视频,久久不卡国产精品无码,中日无码在线观看,成人av手机在线观看,日韩精品亚洲一区中文字幕,亚洲av无码人妻,四虎国产在线观看 ?

人與自然和諧共生關系構建的邏輯路徑

2021-06-01 00:54:55蘇偉
思想政治教育研究 2021年2期

蘇偉

摘 要:習近平關于“人與自然是生命共同體”的重要論述是對馬克思主義自然觀的創新性發展。自然是生命之母,人類要實現永續發展必須與自然和諧共生。構建人與自然和諧共生關系的觀念前提是要敬畏自然,這是由自然的先在性所決定的;構建人與自然和諧共生關系必須要遵循尊重自然的倫理規范,尊重自然就是尊重人類自身的發展;構建人與自然和諧共生關系必須要順應自然,要按照自然界的客觀規律辦事;保護自然是構建人與自然和諧共生關系的必然要求。因為敬畏所以尊重,只有尊重才能順應,順應的目的是為了保護,保護自然就是保護人類自身,這就構成了一條完整的人與自然和諧共生關系構建的邏輯路徑。

關鍵詞:生命共同體;敬畏自然;尊重自然;順應自然;保護自然

DOI:10.15938/j.cnki.iper.2021.02.016

中圖分類號:X24;B82-058???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2-9749(2021)02-0081-06

馬克思認為“人是靠自然界生活的”。因為人類生存所需要的生活資料、發展所必須的生產資料都來源于自然界,比如人類繁衍所依仗的肥沃的土地、清潔的水源、清新的空氣和工業生產所必備的礦石能源、鋼鐵木材、稀有金屬都來自自然界。沒有自然界就沒有人類的產生、發展和未來。正是基于對人與自然關系的準確理解和深刻把握,習近平總書記提出“自然是生命之母,人與自然是生命共同體”的重要論述。人類從自然界中孕育而生,并從自然界獲得源源不斷的給養,經過幾百萬年的進化,最終成為主宰這個星球的唯一生物。那么人類對孕育了自己的自然界應該秉持什么樣的態度?人類該如何處理與自然的關系?習近平總書記所給出的答案無疑最具有科學性和說服力,那就是“人類必須敬畏自然、尊重自然、順應自然、保護自然”[1],這是人類對待自然應有的態度,也是構建人與自然和諧關系的邏輯路徑。

一、敬畏自然是構建人與自然和諧關系的觀念前提

敬畏自然是人類處理人與自然關系的首要態度。這不僅是因為自然具有優先性,是人類生存和發展的基礎,是人類文明能夠向更高階段發展所依靠的物質保障,更是因為如果人類缺乏對自然的敬畏之心必然會自食惡果,危及人類自身的發展。

1.自然的優先性是人類敬畏自然的物質根源

“自然界的先在性是一切唯物主義的出發點, 也是馬克思主義唯物主義理論的基石。”[2]人類社會的歷史不過幾百萬年,早在人類社會產生之前,自然界就孕育過無數的生命。在地球46億年的進化過程中,出現了從早期的無脊椎生物到爬行動物再到哺乳動物。可以說,在地球的自然界舞臺上,先后有多個生命體登場亮相,站在舞臺的中心。經過億萬年的生命進化,最終人類從自然界中走出,并逐漸發展成自然界最具有統治力的生命形態。自然界因為人類的出現而變得的更加豐富多彩,人化自然的不斷擴大彰顯了人類對自然改造的卓越成果。但自然界不會因為人類的出現而改變其自身的運行規律,人類可以凌駕于任何生物之上,但絕不可能凌駕于自然界之上。自然的這種先在性、自在性和存在性要求人類必須要敬畏自然,決不能忽視自然的存在,無視自然規律。

馬克思以其深邃的思想洞察了人對自然的依賴關系。早在《1844年經濟學哲學手稿》中,馬克思就系統地闡述了人與自然之間的這種關系,指出人“一方面具有自然力、生命力, 是能動的自然存在物”, 而“另一方面, 人作為自然的、肉體的、感性的、對象性的存在物, 同動植物一樣, 是受動的、受制約的和受限制的存在物”[3]。人作為一種自然的存在物,是不可能脫離自然界而獨立存在的,人來自于自然、存在于自然之中,本身就是自然界的一部分。離開自然界,人類將寸步難行。恩格斯就曾一針見血地指出:“我們連同我們的肉、血和頭腦都是屬于自然界和存在于自然界之中的。”[4]

