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刊通訊員 劉政寧 許美延
春日,剛下過一場雨,萬州區甘寧鎮楠橋村空氣清新。遠遠望去,青煙薄霧下,幾棟白色的鄉村小洋樓與大片綠色的果樹相映成趣。
近日,“投身‘經濟圈’加快‘一體化’萬達開”網絡宣傳活動走進萬州區甘寧鎮楠橋村,這里山水環繞,綠樹成蔭。鄉村民居搖身一變,成為了具有鄉愁氣息的鄉村別院、咖啡廳。近年來,依托獨特的區位優勢及自然條件,楠橋村大力發展特色山地高效型農業,成功引進玫瑰香橙,帶領村民致富。在此基礎上還發展旅游產業,讓鄉村變為詩意棲居地。
據了解,楠橋村土地流轉率達90%以上,在農產品質量上嚴格把關,實行標準化建園、科學化管護,打響農產品品牌。目前,楠橋村已建成玫瑰香橙基地2000余畝,畝產值1.5萬元左右,共涉及農戶近600戶,實現土地租金收入166萬元,每年人均收入2萬元,帶動100余人就近務工,實現勞務收入近70萬元。
此外,距萬州城區18公里的楠橋村交通便利,自然資源豐富,有被譽為“亞洲第一瀑”的國家4A級風景區萬州大瀑布,風光旖旎的青龍河,以及寨溝古箭樓、千年古洞、小龍洞、古崖居等人文歷史遺跡。在此基礎上,楠橋村因勢而建、變廢為寶,充分挖掘并保留鄉村院落原生態風貌,推動產、景、村融合發展。
楠橋村黨支部書記駱大橋介紹,村里的古井變景觀,輪胎變花盆,水缸成盆景,美學與自然和諧共生,建成以“古樹別院”“毛家屯院落”“團包子”“尹家灣”“石門院子”為代表的人居環境示范院落。目前,村子里已建起特色餐飲、鄉村民宿、咖啡館等項目,通過豐富多樣的鄉村文旅節活動,以節促游、以節富民。
今年3月,甘寧鎮居民曾賢慧在楠橋村租下一棟鄉村院落,在不改動院落基礎結構的條件下開起了咖啡廳,打造鄉村民宿。“村子里有不少留守婦女兒童,我準備利用村子的特色優勢鼓勵婦女在家務工創業,方便她們照顧家庭,又能增加經濟收入。”曾賢慧介紹。
“在這里工作,一方面方便照顧老人孩子,另一方面還能保證每個月有四五千塊錢收入。”今年26歲的咖啡店員工謝余介紹,她以前外出打工,后來因為生了孩子便返鄉就業,通過村里的就業培訓,她學會了咖啡的研磨和糕點的制作。
據了解,依托萬州大瀑布、農村人居環境整治成果,改造閑置房屋建設特色民宿,楠橋村先后建成了“青龍苑”“德馨居”“瀑上人家”“悅庭民宿”“古樹別院民宿”等精品民宿,打造養生度假、戶外運動、采摘體驗、休閑游樂等鄉村旅游項目,現已形成多條鄉村旅游精品路線,吸引了來自市區和周邊地區的眾多游客前來體驗,帶動周邊群眾務工就業、致富增收成效明顯,2020年全村農民人均收入超過2萬元。
近年來,萬州區融合農文旅,依托鄉村獨特農業文化資源和文化特色,舉辦豐富多樣的鄉村節慶活動,推出高山旅游路線以及萬州國家農業公園鄉村旅游環線等,吸引了八方來客。目前,萬州共推出16條“大美萬州”鄉村旅游精品路線,全年接待游客200萬人次,美麗顏值正在逐步變現。K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