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雪
(遼寧省本溪市中心醫院急診科,遼寧 本溪117000)
冠心病是臨床常見的心血管疾病,由于冠狀動脈狹窄,常導致缺氧、缺血等癥狀,且常伴有心律失常現象[1]。快速型心律失常是指心室率>100次/min,臨床上常見的包括陣發性室上心動過速、室性心動過速、心房撲動、心房顫動、室性早搏等,患者自發痊愈的可能性較低,發作頻率及持續時間逐漸增加,少數患者可發展為心肌病,甚至導致猝死[2]。臨床需對患者采取緊急處理,一般采用藥物或直流電復律治療,從而維持患者的心率、血壓等穩定。本研究旨在分析胺碘酮治療急診冠心病快速型心律失常患者的效果,現報道如下。
1.1 臨床資料 回顧性分析2018年10月至2019年10月本院急診科收治的120例冠心病快速型心律失常患者臨床資料。其中男78例,女42例;年齡47~76歲,平均(63.45±3.12)歲;病程1~8年,平均(4.63±0.41)年;NYHA心功能分級:Ⅰ級23例,Ⅱ級82例,Ⅲ級15例;室性早搏33例,心房顫動37例,室性心動過速5例,陣發性室上性心動過速45例。納入標準:患者均出現胸悶、心絞痛等癥狀;均符合快速性心律失常診斷標準[3],且經心電圖檢查確診;均對本研究知情并簽署知情同意書。排除標準:伴免疫系統、神經系統疾病者;存在竇房阻滯、甲狀腺亢進者。
1.2 方法 患者入院后,建立心電圖,需絕對臥床休息,觀察患者心率、血壓等情況;呼吸困難者,給予吸氧治療,可口服100 mg阿司匹林(四川德峰藥業有限公司,國藥準字H10960304,規格:50 mg)每天1次,每次50 mg;采用胺碘酮(珠海潤都制藥股份有限公司,國藥準字H20045108,規格:2 mL:150 mg)靜脈注射,將150 mg胺碘酮與5%20 mL葡萄糖溶液混合后進行滴注,需控制速度為1 mg/min,6 h后根據患者實際情況調整為0.5 mg/min。若心律失常癥狀未得到有效控制,增加滴速,24 h內最大劑量應<2 000 mg。用藥期間,監測患者心電圖,注意心率、血壓的變化,如心率<60次/min則停用。
1.3 觀察指標 ①療效,根據患者的心電圖及癥狀評定。顯效:心悸、胸悶等癥狀均消失,早搏現象消失或早搏每小時<10個,心功能分級為Ⅰ級或改善>2級;有效:心悸、胸悶等癥狀明顯改善,早搏現象減少,心功能改善>1級;均未達到以上標準則為無效。總有效率=顯效率+有效率。②臨床相關指標:比較患者治療前后血壓(收縮壓、舒張壓)、心率及心電圖情況。③不良反應情況,包括惡心嘔吐、血壓異常等。
1.4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 24.0統計軟件進行數據分析,計量資料以“±s”表示,比較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用[n(%)]表示,以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1 不同疾病類型療效分析120例患者臨床總有效率為92.50%(111/120),其中對于室性早搏總有效率為93.94%,心房顫動總有效率為91.89%,室性心動過速總有效率為80.00%,陣發性室上性心動過速總有效率為93.33%,見表1。

表1 不同疾病類型療效分析[n(%)]
2.2 治療前后臨床相關指標比較 治療后,患者血壓、心率、心電圖情況均較治療前明顯改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2.3 不良反應 治療期間,3例患者出現惡心嘔吐,3例患者出現血壓下降,1例患者出現心率降低,不良反應總發生率為5.83%(7/120)。根據實際情況調整滴速后,不良反應癥狀有所改善。
冠心病即動脈粥樣硬化,是血管疾病中較嚴重的一種,患者的動脈發生非炎癥性、退行性與增生性病變,常導致管壁增厚變硬,失去彈性且管腔縮小。而心律失常是冠心病較常見的臨床癥狀,80%~90%患者猝死是由于心律失常所致,且隨著年齡的增加,病死率不斷增加。對于冠心病快速型心律失常患者需在短時間內控制心律失常現象,有利于患者預后[4]。
表2 120例患者治療前后臨床相關指標比較(±s)

表2 120例患者治療前后臨床相關指標比較(±s)
時間治療前治療后t值P值血壓(mmHg)收縮壓147.21±9.25 101.25±9.45 38.073 0.000舒張壓80.12±4.54 62.47±4.05 31.780 0.000心率(次/min)149.47±10.36 103.77±8.74 36.945 0.000 PR期間(ms)187.41±13.21 153.11±14.78 18.955 0.000 QT期間(ms)36.47±9.78 44.17±9.65 6.139 0.000
胺碘酮作為抗心律失常藥已應用30多年,是目前心律失常藥物治療的常見藥,是以Ⅲ類藥物為主的心臟離子多通道阻滯劑,兼具Ⅰ、Ⅱ、Ⅳ類抗心律失常藥物的電生理作用[5-6]。胺碘酮的電生理作用主要表現為以下方面:抑制竇房結和房室交界區的自律性;減慢心房、房室結合房室旁路傳導[7];延長心肌房肌、心室肌的動作電位時程和有成效不應期,延長旁路前向和逆向有效不應期[8];具有廣泛的抗心律失常作用,對于治療冠心病快速型心律失常療效顯著[9]。本研究中120例患者臨床總有效率為92.50%,對于室性早搏、陣發性室上性心動過速治療效果較佳,表明急診時應用胺碘酮治療冠心病快速型心律失常效果顯著。胺碘酮口服生物利用度平均為50%,血藥濃度與劑量呈線性相關,具有高度脂溶性,靜脈注射后由于血漿再分布于組織中,血漿中藥物濃度下降較快,但初始較大負荷量時,可縮短達到穩定血藥濃度約30%的時間[10]。本研究中120例患者治療后血壓、心率、心電圖情況較治療前均明顯改善,表明胺碘酮可改善患者的血壓、心率等情況。胺碘酮可擴張外周動脈,降低外周阻力,抑制β受體,從而減慢心率,降低耗氧量,增加心輸出量。患者用藥后心電圖會出現QT延長,T波切跡,U波明顯,T破振幅下降以至ST改變等現象,屬于藥物效應表現[11-13]。雖然胺碘酮延長QT,但將心肌復極趨于一致,因此,不宜以QT期間的值決定是否減量或停藥。靜脈注射胺碘酮的劑量需根據患者個人情況而定,一般年齡、性別、體質量等因素均可改變其用量,一般只給負荷量,不給維持量,藥物濃度無法維持或只給維持量,不給負荷量,起效時間較慢。但不良反應與其用量相關,負荷量過大,可增加不良反應,因此,用藥時需選擇合適的劑量。本研究中,不良反應率為5.83%,根據患者實際情況調整滴速后,癥狀有所改善,表明冠心病快速型心律失常患者應用胺碘酮治療安全性相對較高。
綜上所述,冠心病快速型心律失常患者在急診室給予胺碘酮治療效果顯著,可改善患者血壓、心率等情況,不良反應較少,臨床應用價值較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