2.藐視自然將讓人類面對最大的危險

隨著人類文明的發展,特別是進入到工業文明時代,人類改造自然能力的空前強大,人類活動的空間無限擴展,人類對自然的依賴越來越小。因此,人類對自然的態度發生了變化,無視、傲慢、自大代替了畏懼、膜拜、敬仰,人類對自然的敬畏之心越來越弱,甚至要成為奴役自然的主人。人類不再將自然視為生命之母,而是將其看作可以為所欲為的奴隸,大肆掠奪自然資源、破壞自然環境。特別是在資本主義生產方式確立的早期,人類的這種自大和無知體現得淋漓盡致。因為“資產階級在它的不到一百年的階級統治中所創造的生產力,比過去一切世代所創造的生產力還要多,還要大”[5]。在當今信息化時代,隨著人類科技的飛速發展,“九天攬月,五洋捉鱉”正在變成現實。發達的交通和通訊網絡、無孔不入的互聯網和人工智能、日新月異的電子產品,好像人類已經具備了無所不能的“超能力”,按照自己的想法和方式來對自然發號施令,按照自己的意愿改造自然。但人類面對的現實卻是難以找到不受污染的河流,飽受霧霾對身體的傷害,青山綠水似乎只能到記憶中尋找。人類以為自己可以征服自然,所以在與自然為敵的道路上越跑越遠。最終,自然開始懲戒人類,對人類進行報復,比如全球氣候變暖、極端災害頻發、生物多樣性減少。其實在一百多年前,恩格斯就清醒而深刻地認識到了。正如其在《自然辯證法》中告誡人們的, “我們不要過分陶醉于我們人類對自然界的勝利。對于每一次這樣的勝利, 自然界都對我們進行報復”[6]。也正是在對馬克思恩格斯自然觀深刻理解和把握的基礎上,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人因自然而生, 人與自然是一種共生關系, 對自然的傷害最終會傷及人類自身。”[7]

3.敬畏自然的實質是認真而嚴肅地對待人與自然的關系

敬畏是人類對待事物的一種態度。所謂“敬”是嚴肅、認真的意思,指人要做事嚴肅、免犯錯誤;而“畏”意指謹慎,不懈怠,充滿敬重之心。敬畏自然就是人類在對待自然時,要保持謙遜謹慎的態度,要尊重自然特有的規律,要懷有敬畏之心,不能肆意妄為。正所謂“心存敬畏,行有所止”。孔子講“君子有三畏”,即畏天命、畏大人、畏圣人之言。“畏天命”為三畏之首,“天命”就是自然規律,就是不以人的意志為轉移的客觀規律,人類必須要敬畏。因為“天地有定律,四季有成規,萬物有法則”,人類只有按照自然界的客觀規律約束、規范自己的行為才能更好地認識和改造自然,以實現人類自身的可持續發展。

同時,敬畏應該是自由的,自由的敬畏是現代化的特征之一,更是人類實現自身解放的內在要求。從敬畏的概念就可知,敬畏絕不是一味的畏懼、害怕、甘受奴役,而是因畏而產生的敬。畏要有,而敬才是最重要的。畏中有敬,敬來自于畏。在自然面前,人類的態度不必過于謙卑,人類的主體性需要得到確認與強化,自然因為人化而具有價值性,“自然界因為人的生命生產活動而獲得存在的意義與價值, 人與自然休戚相關”[8]。自然界因為人類的存在而更具發展性,不再是一味的盲目演化。人與自然不是互相奴役、相互對立的關系,而是一種共生、共長、共榮的和諧關系,這是人與自然要建立的新型關系,即生命共同體關系。

二、尊重自然是構建人與自然和諧關系的倫理規范

自然界是人類的生存基礎,人類從自然中產生、發展,并要繼續依賴自然而存在。人作為自然界中具有超高智慧的生命體,其偉大之處就是能夠調整自身的行為。經過工業文明時代對自然的無所限制地索取和破壞之后,人類已經認識到人與自然的共生共榮關系,逐漸地調整、規范人與自然的關系,尊重自然本身的規律成為廣泛的共識,這是人類實現永續發展的一條基本倫理要求。

