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亞萍 雷霆 楊昕蕾 石潞榮 惠麥俠 張恩慧



摘? ? 要:篩選適宜陜西太白高山冷涼地區種植的松花菜品種,為該地區松花菜品種推廣提供科學依據。引進15個供試松花菜品種,以高山寶75為對照品種,運用DTOPSIS法對參試松花菜多個性狀進行適應性評價。結果表明,臺松90、松不老80、正能松80、正能松90和松美80綜合性狀均優于對照品種。其中,松不老80主要性狀接近理想值,綜合排名第1位,表現高產,穩產,品質優良;臺松90綜合排名第2位,品種綜合性狀表現較優;正能松80綜合排名第3位,可作為優良品種推廣。綜上所述,15個參試松花菜品種中,臺松90、松不老80和正能松80綜合性狀表現優良,適宜在陜西太白及周邊生態環境相似的地區應用推廣。
關鍵詞:松花菜;品種;高山冷涼地區;適應性;評價
中圖分類號:S635.3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673-2871(2021)04-068-07
Abstract: In order to screen the pine cauliflower varieties suitable for planting in the cold and cool areas of Taibai Mountains, Shaanxi, it provides scientific basis for the promotion of pine cauliflower varieties in this area. In this study, 15 test pine cauliflower varieties were introduced, and Gaoshanbao 75 was used as the control variety. The DTOPSIS method was used to evaluate the adaptability of various traits of the test pine cauliflower.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comprehensive characters of' Taisong 90, Song Bu Lao 80, Zhengnengsong 80, Zhengnengsong 90 ,and Songmei 80 ,are better than the control varieties; among them, the main evaluation characters of' Songbulao 80 are close to ideal values, ranking first comprehensively, showing high and stable yield with good quality.Taisong 90 ranks 2nd comprehensively, and the comprehensive trait performance of the variety is relatively good;Zhengnengsong 80 ranks 3rd comprehensively and can be promoted as a good variety.In summary, among the 15 tested pine cauliflower varieties, Taisong 90, Song Bu Lao 80 and Zhengneng Song 80 have excellent comprehensive properties and are suitable for planting and popularizing in Taibai area of Shanxi and surrounding areas with similar ecological environment.
