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桃

摘要:目的:分析以問題為中心的質量改進模式在股骨頸骨折患者護理中的應用價值及滿意度。方法:觀察對象:篩選我院骨科收治的股骨頸骨折患者,篩選觀察對象的時間節點范圍:2018年06月-2020年3月,共計90例,遵照隨機分配法則(隨機雙色球法),45例患者收錄于對照組,實施常規護理法,45例患者收錄于觀察組,實施以問題為中心的質量改進模式。比較兩組護理法對患者髖關節功能、疼痛評分、自我效能、生活質量及護理滿意度。結果:比較對照組,觀察組患者髖關節功能、疼痛評分、自我效能及生活質量評分高,護理滿意度高P<0.05。結論:對股骨頸骨折患者采取以問題為中心的質量改進模式,護理效果顯著,滿意度高。
關鍵詞:問題為中心的質量改進模式;股骨頸骨折;髖關節功能;疼痛評分;自我效能;生活質量;護理滿意度
目前,針對股骨頸骨折患者采取全髖、半髖關節置換術,雖然手術效果比較顯著,但是因手術的刺激性,大多數老年患者身體機能無法適應,故而術后往往需要配合科學、高效的護理措施,以促進預后恢復效果[1]。常規護理,術后護理措施比較重視整體性,無法結合實際考慮患者的情況,導致預后恢復效果并不顯著。有研究表示,對股骨頸骨折患者采取以問題為中心的質量改進模式,護理效果顯著,患者滿意度更高。詳細數據做如下陳述。
1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篩選觀察對象的時間2018年06月-2020年3月,觀察對象篩選本院收治的股骨頸骨折患者,共計90例,遵照隨機分配法則(隨機雙色球法),每組對象收納45例。
對照組(實施常規護理法):觀察對象年齡跨度經分析60~80歲,年齡跨度經檢驗(70.52±6.83)歲,男女比25:20,骨折因素:交通事故18例、跌倒23例,新鮮骨折29例、陳舊骨折19例,頭頸型骨折27例、頭下型骨折19例;觀察組(實施以問題為中心的質量改進模式):觀察對象年齡跨度經分析62~80歲,年齡跨度經檢驗(70.57±6.84)歲,男女比24:21,骨折因素:交通事故18例、跌倒23例,新鮮骨折29例、陳舊骨折19例,頭頸型骨折26例、頭下型骨折20例。相關參數經過專業人員收錄,系統分類檢驗,差值小P>0.05。
納入標準:經過影像學X線檢查,確診為股骨頸骨折;年齡跨度60~80歲;資料參數收錄完全者;均自愿接受全髖、半髖關節置換術治療,無手術禁忌證者;患者和家屬具有研究知情權,簽訂了研究同意書。
排除標準:排除惡性腫瘤疾病、心腦血管疾病重癥者;排除患者擁有凝血系統異常者;排除臟腑器官已經衰竭者;不愿配合服務或者中途放棄、轉院者。
1.2 方法
1.2.1 對照組:常規護理法,成立護理小組,組員接受專項培訓,主動提高自我綜合素養水平,保障護理服務水平。護理期間,以患者的預后恢復情況,協助患者展開主動、被動鍛煉,指導患者正確服用藥物,將日常飲食注意事項明確告訴患者、家屬。
1.2.2 觀察組:以問題為中心的質量改進模式,內容:(1)小組創建。選拔高年資、優質的醫護人員成立質量改進小組,組員包括擁有職稱的骨科醫生2名,年資3年以上,骨科專科護士6名,年資8年以上,組長1名,科室副主任,要求全部成員培訓以問題為中心的質量改進模式,小組成員不定時對臨床護士進行指導,質量改進模式內容結合臨床情況,合理調整[2]。(2)明確責任。每名患者都有管床的責任護士,重癥由高年資護士負責,輕癥由低年資護士負責。(3)實施。每日小組組長按時對病房進行巡查,同時開展不定時巡視,以便全面掌握患者的病癥,發現異常,及時糾正不足;組長每周或者每月總結護理實際情況,統計臨床出現最多的護理問題,以問題為核心,調整護理措施。每位醫護人員對所轄區域內的患者進行生理、心理測評,從心理、生理方面發現患者個人問題,及時與家屬溝通,發現護理服務中的隱藏問題,針對性解決問題。除了組員護士外,針對臨床上年資低的護士進行引導,帶領他們配合其他組員護士完成日常服務內容,增強臨床整體護理服務質量。(4)問題跟蹤、分析。對護理服務質量進行監控,例如:重癥患者,負責護士遵照:五查房原則執行,及時發現重癥患者的問題,以防止意外事故發生,誘發糾紛。日常患者治療、護理服務中,護士積極參與,增強與患者交流,從溝通中發現患者新型問題,積極采取措施,以改善患者的預后效果[3]。
1.3 分析指標
1.3.1 髖關節功能:采用Harris評分法對護理前、護理后3個月、護理6個月患者的髖關節功能進行評估,內容包括:疼痛、關節活動、畸形,得分越高,髖關節功能恢復效果越加顯著。