1.自然是生命之母,人類必須要尊重自然

人類是自然演化的產物,是大自然生物進化過程中最偉大的結晶,人來自于自然,自然是一切生命形態的孕育之母,也是人類的生命母親。無論是作為個體的人,還是作為類存在物的人類,都需要從自然界中獲取物質生活和生產資料,離開自然界的給養人類是無法生存下去的。馬克思、恩格斯自然觀的核心觀點就是人類只有在尊重自然的前提下才能維持人類社會的存在和發展,人類要同自然友好相處, 因為“沒有自然界, 沒有感性的外部世界, 工人什么也不能創造”[9]。尊重自然是人類在對待人與自然關系上必須秉承的一種態度,是人類時刻不能丟棄的倫理信條。只有尊重自然規律,人類才能更好地實現自身的發展,擺脫工業文明給人類社會造成的種種環境問題和生態危機,步入到人與自然和諧的生態文明社會。習近平在十九大報告中明確指出:“人類只有遵循自然規律才能有效防止在開發利用自然上走彎路, 人類對大自然的傷害最終會傷及人類自身, 這是無法抗拒的規律。”[10]2018年5月, 在紀念馬克思誕辰200周年大會的講話中,習近平總書記強調:“自然是生命之母, 人與自然是生命共同體, 人類必須敬畏自然、尊重自然、順應自然、保護自然。”[11]

2.尊重自然就是尊重人類自身的發展

自然是生命之母,“人以自然界為基礎進行生命活動的交換, 自然界在人的自我生產、生成活動中具有重要作用”[12]。自然界之于人類社會的重要作用在人類歷史中得到了無數次地證明,當人類尊重自然,按照自然界本身固有的客觀規律行事時,人類與自然總能達成和諧,共同發展繁榮;而每當人類對自然缺乏敬畏之心,無視自然的優先性,忽視自然規律時,等待人類的往往是災難、覆滅。正所謂“生態衰則文明衰”,人類不尊重自然的時期往往會導致自身的衰亡,甚至是滅絕。反之,“生態興則文明興”,人類尊重自然就是尊重人類自身,就必將能迎來人類自身的發展。黨的歷屆領導人都非常關注環境保護和生態建設,特別是十八大后,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生態文明建設取得了巨大的成就,困擾華北大地的沙塵暴得到有效治理,肆虐多個城市的霧霾天氣越來越少,曾經的綠水青山正在回歸。所以,“保護自然就是保護人類,建設生態文明就是造福人類”[13]。

人類對自身生活環境的關注是出于人類的本能,是為了獲得更好的生活空間和條件,這一點是無可厚非的。人類要真正做到對環境的保護必須要樹立正確的自然觀,要從內心深處去尊重自然,樹立“人與自然是生命共同體”的理念,將人類自身的發展與自然界的發展有機結合起來,通過構建一種新型人與自然的和諧關系,促進人與自然的共同發展。

3.尊重自然必須要堅持人與自然生命共同體思想

自然是生命之母,人類作為最高級的生命形式,更是要依賴于自然界的補給,在“人與自然的交互過程, 既確證了人類對于自然的自在依賴性, 也彰顯了人作為‘自然界中的一部分, 具有與自然須臾不可分離的自然性”[14]。自然的先在性決定了人必須要尊重自然,自然為人類生存與發展提供物質資料也決定了人類必須要尊重自然。尊重自然,首先要對自然要懷有敬畏之心。要將自然視為生命之母來看待,給予足夠的尊重與敬畏,不能因人類自身認識與改造自然能力的提高而看輕自然、矮化自然。其次,要善待自然。隨著人類社會的發展,人類對自然的依賴性不是減少了,而是越來越強烈,因為人類文明的進步帶來的是人類需求的增加,人類要從自然界獲取更多的物質資料。因此,“善待我們的生態環境, 就是善待我們的生命, 就是善待我們人類自身”[15]。最后,尊重自然要堅持人與自然是生命共同體的思想。人與自然的關系不是奴役與被奴役、統治與被統治、索取與供養的對立關系,而是共存、共生、共榮的和諧關系,人與自然及自然界中的其他生物共同構成了一個生命共同體,都享有平等的生存權、發展權。

三、順應自然是構建人與自然和諧關系所必須遵從的客觀規律

自然界有其內在的運行和發展規律,這些規律是可以被人類所認識、所掌握的,人類只有順應自然規律才能夠更好地認識自然、改造自然,實現人與自然的和諧共生,實現人類的可持續發展。

