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婷婷
摘要:目的:分析持續瞬感血糖監測對糖尿病患者臨床護理的影響。方法:在我院2019年8月至2020年8月收治的糖尿病患者中,擇取80例作為實驗對象,按照盲選法將其劃分為2組,每組各有40例。其中,對照組予以傳統電子血糖監測儀,觀察組予以持續瞬感血糖儀監測。對2組患者的血糖監測滿意度、依從性和舒適度進行評估。且就不同干預下的血糖控制效果進行評估。結果:觀察組患者的護理滿意度、依從性評分以及舒適度評分優于對照組,差異顯著(P<0.05)。且觀察組患者的血糖控制狀況優于對照組,差異顯著(P<0.05);觀察組患者的血糖控制狀況優于對照組,觀察組患者的生活質量得到了顯著的提升,同時觀察組患者低血糖總發生率7.5%明顯低于對照組30%,差異顯著(P<0.05)。結論:在糖尿病患者臨床護理中,加入持續瞬感血糖監測,可有效地改善患者的護理體驗,保證舒適度與滿意度,以更好地控制血糖,值得推廣。
關鍵詞:持續瞬感血糖監測;糖尿病;臨床護理;影響
在近幾年來,糖尿病的發生率逐年上升,對機體免疫力造成較大的影響,使得其他并發癥的發生可能性提高,個體的生活質量與身體健康受損。在這種狀況下,臨床需要對糖尿病患者予以積極的治療措施,但糖尿病作為一種終身性慢性疾病,其難以治愈,臨床需要以藥物與生活干預等形式,進行血糖控制,進而保證患者的生命健康與生活質量[1]。在臨床對糖尿病患者進行護理時,選取合理的血糖監測方式,可引導治療工作的開展。傳統血糖電子監測儀運用歷史悠久,操作時需要針刺指尖采血,使得出現不同程度的疼痛感,進而影響檢測的舒適度與依從性。在這種狀況下,我院提出以持續瞬感血糖電子監測儀來對糖尿病患者進行護理,效果較好。報道如下。
1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在我院2019年8月至2020年8月收治的糖尿病患者中,擇取80例作為實驗對象,按照盲選法將其劃分為2組,每組各有40例。
對照組中,男女患者各有23例、17例,年齡在42~67歲,平均年齡(56.27±2.36)歲,病程在6個月至10年,平均病程(4.12±0.32)年,住院時間最低13d,最多57d,均值(32.96±7.28)d;
觀察組中,男女患者各有24例、18例,年齡在41~68歲,平均年齡(56.18±2.43)歲,病程在5個月至11年,平均病程(4.20±0.26)年,住院時間最低14d,最多57d,均值(33.52±7.46)d。
所有患者均符合臨床糖尿病的診斷標準[2];患者意識清晰,自主參與本次研究,簽署同意書;患者無其他臟器疾病。
對2組患者的一般資料進行統計學分析,確定P>0.05,可比。
1.2 方法
2組患者在入院后,均需要實施糖耐量檢測,對其空腹、餐后30min、1h、2h的靜脈血糖進行評估,結合其血糖變化予以不同的胰島素干預。同時,采取不同的血糖監測途徑來對其控制效果進行評估,并及時調整用藥。
對照組采取常規電子血糖監測儀來進行護理。通過穿刺采集患者的指尖血來進行血糖測試,前12d~14d內,需要每日三餐前、三餐后2h、睡前1次和凌晨三點各實施1次,每日8次,在血糖監測后,對其數據進行記錄。
觀察組采取持續瞬感血糖儀監測來進行護理。將傳感器貼敷于患者臂背側,并用力按壓,將柔性探頭植入皮下,并且輕輕移開敷貼器,保證傳感器切實粘貼牢固,先以指尖血糖校對的方式開展,在8h后,常規組的血糖檢測時間點用掃描儀來進行輕掃,以獲取實施血糖值。同時,對其每次檢測的數值進行記錄。
1.3 評價指標
采取院內自制的患者體驗調研表,就其護理滿意度、依從性與舒適度進行評估,其總分均為100,分值越高,患者狀況越好。同時,對2組患者的血糖變化狀況進行確定,以評估控制效果。
使用健康調查(SF-36)標準對患者生活質量進行評估,分別在患者接受護理前后進行記錄,總分100分,分值和患者預后生活質量成正比。同時記錄患者在治療過程中上午發生低血糖概率、下午發生低血糖概率及夜間發生低血糖概率,觀察持續瞬感血糖儀監測所帶來的臨床改變。
1.4 統計學分析
數據以統計學軟件SPSS18.0分析,以(±s)表示計量資料,經t檢驗;以率(%)表示計數資料,經χ2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結果
2.1 護理體驗
護理滿意度分別為觀察組(97.18±3.12)分、對照組(84.38±4.62)分;依從性分別為觀察組(92.38±4.12)分、對照組(81.46±5.27)分;舒適度分別為觀察組(95.42±2.23)分、對照組(83.48±2.73)分;可見觀察組患者的護理滿意度、依從性評分以及舒適度評分優于對照組,差異顯著(P<0.05)。
2.2 血糖控制
標準差對比發現觀察組血糖指標為(1.20±1.17)mmol/L、對照組(3.21±1.12)mmol/L;平均值對比血糖指標分別為觀察組(7.03±1.34)mmol/L、對照組(9.46±2.23)mmol/L;觀察組患者的血糖控制狀況優于對照組,差異顯著(P<0.05)。
