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娜娜

摘要:目的:分析對糖尿病患者在護理中采用規范化管理糖尿病護理小組對于提升專科護理質量的臨床價值。方法:對照組為常規護理,觀察組采用規范化管理糖尿病護理小組進行護理干預。結果:護理前2組健康知識評分對比P>0.05,護理后健康知識評分觀察組高于對照組P<0.05;護理前2組FBG、2hPG、HbAlc對比P>0.05,護理后FBG、2hPG、HbAlc觀察組均低于對照組P<0.05;護理滿意度觀察組為100.00%,對照組為89.74%,P<0.05。結論:對于糖尿病患者采用規范化管理糖尿病護理小組進行護理干預能夠有效提升專科護理質量,有助于和諧護患關系、提升患者的疾病認知,并可更好地控制其血糖水平。
關鍵詞:糖尿病;規范化管理;糖尿病護理小組;護理質量
糖尿病是以患者高血糖水平為主要標志的慢性疾病,受到胰島素分泌不足以及胰島素的利用障礙影響使得機體產生代謝紊亂,并誘發血糖水平升高,患者的癥狀表現可概括為“三多一少”,例如多飲、多食以及多尿和體重減輕。患者血糖水平升高且未得以有效控制容易誘發重要臟器功能損傷,例如可對血管、眼部、神經系統以及心臟等產生損傷并誘發慢性病變,甚至功能衰竭。近年來由于糖尿病所誘發的各類心腦血管疾病、腎功能衰竭、截肢以及失明等患病率明顯上升,加強糖尿病患者的科學護理管理來控制其血糖水平是改善患者預后以及減輕其家庭和社會負擔的重要手段[1]。常規糖尿病護理中缺乏針對性、規范性,使得護理效果較差。規范化管理糖尿病護理小組旨在組建糖尿病護理服務小組,全體小組成員共同協作參與學習和培訓,并制定符合患者病情狀況的規范化護理管理方案并嚴格落實,有助于提升護理的質量和效率。以下將分析對糖尿病患者運用規范化管理糖尿病護理小組的護理干預效果。
1資料以及方法
1.1 臨床資料
抽取2020年1月~2021年6月本院78例2型糖尿病患者,隨機數字表法分組,觀察組:39例,男20例/女19例:年齡46~86歲,均數(62.53±1.65)歲;病程為1~16年,均值(5.83±1.56)年;體質量指數(BMI)16.75~31.65kg/m2,均數(22.63±1.85)kg/m2;合并癥:高脂血癥12例,支氣管炎7例,高血壓16例,冠心病6例。對照組:39例,男21例/女18例:年齡45~87歲,均數(61.96±1.73)歲;病程為1~15年,均值(5.85±1.52)年;BMI 16.82~31.73kg/m2,均數(22.69±1.82)kg/m2;合并癥:高脂血癥11例,支氣管炎9例,高血壓18例,冠心病5例。2組各項基礎資料具備可比性P>0.05。
納入標準:(1)符合2型糖尿病的判定標準;(2)患者的意識狀態清晰,具備正常的聽力、語言及認知等功能;(3)患者對研究方案知曉且取得知情同意;(4)患者一般臨床資料完善。排除標準:(1)屬于其他類型糖尿病者;(2)合并精神疾病者;(3)具有認知、語言等功能障礙者;(4)妊娠期、哺乳期患者;(5)合并重要臟器功能病變者;(6)確診有惡性腫瘤者;(7)隨訪中途失訪者。
1.2 方法
對照組為常規護理,主要項目有復診指導、血糖水平監測、遵醫用藥治療、口頭健康知識宣講以及其他各項基礎護理等;觀察組采用規范化管理糖尿病護理小組進行護理干預,方法為:(1)組建護理管理小組。遵循自愿的原則組建糖尿病患者的護理小組,由護士長作組長,全體小組成員共同協作開展糖尿病患者的各項護理服務,由小組長負責院內工作的組織協調和安排。(2)制定護理管理計劃。整體小組成員定期需要接受規范化培訓,例如規范化的護理措施以及護理流程,提升糖尿病患者的專科護理能力,樹立責任意識以及服務意識,提升突發情況的應對和處理能力。全體小組成員共同分析糖尿病患者的護理特點以及存在的護理問題,結合患者的具體情況來制定規范化的護理管理計劃。(3)護理管理實施。加強糖尿病患者的日常飲食護理管理,開展飲食健康宣教,使患者了解糖尿病飲食的注意事項、基本原則、食物選擇方法、餐次安排,增強患者的飲食依從性。開展心理疏導,針對患者存在的心理問題給予個體化心理疏導,通過鼓勵家屬參與給予患者榜樣支持,靈活運用護患語言溝通技巧等提升患者的治療信心,緩解其緊張、擔憂等負性情緒。加強患者的日常生活管理,糾正患者存在的不良習慣,例如熬夜、吸煙、缺乏運動鍛煉等。加強患者的用藥管理,積極開展藥物應用方面的健康知識宣教,使患者了解藥物的正確用法、應用目的、注意事項,使其明確嚴格遵醫用藥的重要性以及必要性,增強患者的用藥依從性。講解和展示血糖水平自我監測及記錄的正確方法,提升患者的自我血糖監測能力。(4)護理總結與完善。定期開展小組會議,對于近階段的護理工作進行總結,明確存在的護理問題并充分分析原因,基礎上制定護理改進策略,對于總結的護理經驗可將其作為先進經驗進行推廣和應用。