1.順應自然的前提是要了解自然

人類的發展史就是一部人類不斷認識自然的發展史,從對自然界一無所知而產生的頂禮膜拜,到人類掌握勞動工具后而進行的懵懂試探,再到工業文明時代自大無畏的肆意破壞。認識自然貫穿了人類社會發展的全過程,是人類與自然打交道的首要活動,人類只有更全面的認識自然才能更合理的改造自然。人類在認識自然與改造自然的過程中確實走過彎路,背離與自然的和諧關系,因而受到了大自然的嚴厲懲罰。人類是自然界中唯一具有意識的生命體,具有不斷反思的能力,這種反思有助于人類更好地認識自然。正是在充分認識到人與自然和諧關系對于人類長遠而持久發展的重要作用,習近平總書記提出了“生命共同體”思想,將自然視作人類的生命之母。人與自然是一個生命共同體,必須堅持人與自然的和諧發展,這就是人類自身深刻認識自然的結果。生命共同體思想的核心就是要順應自然的發展規律,以實現人與自然的和諧共生。

人民群眾是歷史的創造者,人民群眾認識自然的能力來自具體的生產和生活實踐,最具直接性,必須要高度重視人民群眾在認識自然、順應自然規律方面的作用。起始于上個世紀的西方環保運動就是發端于民間,“社會民眾和各類非政府組織一直是推動世界環境保護的重要力量, 公眾參與已經成為國際公認的環境法準則”[16]。因此,必須要充分調動廣大人民群眾,在具體的實踐中去認識自然、順應自然,按照自然界的客觀規律行事。

2.順應自然就要按照自然規律辦事

自然界有其本身固有的不以人類的意志為轉移的運行規律,人類只有按照自然界本身的規律來改造自然才能達到人與自然的和諧發展。如果人類違背自然規律,一味的按照人類自己的需求和欲望來改造自然,那么人類必將為自己的一意孤行付出沉重代價,這條規律在人類歷史上已經無數次被證實。正所謂“萬物各得其和以生,各得其養以成”,自然界有其自身的客觀規律,“不為堯存,不為桀亡”,人類應該遵循自然規律,讓包括人類自身在內的自然萬物共生共長。因此,“只有尊重自然規律, 才能有效防止在開發利用自然上走彎路。”[17]人類社會發展到今天已經進入到高度文明階段,人類掌握的科學技術水平讓其能夠輕松地對自然施加影響。與人類改造自然能力不斷增長相伴而生的是,人類破壞自然環境的能力也與日俱增。高懸在人類社會頭頂的核武器始終是人類社會的長鳴警鐘,告誡人類必須要按自然規律辦事,不能肆意妄為,否則付出的代價將是整個人類文明。可以說,“當人類合理利用、友好保護自然時,自然的回報常常是慷慨的;當人類無序開發、粗暴掠奪自然時,自然的懲罰必然是無情的”[18]。因此,人類社會越發展,人類認識和改造自然的能力越強大,人類越應該按照自然界的規律行事,只有順應自然,與自然融為一體,人類社會才能更好的發展,才能實現真正的可持續發展。

關于人與自然生命共同體的論述是習近平總書記對馬克思主義生態唯物論的創新性發展,為遵循自然規律提供了科學的本體論支撐。堅持順應自然,就是按照自然界本身的規律行事,就是堅持馬克思主義的唯物論,就是堅持馬克思主義的唯物辯證法。

3.順應自然需要發揮人的主體能動性

列寧認為:“世界不會滿足人, 人決心以自己的行動來改變世界。”[19]人類之所以能夠成為整個自然界最具活力和統治力的生物,就是因為人類具有其他生物所不具備的意識,人類的意識讓人類能夠很好地認識自然,發現并掌握自然規律,反思自身的行為,能夠及時修正人與自然之間的緊張關系。作為自然界所孕育出的最杰出的生命形式,人類在自然界面前并不是毫無辦法的,相反人類的主觀能動性能夠讓人類充分的認識、掌握、利用自然規律,人類改造自然的能力在實踐中是可以無限增長的。當然,人類主體能動性的發揮要以尊重客觀規律為前提,也就是要順應自然,按照自然界本身的規律來約束和規范自身的行為。但人類所具有的能動性對自然的反作用是巨大的。因為人類的存在,整個自然界充滿了生機和活力,隨著人化自然的擴大,自然界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深深的打上了人類的烙印,自然界的價值性得到充分發揮。人與自然相互融合、相互促進、相互發展,構成了一個有機的生命共同體。在構建新型人與自然和諧的生命共同體過程中,人的主體能動性發揮是至關重要的,人與自然生命共同體的構建關鍵就在人類,人類主體能動性的發揮直接決定了人與自然和諧關系構建的成敗。所以,要構建和諧的人與自然關系,在順應自然的過程中必須要發揮人類的主體能動性,人類主體能動性發揮到什么程度也就決定了人與自然和諧關系的層次。

