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芝亮,易丹妮,何耀娟,季冰
(廣州市婦女兒童醫療中心婦產科,廣東 廣州510000)
宮頸癌是臨床較常見的惡性腫瘤,在我國的發病率極高,僅次于乳腺癌,且近年來呈現逐年上升的趨勢,嚴重威脅女性的身心健康[1]。宮頸癌的發生是一個漫長的過程,在癌變前還需經過一段癌前病變的時期,若在該時期發現并進行治療,可有效降低宮頸癌的發生率,對改善患者的生活質量有重要作用[2]。目前,臨床診斷宮頸癌癌前病變患者,主要是采取陰道鏡檢查的方式,通過該檢查方式可盡早確認病變類型,使患者能及時進行治療。但陰道鏡檢查會受到檢查者操作水平、臨床經驗等因素的影響,若檢查者的操作水平不佳,經驗不足,極易出現誤診、漏診,影響早期治療[3]。臨床研究顯示[4],人乳頭瘤病毒(human papilloma virus,HPV)感染是引發宮頸癌癌前病變的主要因素。因此,有學者提出[5],在宮頸癌癌前病變的篩選中添加HPV檢測,可進一步提高檢測的準確率。基于此,本研究探究HPV聯合陰道鏡檢查對早期診斷宮頸癌癌前病變診斷效能的影響,現報道如下。
1.1 臨床資料 選取本院2019年1月至2020年2月收治的100例疑似宮頸癌癌前病變患者作為研究對象。年齡32~65歲,平均(45.32±3.24)歲;產次1~3次,平均(1.53±0.45)次;體質量43~78 kg,平均(56.45±4.31)kg。
納入標準:①存在白帶異常、宮頸糜爛以及性交后出血;②自愿參與本研究且簽署知情同意書;③無盆腔放療史;④非經期女性。排除標準:①患有宮頸急性炎癥者;②處于哺乳期或妊娠期女性;③存在梅毒或其他傳染性疾病者;④肝腎功能不全者;⑤患有嚴重精神疾病者;⑥存在淋菌、假絲酵母菌感染者。
1.2 方法HPV檢查:在進行檢查前的3 d內,醫囑患者不沖洗陰道,不進行陰道內用藥,檢查前24 h禁止發生性行為。選擇美國ABI7500實時定量PCR儀,根據核酸雜交法對HPV進行檢測。檢查時需使用窺陰器將患者的宮頸充分暴露,使用棉簽在患者的宮頸口旋轉3圈后停留10 s,旋轉方式選擇逆時針,取出棉簽后放置在培養試管內即可。若有一型高危型陽性則可表明為陽性。
陰道鏡檢查:檢查前的準備與HPV檢查一致,在檢查時告知患者排空膀胱,采取截石體位,使用窺陰器完全暴露患者的宮頸,并使用棉球將宮頸的分泌物清理干凈,隨后將照明燈打開,將物鏡放置在檢查部位同一水平的位置,調整焦距至完全清晰,在10倍鏡直視下對患者的宮頸顏色、外形及血管進行觀察,并采集圖像;使用5%醋酸棉球浸濕宮頸癌表面,1 min后對鱗柱交界和轉化區內上皮進行觀察,隨后還需進行碘溶液試驗,不著色表明為陽性。
病理學檢查:在宮頸異常處取標本,進行病理切片檢查。發現邊界不清晰、毛細血管間隙增加或輪廓不規則表明為陽性。
1.3 觀察指標 以病理檢查結果為金標準,比較HPV、陰道鏡以及HPV聯合陰道鏡檢查結果、靈敏度、特異度以及診斷準確率。
1.4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 20.0統計軟件進行數據分析,計數資料組間率(%)的比較采用χ2檢驗,以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1 3 種檢查方式檢查結果比較 病理檢查結果顯示,陽性80例,陰性20例;陰道鏡檢查顯示,誤診7例,漏診14例,真陽性66例,真陰性13例;HPV檢測顯示誤診4例,漏診13例,真陽性67例,真陰性16例;經HPV聯合陰道鏡檢查顯示誤診2例,漏診3例,真陽性77例,真陰性18例,見表1。
2.2 3 種檢查方式的靈敏度、特異度及診斷準確率比較聯合檢查靈敏度、診斷準確率均明顯高于陰道鏡檢查、HPV檢查(P<0.05);3種檢查方式特異度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見表2。