1.3 評價標準
2組患者的護理干預時間均為3個月,(1)對2組患者進行健康知識問卷調查,內容包括糖尿病疾病知識、血糖監測、藥物應用、飲食管理、心理調適以及運動鍛煉等方面,總分為100分。(2)記錄2組患者的血糖水平,包含空腹血糖(FBG)、餐后2h血糖(2hPG)和糖化血紅蛋白(HbAlc)。(3)對2組患者開展護理滿意度調查,內容有護士的服務態度、主動服務精神、責任意識、健康宣教以及護理操作等,總分為100分,非常滿意(95~100分),滿意(80~94分),不滿意(<80分)。
1.4 統計學方法
文中數據行SPSS22.0分析,計量資料數據標準差為(±s),組間數據行t檢驗,計數資料為[n(%)],組間數據行χ2檢驗,P<0.05為有統計學意義。
2結果
2.1 健康知識評分組間對比
護理前2組健康知識評分對比P>0.05,護理后健康知識評分觀察組高于對照組P<0.05。
2.2 血糖水平組間對比
護理前觀察組FBG(9.26±1.15)mmol/L、2hPG(13.25±1.17)mmol/L,HbAlc(8.75±1.03)%,對照組FBG(9.25±1.17)mmol/L、2hPG(13.26±1.15)mmol/L,HbAlc(8.78±1.02)%,2組FBG、2hPG、HbAlc對比,P>0.05;護理后觀察組FBG(6.01±1.02)mmol/L、2hPG(9.22±1.31)mmol/L,HbAlc(7.01±0.22)%,對照組FBG(7.03±1.62)mmol/L、2hPG(10.35±1.52)mmol/L,HbAlc(7.59±0.32)%,FBG、2hPG、HbAlc觀察組均低于對照組,P<0.05。
2.3 護理滿意度組間對比
護理滿意度觀察組為100.00%(39/39),其中非常滿意32例,滿意7例,以及不滿意0例;護理滿意度對照組為89.74%(35/39),其中非常滿意16例,滿意19例,以及不滿意4例。護理滿意度觀察組較對照組更高,P<0.05。
3討論
糖尿病是比較典型的慢性疾病,臨床中多為2型糖尿病,在中老年人中的發病率相對較高[2-4]。近年來隨著社會經濟的快速發展,人們的生活節奏及日常飲食發生較大變化,糖尿病的患病呈現年輕化趨勢,糖尿病的發病可誘發重要臟器功能損傷,增加了患者的殘疾率以及死亡率,所以做到糖尿病患者的科學護理管理來控制其血糖水平,是抑制病情進展以及改善患者生存品質的重要手段[5-7]。規范化管理糖尿病護理小組在實際應用中全體小組成員共同配合,充分分析糖尿病患者護理中存在的問題來制定相應的護理計劃方案,可提升護理的針對性、規范性和科學性,有利于增強患者的認知度以及提升其治療依從性[8]。本次研究顯示,觀察組的護理滿意度高于對照組,在護理后血糖水平低于對照組,同時健康知識評分在護理后高于對照組。表明規范化管理糖尿病護理小組的應用,可提升糖尿病患者的專科護理服務治療效果。
綜上所述,對于糖尿病患者采用規范化管理糖尿病護理小組進行護理干預能夠有效提升專科護理質量,有助于和諧護患關系、提升患者的疾病認知,并可更好地控制其血糖水平。
參考文獻
[1]張秀俊.規范化管理糖尿病護理小組提高專科護理質量的體會[J].東方藥膳,2020,15(10):293-294.
[2]劉蒙蒙,余東娜.規范化管理糖尿病護理小組提高專科護理質量的體會[J].飲食保健,2020,7(25):140.
[3]王貝貝.總結醫院規范化管理糖尿病護理小組提高專科護理質量的體會[J].世界最新醫學信息文摘(連續型電子期刊),2020,20(79):111-112.
[4]劉凡.醫院規范化管理糖尿病護理小組對糖尿病患者專科護理質量的作用研究[J].健康之友,2019,26(23):198.
[5]吳金萍,溫春苗.規范化管理糖尿病護理小組提高專科護理質量的體會[J].養生保健指南,2019,13(8):231.
[6]陳璟.利用規范化管理糖尿病護理小組提高糖尿病專科護理質量[J].母嬰世界,2019,22(18):179.
[7]張謝芳.規范化管理糖尿病護理小組提高專科護理質量的體會[J].首都食品與醫藥,2018,25(18):160.
[8]王珍紅,吳樹輝.規范化管理糖尿病護理小組提高專科護理質量的體會[J].心理月刊,2018,26(9):1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