四、保護自然是構建人與自然和諧關系所必須遵守的必然要求

保護自然就是保護人類自身,沒有自然界人類也終將走向毀滅。因此,必須從“人與自然是生命共同體”的維度來看待保護自然。習近平總書記指出:“人因自然而生,人與自然是一種共生關系。”[20]人與自然是一個生命共同體,保護自然就是保護人類自己。作為自然界擁有最高智慧的生命體,保護自然是人類義不容辭的責任。習近平總書記多次強調:“要像保護眼睛一樣保護生態環境,像對待生命一樣對待生態環境。”[21]如何保護自然是當前及未來人類面臨的一個重大課題,關系到人類能否實現可持續發展之路,既能滿足當代人追求美好生活的需要,又能為子孫后代留下藍天、綠水、青山。人類對自然的保護應該是全方位的,從個體的節水節電、低碳出行、垃圾分類到社會環保意識的強化、保護環境氛圍的營造,再到國家生態環保政策的制定與執行,最后是全球生態責任的共擔、生態治理的共建。從微觀到宏觀,從個體到人類,從社區到國家、全球,都應該牢固樹立保護自然的理念并采取實際行動。人類在保護自然方面如果能夠做到“三個堅持”,就能夠有效地承擔起保護自然的責任,并有效改善目前生態環境惡化的窘境,做到人與自然的和諧共生,實現人類的永續發展。

1.堅持綠色環保的可持續發展之路

“綠色是生命的象征、大自然的底色。綠色發展,就其要義來講,是要解決好人與自然和諧共生問題。”[22]人類必須走綠色發展和可持續發展之路的共識在全球范圍內已經得到普遍認同,為了人類的永續發展,堅持綠色環保是人類唯一的出路。要實現人類的綠色可持續發展,首先要堅持節約資源和保護環境的發展理念,且這種理念應該物化為一種基本國策落實到具體實踐中。習近平總書記在多個重要場合都強調了節約資源和保護環境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重要意義。要推動形成綠色發展方式和生活方式, 只有這樣我們才能建成人民富裕、國家強盛、中國美麗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滿足人民對美好生活的需要。其次,建立并完善綠色低碳循環生產和消費的經濟體系。強化法律和政策的導向作用,實行最嚴格的生態環境法律保護制度,以市場為導向構建綠色技術創新體系,不斷壯大節能環保產業、清潔生產產業和清潔能源產業,有效降低能耗,提高能源應用效率。再次,倡導綠色低碳、簡約適度的生活方式。人們對美好生活的追求不能僅僅局限在物質財富的增加,而是要倡導“勤儉節約、綠色低碳、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23],讓“綠色”成為人們日常生活的“底色”。

習近平總書記關于生命共同體的重要論述為在新時代踐行綠色發展理念提供了科學的方法論。社會主義生態文明建設以“綠色發展”為基本范式,要將生態文明建設融入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中, 不斷改進生產和生活方式,“堅定推進綠色發展、循環經濟, 實現人與自然的生命共同體系統內的良性循環與動態平衡”[24]。

2.堅持科技創新的生態生產力之路

生產力是推動人類社會向前發展的決定力量。在工業文明時代,人類的生產力水平獲得了極大的發展,創造了人類社會發展的一個黃金時期。如果給這種生產力貼上“顏色標簽”,那一定是“黑色的生產力”,因為這種生產力是以石油、煤炭等不可再生資源的消耗為代價的。“黑色能源”的消耗在創造巨大生產力的同時,也對自然環境造成了極大破壞,全球氣候變暖就是其副產品之一。靠消耗能源資源發展生產力的道路即將走到盡頭,要實現人類的可持續發展,“就必須改變長期以來靠資源投入的粗放型發展道路,走以科技創新為主導的生態文明發展道路”[25]。與此生態文明道路相適應的生產力,必定是“以綠色發展理念為引領、以生態科技為支撐、以生態制度為保障的生態生產力”[26]。這種“生態生產力”的底色注定是綠色,可以稱之為“綠色生產力”。“生態生產力”是馬克思主義生產力理論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新時代的具體體現,它順應了中國人民的迫切需求,即追求美好生活的需求。科學技術作為第一生產力已經滲透到了生產力的諸要素之中,“以一種勢不可擋的態勢發揮著主干支撐的作用, 促進物質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27]。因此,“生態生產力”的形成與發展必須要依靠科技創新,只有通過科技創新才能實現生產力的進化,由“黑色”蛻變為“綠色”。