Key words: Loose-curd cauliflower; Variety; Cold mountain areas; Adaptability; Evaluation
花椰菜 (Brassica oleracea L. var. botrytis)是十字花科蕓薹屬甘藍種的變種,商品和食用器官是由未分化的花序分生組織形成的花球構成[1]。營養豐富,味道鮮美,富含多種維生素、礦物質、粗纖維等,研究表明,花椰菜特有的次級代謝物—蘿卜硫素[2]可抑制胃癌、肺癌等疾病的并發癥,降低膽固醇[3-4]。松散型花椰菜,又名松花菜,1~2年生,與普通花椰菜相比,花球松散、蕾枝較長、花層較薄、花球充分膨大時形態不緊實[5],又稱散花菜,花梗嫩綠脆甜,耐煮性好,維生素C、可溶性糖含量均比緊花球花椰菜高[6],深受廣大消費者青睞。近年來,我國首次建立松花菜種質資源花球性狀評價體系[7],為滿足松花菜產業需求,已形成松花菜周年供應市場的生產格局和模式[8],成為世界上最大的花椰菜種植和消費國家[9],同時致力于云松花1號、津松70、津松66、京松2號等[10-13]優良松花菜品種的選育研究,推廣適合當地種植的栽培品種[14-16]。
陜西省寶雞市太白縣地處秦嶺腹地,地理位置優越,氣候濕潤[17],是國內主要夏淡高山蔬菜基地之一,適合十字花科松花菜越夏生長[18]。花椰菜是太白縣當地主栽蔬菜種類之一[19],以高山寶75、慶揚75等為主,其花形圓整,適應性強,生長勢旺,但市面上松花菜品質良莠不齊,常年連作導致土傳病嚴重,品種抗性退化。因此豐富太白當地松花菜品種類型、篩選適合當地種植的松花菜品種對太白蔬菜產業發展具有重要意義。
品種評價需要將多性狀指標進行綜合分析,DTOPSIS法是一種接近理想解的多決策目標的綜合性分析方法[20],簡單易懂且操作簡便,常用于區域經濟發展的多目標決策[21]。目前該方法已被廣大學者引入農業領域,如水稻、玉米、油菜、草莓、番茄等[22-26]作物,但在十字花科蔬菜上應用較少。筆者引進15個松花菜品種,以高山寶75為對照,進行露地栽培,利用DTOPSIS法對15個松花菜品種的主要農藝性狀進行綜合分析,以期篩選出綜合性狀優異、適宜陜西太白高山冷涼地區種植的松花菜品種,為該地區松花菜優質品種推廣提供科學依據。
1 材料和方法
1.1 材料
參試松花菜品種共15個,其名稱及來源如表1所示。
1.2 試驗設計
試驗于2019年5—10月在西北農林科技大學太白蔬菜試驗示范站(太白縣咀頭鎮方才關村)進行,試驗園地勢平坦,于5月10日穴盤育苗,待苗齡為30 d 時定植于大田,每壟栽2 行,行距50 cm,株距40 cm,隨機區組設計,3次重復,小區面積6 m2,生長期追施尿素,其他管理按常規栽培,各品種松花菜在栽培技術和管理上保持一致。田間設置性誘劑、黃板等誘殺小菜葉蛾、斜紋夜蛾和黃曲條跳甲等害蟲,生長期防蟲不防病。
1.3 測定項目及方法
在花球成熟期,每小區隨機選取10株,分別觀察記載各供試品種株高(植株最高處距地面的垂直距離)、株幅(正常蓮座葉開展之最大水平距離)、葉長、葉寬、花球一致性、蠟粉量、花球形狀、花球縱徑(花球正常收獲期,成熟花球基部至球頂的高度)、花球橫徑(花球正常收獲期,成熟花球與其總莖垂直的最粗處的直徑)、花球色、球面茸毛色、球面茸毛量、外徑粗(成熟花球外徑中部的橫徑)、花粒大小、花球內小葉(成熟花球內部小葉有無)、抗病性、單株質量等主要性狀和產量指標,所有性狀指標描述均參考國家作物科學數據中心(http://www.cgris.net)的花椰菜種質資源描述規范。
黑腐病分級標準參考張潔等[27]報道的:0級,葉片上無任何癥狀;1級,病斑占葉面積5%以下;3級,病斑占葉面積5%~25%;5級,病斑占葉面積的>25%~50%;7級,病斑占葉面積>50%~75%;9級,病斑占葉面積的75%以上。
病情指數(DI)=[(發病級別×相應級別的葉片數)/(9×調查總葉片數)]×100;