1.3.2 疼痛評分:利用視覺模擬評分進行評估,滿足10分,得分高即為患者的疼痛度越高。
1.3.3 自我效能:觀察并統計兩組患者的自我效能,利用自我效能量表進行評估,包括:護理前、護理3個月、護理6個月,分值越高表示患者自我管理效果愈加顯著。
1.3.4 生活質量:利用生活質量調查表對兩組患者的生活情況進行分析,內容包括軀體功能、情感角色、社會狀態、精神情況,滿分100分,每項分值25分,得分高即為生活質量優。
1.3.5 護理滿意度:利用護理滿意度表對兩組患者對醫院服務滿意度進行評估,包括:十分滿意、較滿意、不滿意。
1.4 統計學方法
本研究中所用資料參數,相關參數經過專業人員收錄,完整且精準輸入電腦統計學系統,利用SPSS25.0版本檢驗參數,區分數據類型,其中持續性計量數據(髖關節功能、疼痛評分、自我效能、生活質量),其二是計數數值(護理滿意度),前一種數值運用均數±標準差(±s)表述,方差檢測,后一種數值運用百分率表述,非參數檢驗,比較t、χ2與P,P<0.05視為比較研究具備高統計學價值。
2結果
2.1 髖關節功能、自我效能BA5BB3C3-5F6D-449F-9E07-509332AB2AFC
護理前,兩組患者的髖關節功能、自我效能分析,差異小P>0.05;護理后,比較對照組,觀察組患者的髖關節功能及自我效能評分更高,P<0.05,詳情見表1。
2.2 疼痛評分
對照組疼痛評分(5.38±1.59)分,觀察組疼痛評分(1.08±0.34)分,t=17.7406,P=0.0000。
2.3 生活質量
比較對照組,觀察組患者的生活質量評分更高,P<0.05,詳情見表3。
2.4 護理滿意度
對照組十分滿意20例、較滿意14例、不滿意11例,滿意度75.56%,觀察組十分滿意22例、較滿意20例、不滿意3例,滿意度93.33%,χ2=5.4135,P=0.0200。
3討論
股骨頸骨折是骨科中比較常見的病情,大多數患者年齡較大,因機體功能隨著年齡的增長而逐漸退化、激素調節能力降低等因素的影響。年齡越大,鈣吸收越差,骨質疏松現象愈加嚴重,導致骨頭的脆性增強,致使骨折發生概率提高,導致患者的生活質量被降低。常規護理法實施期間,其比較重視醫護人員的主導位置,導致患者屬于被動狀態,加之溝通交流障礙,大多數患者護理期間均存在較多的隱藏問題,進而影響到了臨床護理質量[4-5]。
本研究以收治的患者為對象,給予患者以問題為中心的質量改進模式,結果顯示:比較對照組,觀察組患者的髖關節功能、自我效能評分高,疼痛評分低,生活質量評分高,護理滿意度高,數據差異大,P<0.05。研究分析,以問題為中心的質量改進模式比較常規護理法,前者以患者為中心,全面評估患者的病情,合理安排工作,發現問題,進一步跟蹤、分析,進而解決護理隱藏問題,進而提高護理有效率;此外,以問題為中心的質量改進模式,優化了護理人員配置,加之人員培訓,綜合提高了綜合素養水平,促使護士對操作的熟練度提高,有效減少隱藏問題,為患者提供優質、全面的服務[6]。
綜上所述,對股骨頸骨折患者采取以問題為中心的質量改進模式,護理效果顯著。
參考文獻
[1]常遠,郭建平.持續質量改進在老年股骨頸骨折術后健康指導中的應用效果[J].北華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20,21(5):660-662.
[2]劉娟.分析早期康復護理對老年股骨頸骨折患者睡眠質量的影響[J].世界睡眠醫學雜志,2020,7(6):992-993.
[3]李文靜.ERAS圍術期護理聯合質量改進在股骨頸骨折患者中的應用效果[J].當代護士(學術版),2020,027(004):39-41.
[4]梁文斌,沈靜.責任制護理在髖關節置換術治療股骨頸骨折護理中的應用及對預后的影響[J].中外醫學研究,2020,18(6):84-86.
[5]代振動,袁宏偉.全髖半髖關節置換術對老年股骨頸骨折術后髖關節功能恢復的影響[J].山西醫藥雜志,2020,49(22):3129-3131.
[6]陳俊邑,于彬.全髖對比半髖關節置換術治療老年股骨頸骨折的臨床效果以及對Harris評分的影響[J].中國醫學創新,2020,17(7):59-63.BA5BB3C3-5F6D-449F-9E07-509332AB2AF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