3.堅持和諧共生的生命共同體之路

馬克思主義的核心要義和最終目標就是實現人的自由全面發展,對人全面發展的關切貫穿于馬克思恩格斯的思想。馬克思認為:“人類社會在經歷‘自然共同體‘抽象共同體之后, 最終將進入‘真正的共同體, 即共產主義社會。”[28]山水林田湖草是一個生命共同體,人與自然也是一個生命共同體,人與自然應該是和諧共生的。在生態危機已經嚴重影響人類社會發展和人民生活質量的今天,保護自然環境成為人類實現永續發展的必然選擇。“生命共同體”思想以其特有的理論高度和完整的實踐路徑為人類的生態文明建設提供了新思路,開辟了新方向,做出了新表率,走和諧共生的生命共同體之路是人類進入生態文明社會的現實路徑。堅持生命共同體之路,首先要進行生態保護和修復。支撐人類社會發展到今天的大自然已經滿目瘡痍、傷痕累累,達到了可以承受的極限,對自然進行保護和修復已經刻不容緩。要統籌山水林田湖草系統治理,建立健全生態安全屏障體系,提升生態系統的功能效益,大力開展藍天保衛戰、污染防治戰、國土綠化等生態修復工程,還自然以寧靜、和諧和美麗。堅持生命共同體之路,必須要堅持系統思維和全局觀念來尋求新的發展模式。自然是一個復雜的生態系統,牽一發而動全身,人類的某一個不當行為對自然造成的影響可能會在多年后的其他地區顯現出來,因此必須要從人類整體的高度來謀劃發展,從全局的角度來進行生態建設,多做有益于人類長遠發展的事,“一定要算大賬、算長遠賬、算整體賬、算綜合賬”[29]。全球化將世界各國緊緊的捆綁在一起,人類本身就是一個命運共同體,要實現人與自然的和諧,首先要實現人類內部的和諧,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是生命共同體的社會前提。

關于生命共同體的重要論述是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的理論核心,是其生態文明思想最精華的部分,是指導構建人與自然和諧共生關系的科學理論體系,是“科學的生態世界觀, 賦予了人與自然平等的地位與價值”[30]。牢固樹立“人與自然是生命共同體”的思想理念,對自然常懷敬畏之心,將自然視為生命一樣去尊重,順應自然本身的運行規律,堅持綠色創新的保護自然之路,必將實現人與自然的和解、人與人的和諧,滿足人類對更美好生活的追求。

參考文獻

[1][13][22] 中共中央宣傳部.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學習綱要[M].北京:學習出版社,2019:167,167,171.

[2] 彭蕾,尹潔.論馬克思主義人化自然觀與生態共同體的構建[J].毛澤東鄧小平理論研究,2017(10):58.

[3] [德]馬克思.1844年經濟學-哲學手稿[M].劉丕坤,譯.北京:人民出版社,1979:120.

[4][6] 馬克思恩格斯選集(第四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384,383.

[5][9] 馬克思恩格斯選集(第一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277,42.

[7] 中共中央文獻研究室.習近平關于社會主義生態文明建設論述摘編[M].北京:中央文獻出版社,2017:11.

[8][12][23][24][27] 穆艷杰,于宜含.“人與自然是生命共同體”理念的當代建構[J].吉林大學社會科學學報,2019(3):170,170,177,177,176.

[10][21] 習近平.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奪取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勝利——在中國共產黨第十九次全國代表大會上的報告[N].人民日報,2017-10-28(1).

[11] 習近平.在紀念馬克思誕辰200周年大會上的講話[N].人民日報,2018-05-05(2).

[14] 朱國芬,李平霞.論習近平的綠色發展理念對馬克思主義生態思想的堅持和發展[J].南京林業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18(4):12.

[15] 穆艷杰,魏恒.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研究[J].東北師大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9(1):67.