表1 3種檢查方式檢查結果比較

表2 3種檢查方式靈敏度、特異度及診斷準確率比較(%)
2.3 3 種檢查方式誤診率和漏診率比較 聯合檢查漏診率明顯低于陰道鏡檢查、HPV檢查(P<0.05);3種檢查方式誤診率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見表3。

表3 3種檢查方式誤診率和漏診率比較(%)
宮頸癌癌前病變是疾病發展為宮頸癌的一個過程,在該時期確診并進行治療,可提高治愈率,避免病情發展至癌癥[6]。陰道鏡檢查是臨床中常見的一種檢查手段,通過放大圖像的方式,可在強光源的照射下直接觀察患者的陰道以及宮頸的上皮病變,通過該方式可觀察到肉眼看不見的亞臨床病變,該檢查方式還能直接對宮頸異常部位定位進行活檢,對提高準確率有至關重要的意義[7]。通過陰道鏡檢查的方式,還可觀察到陰道穹隆起和陰道壁病變,使病變區域能盡早被確認,但該檢查方式存在一定的局限性,若患者的病變部位位于宮頸管內,則會在一定程度上提高漏診、誤診的發生率[8]。本研究結果表明,陰道鏡檢查的靈敏度為82.50%,特異度為65.00%,診斷準確率為79.00%,誤診率為35.00%,漏診率為17.50%。說明陰道鏡檢查在診斷宮頸癌癌前病變時,漏診、誤診的發生率較高,還需通過其他手段協助,才能進一步提高診斷的準確率。
HPV是臨床常見的性傳播疾病,主要在人體皮膚黏膜的鱗狀上皮增殖,引發尖銳濕疣的癥狀,若不及時確診并進行治療,將會增加宮頸癌的發生率,嚴重影響患者的身心健康。尖銳濕疣的臨床癥狀較典型,可直接通過細胞學檢測出來。臨床經長期研究發現[9],約99%的宮頸癌患者均存在HPV感染的狀況,而出現HPV感染的患者,宮頸癌發生率增加了250倍左右,與宮頸癌和宮頸癌癌前病變密切相關。HPV檢測是一種快速檢測人乳頭瘤的方法,在宮頸癌癌前病變的檢查中應用HPV檢測,可一次性將引發宮頸癌的高危HPV病毒檢測出來,及早發現HPV感染所造成的宮頸鱗狀上皮中瘤樣病變,同時,還能檢測出細胞學未定義的非典型鱗狀細胞,可在一定程度上提高診斷的準確率,使宮頸癌癌前病變患者能盡早得到治療,避免疾病發展成宮頸癌。HPV檢測具有操作方便以及無創傷等特點,且該檢測方法的穩定性及可重復性較好,不會對患者的生殖器官造成危害,在檢測后不會出現嚴重的并發癥,因此,在臨床中得到廣泛的應用[10]。本研究結果表明,HPV檢測的靈敏度為83.75%,特異度為80.00%,診斷準確率為83.00%,誤診率為20.00%,漏診率為16.25%。HPV檢測與陰道鏡檢查比較,雖診斷準確率有所提高,但誤診、漏診發生率也較高,不能將其作為檢測宮頸癌癌前病變的主要方式。
HPV聯合陰道鏡檢查可有效提高HPV檢測的敏感程度,同時,利用陰道鏡檢查患者,可直接檢查出宮頸表面的血管和形態,能更好評定病變[11-12]。本研究中,聯合檢查的靈敏度、診斷準確率均高于陰道鏡檢查、HPV檢查,漏診率明顯低于陰道鏡檢查、HPV檢查(P<0.05)。提示,應用HPV檢測與陰道鏡檢查聯合對宮頸癌癌前病變患者進行診斷,可有效提高診斷的準確率。
綜上所述,應用HPV檢測聯合陰道鏡檢查對宮頸癌癌前病變患者進行檢查,靈敏性、特異性均能達到90%以上,明顯提高診斷的準確率,降低漏診、誤診等的發生率,且聯合檢查還具有無創性、檢查速度快等特點,安全性較高,值得在臨床推廣運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