抗病性分級標準:高抗(HR):0 1.4 數據處理和評價方法 DTOPSIS法即逼近理想解的排序法,由于該方法把每個指標都化為可比較的規范化指標,且對每一指標都找出其理想解和負理想解,因此能詳細比較各指標間的差異。另外,該法簡便易行,且容易編程,因此被廣泛應用于評價問題。具體步驟如下: 2 結果與分析 2.1 不同松花菜品種植物學特性分析 由表2可知,不同品種松花菜植物學性狀上表現不同。其中,株高以YNS 90最高,為54.43 cm;其次為TS 90;SM 80株高最低,為32.67 cm。株幅以ZNS 80最大,為73.78 cm;SM 80最小,為53.89 cm。各供試品種中葉長最大的是SM 90,為52.67 cm;其次為SLQG 90和TS 90;SM 75葉長最小。葉寬以ZNS 90最大,為20.33 cm;SM 75葉寬最小。參試品種中SM 75的株幅、株高較低,外葉數最少,植株直立,適合密植。 從外觀上看,各供試品種松花菜葉片均為寬披針形,深裂刻,葉色呈淺灰綠,葉緣波狀,葉柄色淺綠無明顯差異,葉面均有蠟粉。其中,BYAJ 88、TS 80和TS 90的葉面蠟粉量均較多,其他品種葉面蠟粉量中等。ZNS 80、SM 90單株葉片數最多,其次為QY 90。從品種一致性上來說,除SBL 66和SM 75品種成熟期不集中,其他供試品種均未出現變異現象。 2.2 不同松花菜品種花球性狀特征分析 從表3可以看出,各供試品種花球形狀以傘形居多,平面形和半球形次之;5個品種花球松散,其他品種呈半松狀;4個品種花球色黃白,其他品種花球呈乳白色;各供試品種中TS 90、BYAJ 88、ZNS 90、QM 90和SBL 80球面均無茸毛,商品性良好;SBL 80、BYAJ 88、GSB 75、ZNS 80、ZNS 90和TS 90花粒細膩花蕾小。 所有供試品種花球徑色均呈綠白色。ZNS 80花球縱徑最大,其次為SM 90。花球橫徑SM 90最大,ZNS 80和TS 90次之。QY 90花球橫徑、縱徑最小,外徑粗較小,球面黃白色。TS 90花球縱徑、橫徑較大,外徑粗均處于中等水平;SBL 80花球縱徑小,橫徑中等,外徑粗最大;此2個品種球面乳白,品種一致性強,且緊實度高,花粒小,商品性高。所有品種花球內均有小葉,通過比較花球顏色和花球粒細膩程度發現,品種花球內覆小葉數多,其花球色呈乳白色,花球粒更細膩,相反內覆小葉數相對較少時,花球顏色會呈現黃白色,花球顏色與花球外露性具有相關性。 2.3 不同松花菜品種產量和抗病性比較 由表4可以看出,在15個供試松花菜品種中,TS 80、TS 90、ZNS 80、SBL 80等4個品種667 m2產量均高于對照品種;TS 90單球質量最高,達到0.61 kg,667 m2產量較CK提高40.31 %;ZNS 80、SBL 80次之,單株質量分別為0.55、0.54 kg,667 m2產量分別比CK提高28.32 %、26.82 %;而YNS 90單株質量和產量均最低。 本試驗中主要調查了15個松花菜品種的黑腐病的田間發病情況,表現出高抗(HR)有8個品種,抗(R)有7個品種。 2.4 基于DTOPSIS法對不同松花菜品種的綜合評價分析 其中供試松花菜品種15種,參考性狀指標7個,具體數據見表5。 將原始數據進行無量綱化處理,得到表6。將株高、花球色、球面茸毛、花球緊實度、花粒大小、產量、口感7個指標作為正向指標, 其最優解取參試品種中該性狀的最大值。 根據當地生產及市場所需比重,結合專家和目前建立的松花菜種質資源花球性狀評價體系[7],將各個性狀指標分別賦于不同權重并稍作改動,株高、花球色、球面茸毛、花球形狀、花粒大小、產量、口感各個指標權重分別為0.05、0.12、0.18、0.12、0.1、0.35、0.08。各指標權重值Wj乘以矩陣Z中相應的第j列得到決策矩陣R(表7),根據矩陣R可得到理想解與負理想解。 根據決策矩陣得到X +i={0.050 0,0.120 0,0.180 0,0.120 0,0.100 0,0.350 0,0.080 0},X -i={0.149 1, 0.030 0, 0.040 0, 0.060 0, 0.090 0, 0.050 0, 0.048 0}。 將理想解與負理想解分別代入公式,得到S +i及S -i,并最終算出Ci值。按照Ci值的大小進行排序(如表8),最大者為最優良適宜品種,反之亦然。 根據DTOPSIS法計算Ci序值以及產量序值可以得出性狀指標的綜合排名:SBL 80>TS 90>ZNS 80>ZNS 90>SM 80>SLQG 90>GSB 75>TS 80>BYAJ 88>SM 90>QM 90>SM 75>SBL 66>QY 90>YNS 90。