[16] 李娟.中國生態文明制度建設40年的回顧與思考[J].中國高校社會科學,2019(2):39.

[17][20] 習近平.習近平談治國理政(第二卷)[M].北京:外文出版社,2017:394,394.

[18][29] 習近平.推動我國生態文明建設邁上新臺階[J].求是,2019(3):10,12.

[19] 列寧.哲學筆記[M].北京:人民出版社,1956:200.

[25] 王雨辰.習近平“生命共同體”概念的生態哲學闡釋[J].社會科學戰線,2018(2):7.

[26] 于天宇,李桂花.習近平關于“人與自然是生命共同體”的重要論述研究:淵源、內涵及實踐價值[J].南京社會科學,2019(5):7.

[28] 鄧玲,王芳.習近平“生命共同體”重要論述的理論內蘊與時代意義[J].治理研究,2019(2):17.

[30] 吳星儒,李沐曦.習近平“生命共同體”思想對馬克思恩格斯人與自然關系思想的繼承與發展[J].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18(6):29.

[責任編輯:楊小揚]

收稿日期:2020-03-21

基金項目:教育部高校示范馬克思主義學院和優秀教學科研團隊建設項目“北大荒精神教學研究”(19JDSZK077);黑龍江省高等教育教學改革項目思政專項“思政課程與課程思政的協同育人路徑及機制研究”(SJGSZ2020009);黑龍江八一農墾大學三橫三縱支持計劃“生命共同體思想視域下‘北大荒生態功能研究”(RRCPY201916)

作者簡介:蘇 偉(1980—),男,內蒙古呼倫貝爾人,吉林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博士研究生,黑龍江八一農墾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講師。

主站蜘蛛池模板: 欧美伊人色综合久久天天| 亚洲人成网站在线播放2019| 91年精品国产福利线观看久久 | 天堂av综合网| 71pao成人国产永久免费视频 | 久久无码av三级| 日本人妻丰满熟妇区| 91精品国产福利| 3D动漫精品啪啪一区二区下载| 亚洲精品你懂的| 亚洲欧美一区二区三区图片| 激情无码字幕综合| 在线观看精品国产入口| 亚洲区一区| 自拍亚洲欧美精品| 亚洲综合狠狠| 欧美色伊人| 亚洲成在人线av品善网好看| 一级香蕉人体视频| 亚洲欧美成人在线视频| 国产在线专区| 天天操天天噜| 欧美专区日韩专区| 99精品免费欧美成人小视频 | 久久久久人妻一区精品| 91综合色区亚洲熟妇p| 手机永久AV在线播放| 国产激情无码一区二区三区免费| 四虎永久免费在线| 日韩福利视频导航| 日韩精品高清自在线| 一级毛片免费观看不卡视频| 91精品国产一区| 精品欧美一区二区三区在线| 亚洲成年网站在线观看| 国产免费久久精品99re不卡| 999精品在线视频| 无码精品福利一区二区三区| 亚洲人成网站色7799在线播放| 又黄又湿又爽的视频| 四虎影视8848永久精品| 国产熟女一级毛片| 青青草原国产免费av观看| 色综合天天综合中文网| 亚洲爱婷婷色69堂| 综合色婷婷| 日韩av电影一区二区三区四区| 国内精品视频在线| 成人在线观看不卡| 国产女人在线视频| 亚洲va欧美va国产综合下载| 国产手机在线ΑⅤ片无码观看| 自慰高潮喷白浆在线观看| 999国产精品| 97视频精品全国免费观看 | 国产精品亚洲一区二区三区z| 亚洲有码在线播放| 国产女人18毛片水真多1| 亚洲天堂成人| 国产麻豆精品在线观看| 四虎国产在线观看| 午夜成人在线视频| 国产av色站网站| 天堂中文在线资源| 精品福利国产| 国产精品久久久久久影院| 国产精品白浆无码流出在线看| 美女潮喷出白浆在线观看视频| 精品人妻系列无码专区久久| 国产亚洲欧美日韩在线一区二区三区| 一区二区三区在线不卡免费| 日韩精品少妇无码受不了| 一本视频精品中文字幕| 国产精品露脸视频| 欧美日本视频在线观看| 91青青草视频| 亚洲精品视频免费| 99精品影院| 色婷婷亚洲综合五月| 中文字幕在线不卡视频| av在线人妻熟妇| 自拍偷拍欧美日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