護理前,患者生活質量分別為觀察組(64.57±1.62)分、對照組(64.38±1.71)分;護理后,患者生活質量分別為觀察組(78.93±5.26)分、對照組(71.15±5.23)分;可見觀察組患者在接受持續瞬感血糖監測后的預后生活質量得到了較好的改善,差異顯著(P<0.05)。
2.3 低血糖控制
觀察組上午發生低血糖概率為0.00%(0/40)、下午發生低血糖概率為0.00%(0/40)、夜間發生低血糖概率為7.50%(3/40);對照組上午發生低血糖概率為10.00%(4/40)、下午發生低血糖概率為7.50%(3/40)、夜間發生低血糖概率為12.50%(5/40);觀察組低血糖發生率為7.50%(3/30),對照組低血糖發生率為30%(12/30);可見觀察組患者的血糖控制狀況優于對照組,觀察組患者的生活質量得到了顯著的提升,同時觀察組患者低血糖總發生率7.5%明顯低于對照組30%,差異顯著(P<0.05)。
3討論
隨著社會經濟的發展,人們的生活水平和質量也在不斷提升,大家的健康觀念也開始逐漸的發生轉變[3]。隨著老齡化時代的到來,科學有效的管理方法,及時施展相應的措施來改善血管管理操作,是保障老年人身體健康的重要意義,也是改善整體生命質量不可或缺的一項步驟。傳統的指尖采血機在實際運作中發現,老年患者難以掌握其運行步驟,經常會出現忘記檢測時間的現象,導致血糖監測結果不規律,患者的最終血糖記錄結果波動較多,臨床中就無法對低血糖的發生因素進行判斷,也無法有序為患者安排對癥的臨床治療措施。
血糖檢測的結果和靜脈血實際血糖指標若出現差異較大的情況,會對患者的最終血糖值造成較大影響,無法準確對藥物劑量進行調整,遇到兩組數值差異較大的情況,不但會發生低血糖現象,甚至會對患者的生命安全造成威脅。瞬感血糖監測是一種新型的血糖監測流程,設備的傳感器探頭直徑指標約為0.4mm左右,只需要插入皮下5mm即可,就能夠實現每分鐘更新患者的血糖指標數據,完成特定時間內持續的血糖監測系統。經臨床實踐發現,瞬感血糖監測能夠在8h內間隔15min自忖保存因此葡萄糖值,全方位分析患者血糖指標的變化情況,掌握患者血糖指標的變化情況。醫護人員就能夠通過一段時間內的血糖指標值,獲得完成的圖譜報告和相關分析,尤其是對于隱匿性血糖現象的檢出率明顯上升,還有就是夜間低血糖或高血糖現象等,也能夠準確分辨。而且在持續時間內監測患者葡萄糖波動趨勢能夠分時段分析風險,能夠更好地為患者的臨床治療提供可靠的指標,能夠完全適用于患者住院、出院及復診的全流程之中,方便了臨床操作。患者在此過程當中也能夠及時地看到血糖指標的變化情況,更好的掌控自身行為。比如說日常的飲食結構及運動訓練等,判斷不同狀態下對胰島素及血糖指標的影響。本次數據分析發現,觀察組患者的護理滿意度、依從性評分以及舒適度評分優于對照組,差異顯著(P<0.05)。可見觀察組患者在接受持續瞬感血糖監測的臨床應用當中,患者的護理滿意度得到了顯著的提升,而且瞬感血糖監測的應用也改善了患者在臨床中的舒適感受,從而增強了患者的依從性,有利于臨床治療的順利開展。且觀察組患者的血糖控制狀況優于對照組,差異顯著(P<0.05);患者的血糖控制效果得到了顯著的提升,更好的穩定了患者的身體健康狀況。不但提升了患者的生活質量,觀察組患者低血糖總發生率7.5%明顯低于對照組30%,差異顯著(P<0.05)。可見觀察組患者在接受持續瞬感血糖監測相關的臨床護理后,其預后生活質量得到了較好的改善效果,同時也降低了低血糖現象的發生。在目前,糖尿病患者數量逐年上升,因其所導致的并發癥患者數量也在增加,以糖尿病足、糖尿病腎病、糖尿病視網膜病變等較為常見。因此,臨床必須要加強對糖尿病患者的血糖控制力度,以緩解臨床癥狀,降低其他病變的發生可能。傳統電子血糖監測儀雖然檢測效果較好,但其在實施的過程中,很容易對患者的生理和心理造成應激反應,使之干預效果欠佳。瞬感血糖監測儀其相較于傳統設備,操作更為方便,且能夠通過植入體表的形式,來保證監測的持續性和實時性,效果理想。而在血糖監測準確的狀況下,對患者予以積極的干預措施,可保證調控的有效性。同時,這種檢測方式不會對患者造成生理和心理應激反應,使之舒適度與滿意度得到優化。
綜上所述,在糖尿病患者臨床護理中,加入持續瞬感血糖監測,可有效地改善患者的護理體驗,保證舒適度與滿意度,以更好地控制血糖,值得推廣。
參考文獻
[1]張敏潔,翁愛香,楊晨,等.瞬感血糖監測系統在髖部骨折合并糖尿病患者圍手術期應用的效果評價[J].中國實用護理雜志,2021,37(13):967-972.
[2]仲恒,王丹,段濱紅.瞬感掃描式葡萄糖監測系統在2型糖尿病無癥狀低血糖患者中的應用效果[J].糖尿病新世界,2020,23(22):196-198.
[3]張東輝,顧楠,李昂,等.自我血糖監測在評價2型糖尿病患者葡萄糖在目標范圍內時間的準確性研究[J].中國糖尿病雜志,2021,29(2):95-98.
[4]蔡玲莉,周健,賈偉平.瞬感掃描式葡萄糖監測系統的臨床研究進展[J].中華內科雜志,2018,57(11):858-8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