其中,SBL 80綜合評價排名第1位,產量排第3位,表明該品種最接近理想值,品種綜合性狀優良,可重點推廣;TS 90綜合評價排名第2位,產量排名第1位,此品種綜合性狀較優;ZNS 80綜合排名第3位,產量排名第2位,可作為優良品種推廣。TS 80產量排名第4位,綜合評價排名第8位,綜合排名低于對照品種;SLQG 90產量位居7,綜合排名高于對照。其他品種綜合排名以及產量排名均低于對照品種,應改進相應栽培模式或不建議在該地區推廣種植。 3 討論與結論 花球松散型花椰菜因口感優良、易加工及營養豐富等特點,深受消費者喜愛[28],目前市場上對松花菜的需求越來越大,因此選育優質、綜合適應性強的松花菜品種刻不容緩。 筆者采用DTOPSIS法綜合評價15個松花菜品種的7個性狀,其中臺松90、松不老80和正能松80的綜合性狀表現優良,適宜在陜西太白及周邊生態環境相似的地區種植推廣。參試品種中有10個品種產量序值與Ci序值相近,其余品種中臺松80、慶揚90的產量序值均高于Ci序值,該現象表明,各品種在不同性狀指標中的高低水平均不同,單一指標并不能準確判斷松花菜品種綜合品質的優劣性。DTOPSIS法將品種的性狀指標量化為與理想解的相對接近度Ci,避免了單用產量分析的缺陷,對綜合客觀評價作物和預測品種的推廣前景具有重要意義[29]。 采用DTOPSIS法對各性狀的選擇和權重的合理賦值是評價的關鍵,因此需結合生產實際需求及品種評價目的,參考育種家的意見,選擇參試性狀,區分主次,科學合理地對各性狀賦予相應權重。松花菜產量是評價松花菜品種優劣的首要指標,直接決定農民收入高低,故賦予產量指標0.35的權重;同時商品性是不可忽視的評價標準,對花球色、球面茸毛量、花球形狀及花粒大小分別賦0.12、0.18、0.12、0.10的權重;品質指標必不可少,所以對口感品質賦予0.08的權重;株高會間接影響商品性、種植密度,故賦予株高0.05的權重。 高山冷涼地區松花菜栽培生產主要為了解決夏季大中城市松花菜供應短缺問題,成熟期主要集中在7—9月[30]。本研究對參試品種的產量、花球性狀等松花菜密切相關的7個性狀指標進行評價,對松花菜品種篩選影響較大的生育期、熟性等性狀評價有待進一步研究。在田間栽培管理過程中,生長期注意防止遇到連續干旱天氣,避免影響松花菜品質和產量。本試驗由于定植后連續干旱,成熟期連續降雨,對松花菜生長有一定的影響。 綜上所述,本試驗對15個松花菜品種的7個主要性狀指標運用DTOPSIS法進行綜合分析,表明供試品種中有5個品種顯著優于對照品種,表現高產,穩產,品質優良,分別是臺松90、松不老80、正能松80、正能松90和松美80,適合太白高山冷涼地區推廣應用。其中,臺松90、松不老80和正能松80,株型整齊,花球雪白松大美觀,適應性強,商品性佳,正能松80花梗甜脆好吃,松不老80花球高圓平整,呈半球形。 參考文獻 [1] 曹文廣.花球發育調控機制的研究[D].上海:中國科學院研究生院(上海生命科學研究院),2005. [2] KECK A S,FINLEY J W.Cruciferous vegetables:cancer protective mechanisms of glucosinolate hydrolysis products and selenium[J].Integrative Cancer Therapies,2004,3(1):5-12. [3] HUNG H C,JOSHIPURA K J,JIANG R,et al.Fruit and vegetable intake and risk of major chronic disease[J].Journal of the National Cancer Institute,2004,96(21):1577-1584. [4] ARMAH C N,DERDEMEZIS C,TRAKA M H,et al.Diet rich in high glucoraphanin broccoli reduces plasma LDL cholesterol:Evidence from randomised controlled trials[J].Molecular Nutrition & Food Research,2015,59(5):918-926. [5] 趙振卿,盛小光,王建升,等.