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東 陽彥章


摘要:目的:探討肺動脈CTA掃描中應用低輻射劑量低濃度造影劑Revolution128層螺旋CT的效果。方法:選取本院120例肺動脈CTA掃描患者為研究對象,用隨機數字表法分為兩組(n=60),對照組行螺旋CT,研究組行低輻射劑量低濃度造影劑螺旋CT,對比肺動脈各段CT值、圖像質量、碘攝入量及DLP(劑量長度乘積)、CTDIvol(CT容積劑量指數)、ED(有效輻射劑量)。結果:研究組肺動脈主干、肺動脈葉水平均高于對照組,但差異不明顯(P>0.05)。研究組碘攝入量及DLP、CTDIvol、ED均顯著低于對照組(P<0.05)。結論:肺動脈CTA掃描中應用低輻射劑量低濃度造影劑Revolution128層螺旋CT效果好,能保證圖像質量,降低碘攝入量和低輻射劑量。
關鍵詞:肺動脈CTA;雙低造影劑;螺旋CT
肺動脈CTA掃描是肺動脈栓塞首選診斷方法,有操作簡單、無創、診斷準確率高的特點,可為患者后期治療提供可靠參考,以促進其預后 [1]。但肺動脈CTA掃描需應用大量造影劑,增加了輻射危害風險,易引發腎病、癌癥,使安全性降低。所以,在保證掃描圖像質量基礎上降低輻射傷害是當前研究熱點。有研究顯示,肺動脈CTA掃描中降低管電壓能提高碘造影劑CT值,在不影響圖像質量情況下可應用低濃度造影劑減少輻射風險,確保掃描檢查安全[2]。本文就對肺動脈CTA掃描中應用低輻射劑量低濃度造影劑Revolution128層螺旋CT效果進行了探討,現報道如下。
1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取本院2020年08月~2021年9月收治的120例肺動脈CTA掃描患者為研究對象。納入標準:有胸悶、心悸、呼吸困難、咳嗽癥狀;均行肺動脈CTA掃描;均簽署增強同意書。排除標準:甲狀腺亢進;造影劑過敏;精神異常。用隨機數字表法分為兩組(n=60):對照組年齡45~70(53.2±3.9)歲,男31例,女29例;研究組年齡44~70(53.1±4.1)歲,男30例,女30例。兩組資料無顯著差異(P>0.05)。
1.2 方法
對照組行常規螺旋CT掃描。即用128層螺旋CT,型號Revolution CT(矢量CT),管電壓設置為120KV,應用造影劑為碘克沙醇,濃度用量為320mg/ml 100ml。
研究組行低輻射劑量低濃度造影劑螺旋CT掃描。選用128層螺旋CT,型號為revolution CT(矢量CT),管電壓設置為85 KVp,應用造影劑為碘克沙醇,濃度用量為320mg/ml 100ml。協助患者仰臥位,雙臂上舉過頭,深呼吸后閉氣,由肺尖至膈肌掃描,先平掃,再使用拜耳雙筒高壓注射器,經右側的肘前靜脈行碘造影劑注入,使用小劑量峰值測試法,注入造影劑混合比例(I 80%、NS 20%):20ml,生理鹽水20ml,注射速率為4.5~5.0ml/s。以右肺動脈干為ROI感興趣區測量峰值時間,使用所測峰值時間進行掃描,再次注入造影劑30ml,生理鹽水20ml,注射總量為40~60ml,注射速率4.5~5.0ml/s。螺旋掃描時,自動100~400mA毫安量,0.35rad/s機架轉速,0.98螺距,5mm層后,1.25mm重建層厚,將所得圖像傳至GEAW4.7工作站分析,由兩名醫師分析圖像質量。
1.3 觀察指標
(1)對比兩組肺動脈各段CT值。(2)對比兩組圖像質量。標準為1~5分:5分為肺動脈段和肺動脈亞段增強,肺靜脈未增強;4分為肺動脈段和肺動脈亞段增強明顯,肺靜脈稍有增強;3分為肺動脈段、肺動脈亞段、肺靜脈均明顯增強;2分為靜脈段增強較好,動脈段增強較差;1分為肺動脈無顯著增強。得分越高圖像質量越好。(3)對比兩組的碘攝入量及DLP、CTDIvol、ED。ED=DLP*K(0.014msv/mGy.cm)。
1.4 統計學方法
研究數據運用SPSS20.0軟件進行處理,計數資料以(n)表示,行χ2檢驗,計量資料y以(±s)表示,行t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結果
2.1 兩組肺動脈各段CT值
研究組肺動脈主干、肺動脈葉水平均高于對照組,但兩組差異不明顯(P>0.05)。見表1。
2.2 兩組圖像質量
兩組圖像質量比較無顯著的差異(P>0.05)。見表2。