浙北地區早熟松花菜品種比較試驗[J].長江蔬菜,2016(14):45-47. [6] 顧宏輝,趙振卿,盛小光,等.浙閩山地松花菜關鍵栽培技術[J].中國蔬菜,2011(21):56-57. [7] 張小麗,文正華,柴阿麗,等.松花菜種質資源評價及根腫病、黑斑病兼抗材料篩選[J].植物遺傳資源學報,2020,21(2):338-346. [8] 楊龍,李易蓉,蘇銀鈴,等.松散型花椰菜新品種云松花1號[J].園藝學報,2019,46(8):1625-1626. [9] 李文萍,林俊城,黃科.全球花椰菜生產與貿易現狀分析[J].中國蔬菜,2014(9):5-10. [10] 顧宏輝,金昌林,趙振卿,等.我國松花菜產業現狀及前景分析[J].中國蔬菜,2012(23):1-4. [11] 文正華,馬云生,單曉政,等.青梗松花菜新品種津松70的選育[J].長江蔬菜,2018(6):46-47. [12] 單曉政,文正華,張小麗,等.松散型花椰菜新品種津松66的選育[J].中國蔬菜,2018(11):73-75. [13] 丁云花,黃瑞榮,黃蓉.松散型花椰菜新品種京松2號的選育[J].中國蔬菜,2019(5):80-82. [14] 孫麗娟,聶向博,邵英,等.松花型花椰菜引種品比試驗初報[J].浙江農業科學,2013(7):806-807. [15] 曲繼松,朱倩楠,張麗娟,等.寧南冷涼區域花椰菜栽培適應性比較[J].北方園藝,2016(20):27-29. [16] 張景云,萬新建,關峰,等.不同松花菜品種生長情況及營養品質分析[J].中國瓜菜,2019,32(12):68-72. [17] 王云龍,何婭,張春香,等.太白高山蔬菜產區西葫蘆引種比較試驗[J].中國瓜菜,2015,28(2):34-37. [18] 陳永利,景煒明,王剛,等.太白縣高山蔬菜產業發展現狀、問題與對策[J].農業科技通訊,2017(6):36-37. [19] 侯江龍,劉會茹,史聯聯,等.太白縣蔬菜產業發展的實踐與思考[J].西北園藝(蔬菜專刊),2009(2):4-6. [20] 胡其明,鄧偉,黨筱蘭.用DTOPSIS法綜合評價雜交水稻新品種在黔西南州的適應性[J].種子,2013,32(12):95-97. [21] 孫煥,李雪君,馬浩波,等.用DTOPSIS法綜合評價烤煙區試品種[J].西南農業學報,2012,25(4):1197-1200. [22] 林瓊.DTOPSIS法在水稻新品種綜合評價中的應用研究[J].中國稻米,2007(2):28-30. [23] 邵美紅,程楚,程思明,等.運用DTOPSIS法對鮮食甜玉米新品種在浙西北地區適應性的綜合評價[J].江西農業學報,2017,29(6):25-28. [24] 李德文,張太平,王軍,等.應用DTOPSIS法綜合評價油菜新品種的初探[J].種子,2006(9):65-67. [25] 李文硯,韋優,孔方南,等.DTOPSIS法在草莓品種綜合評價中的應用研究[J].植物生理學報,2018,54(5):925-930. [26] 姜永平,劉水東,薛晨霞,等.DTOPSIS法和灰色關聯度法在番茄品種綜合評價中的應用比較[J].中國農學通報,2010,26(22):259-263. [27] 張潔,王桂香,韓碩,等.花椰菜-黑芥體細胞雜種的性狀演變和對黑腐病抗性的轉育[J].園藝學報,2016,43(2):271-280. [28] 顧宏輝,趙振卿,王建升,等.松花菜花球的主要營養特點分析[J].長江蔬菜,2012(20):37-39. [29] 盧為國,李衛東,梁慧珍,等.DTOPSIS法綜合評價大豆新品種的初步探索[J].中國油料作物學報,1998(3):23-27. [30] 徐珊珊,程永安,史星雲,等.太白高山越夏花椰菜引種比較試驗[J].長江蔬菜,2013(2):35-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