2.3 兩組碘攝入量及DLP、CTDIvol、ED
研究組的碘攝入量及DLP、CTDIvol、ED均顯著低于對照組(P<0.05)。見表3。
3討論
根據統計顯示,肺栓塞發病率位居心血管疾病第三位[3]。其病因機制是因內源性或外源性血栓栓子堵塞肺動脈或其分支而引起肺循環的功能障礙。重度癥狀表現為胸悶、心悸、咳嗽、呼吸困難,經血氣分析為低氧血癥及肺泡動脈血壓分壓差值升高,輕度臨床癥狀不明顯,特異性較低,易出現漏診誤診。所以,應加大對其的診斷研究。
CTA是經影像診斷技術發展而來的無創影像技術,以其較高的時間和空間分辨率特性,對肺栓塞的診斷價值及應用范圍較高。它經過增強的多層螺旋CT掃描后獲得原始圖像,再經三維重建,以顯示出肺血管形態,可直觀栓子的位置、形態、大小、數量。在時間分辨率上,患者經一次閉氣就能完成胸部內的全部掃描,能有效減少偽影,降低對比劑使用量。空間分辨率上,可獲得0.5mm薄的層厚圖像,避免了造影劑不足帶來的問題,使小栓子的檢出率更高。且數據處理技術可選擇加厚局部層面,增強栓子與造影劑的對比,使圖像更清晰顯示出肺血管形狀及走形,有利于觀察解剖關系。多層螺旋掃描技術是大螺距掃描技術,對比劑應用較廣,在肺動脈CTA掃描中為了保障掃描圖像質量,管電壓一般為120KVp,碘造影劑為370mg/l 100ml,可獲得較高質量的圖像。但大量的對比劑應用會增大滲透壓和黏稠度,引起腎病及癌癥,不利于檢查安全。因此,加大對低劑量的應用研究意義重大。有相關研究指出,掃描中低劑量的應用可減小潛在不良風險,降低血管內皮損傷及腎病發生率[4]。低濃度的對比劑在肺動脈CTA掃描過程中,能與血管內的血液更好混合,降低對比劑引起的上腔靜脈硬化偽影情況,可有效提高右上肺肺動脈栓塞的顯示情況,進而提高臨床診斷準確性。
臨床上為降低輻射劑量損害,減小了造影劑使用濃度,使含碘劑量降低,不利于圖像質量保證。有學者研究顯示,通過掃描參數進行調整,如降低管電流電壓、增大層厚螺距,常用的是前者[5]。因X射線強度與管電壓平方呈正相關,降低管電壓能實現輻射劑量的降低、提高碘對比劑 CT 值。有學者指出,降低適當的管電壓可增大球管發揮作用,降低輻射劑量,認為CT血管成像應用較適合,能降低劑量和對比劑用量[6]。碘原子和光子能量較相似,所以,85 KVp管電壓能增加肺動脈CTA的CT值,為低劑量掃描創造良好條件,且在維持對比噪聲比情況下,增加噪聲容忍度,解決了低濃度造影劑引起的圖像質量不佳問題。本文研究結果顯示,應用低輻射劑量低濃度造影劑對肺動脈主干、肺動脈葉水平無明顯的變化,其CT值都超過300HU。兩組的圖像質量比較也無明顯差異,均滿足臨床診斷要求。而低輻射劑量低濃度造影劑組的碘攝入量及DLP、CTDIvol、ED均顯著低于常規組。研究結果與前述學者研究結論一致,說明低輻射劑量低濃度造影劑組掃描應用到肺動脈CTA成像中,能降低輻射劑量和碘攝入量,減少高劑量輻射、高濃度碘造影劑的危害風險。
綜上所述,肺動脈CTA掃描中應用低輻射劑量低濃度造影劑128層螺旋CT效果較佳,不僅能保證圖像質量,滿足診斷需要,還能降低碘攝入量和低輻射劑量,值得推廣。
參考文獻
[1]馬棟,席建武,陳軍,魏永祥,張玉屏.低輻射劑量低濃度造影劑128層螺旋CT在肺動脈CTA掃描中的應用價值及可行性分析[J].影像研究與醫學應用,2021,5(09):141-142.
[2]鐘慶芳,武惠明.低管電壓結合等滲低濃度、低劑量對比劑在CT肺動脈血管成像中的應用研究[J].當代護士(中旬刊),2021,28(04):122-125.
[3]周婷,王剛.64排螺旋CT雙低劑量技術應用于肺動脈CTA的價值[J].現代醫院,2020,20(04):622-624.
[4]余燕武,崔小巍.大螺距掃描模式聯合低濃度、低劑量對比劑在頸動脈CTA中的應用價值[J].血管與腔內血管外科雜志,2020,6(02):108-111+140.
[5]謝惠,覃川,鄧小林,劉波,周幫建,楊俊瀟,楊正彬,方祥勇.低輻射劑量低濃度造影劑螺旋CT在肺動脈CTA掃描中的應用價值[J].河北醫學,2017,23(02):225-228.
[6]李磊,趙飛,蒲鈺鎂,張凱,蒲進,李玉明,彭婉琳,張金戈,夏春潮,李真林.低濃度對比劑結合雙低劑量在CT肺動脈血管成像中的臨床應用[J].四川大學學報(醫學版),2018,49(02):239-2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