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師范大學體育學院 云南 昆明 650500)
我們這次所做的探究是關于農村中老年人進行體育鍛煉的相關內容,它屬于大眾體育,在研究課題中也可以叫做群眾體育,是在社會這個大環境下人民群眾進行身體鍛煉,提高個人身體素質,尋找生活樂趣,同時也通過平時的身體鍛煉結交新的朋友,與老友交流感情,從而達到身體鍛煉,促進某些疾病康復的體育活動。想要深入了解濟寧市兗州區農村中老年人的體育健身情況,要先從兗州區農村中老年人對體育健身的認知著手,通過分析對比收回來的調查問卷,兗州區的大部分農村中老年認為這些以腦力活動為主的棋牌類活動根本就不屬于體育活動,認為只有肢體活動的才算是體育運動,以腦力活動為主的棋牌類的活動就是些休閑項目,參與棋牌類活動的目的只是為了消磨時間。由于濟寧市兗州區近年來現代化大型機械耕收的普及,使農民田間的工作量大大減小,兗州區的農村中老年人在一年中有大把的農閑時間,因為對體育鍛煉錯誤的認識,使濟寧市兗州區農村的中老年人形成了“干活就是體育鍛煉”的認知。
“動機是由一種目標或對象所引導、激發和維持的個體活動的內在心理過程或內部動力,是人類大部分行為的基礎。”調查問卷中包含對濟寧市兗州區的中老年健身動機的收集,內容包括強身健體、康復治療、瘦身減脂、交朋友和其它原因等5個方面進行調查收集。通過整合進行了統計,如下表1。通過分析統計得來的調查數據,強身健體是中老年參與體育鍛煉最主要的原因,統計數據中選擇強身健體的中老年人高達49.3%,因此可見茌平地區的中老年對自己的身體健康還是很重視的。現代科技改變農業生活使大部分農活由機器代替農民去做,人民解放了雙手,閑暇時間慢慢的變多了,國家脫貧致富奔小康,茌平的農村人口普遍生活條件改善。中老年人生活富足便開始追求身體健康和生活情調,且追求身體健康成為主流新風尚,社會交往也是一個重大因素,有3.2%的中老年進行體育鍛煉是為了社會交往,在身體鍛煉的過程中中老年之間相互交流、建議、暢談生活瑣事等促進中老年之間感情交流。通過對濟寧市兗州區農村中老年體育動機的調查,可以發現在國家推行全民健身的趨勢下,在國民生活水平的逐步提高下。雖然是兗州區下的農村地區,但中老年人也對自己的身心健康很是注重。如果能提高他們的身體健康水平,中老年人是很愿意通過體育鍛煉的。

表1 兗州區農村中老年人參加體育健身的動機
另外,在統計獲得的表1中,根據兗州區農村老年人有49.3%參加體育健身的動機是為了強身健體,所以可以說農村地區的對于體育健身的認知還是很正確的。但是,根據統計表我們從不同性別上分析,可以看出女性中老年人與男性中老年人對于體育健身的其他動機有所不同。兗州區農村中老年人中不管是男性還是女性參與健身的相同目標大都是強身健體。在這個前提下,男性中有16.7%中老年人參與健身的動機選擇的是個人喜好。然而,中老年女性更傾向于體育健身的減肥和塑身,占27.9%。這表明男性中老年人大多數會因為個人喜好而參加這項運動,但是女性中老年人則更多地是為了減肥,想要通過體育鍛煉獲得或保持良好的體型。
理解體育鍛煉與受教育水平有著重要的關系,它不僅左右農民的生產方式,也對他們的生活有影響。中國農民文化水平由于歷史原因且通過實際調查,中國農民受教育的程度較低,是農村經濟等各方面發展的限制因素,并且阻礙了國家政策下全民健身計劃的實施。
由于運動動機是通過人腦對運動健身認知的判斷和再加工所形成的意識,然后才能促使人們形成參加體育健身的行為。人腦對信息處理的判斷取決于知識和洞察力的程度,這與人們的教育水平和職業背景密切相關。根據年齡,濟寧市兗州區大多數中老年人出生于19世紀70年代之前。他們見證并經歷了中國發展變化的全過程。隨著新中國的成立,許多農村人也獲得了上學和學習的權利和機會。然而,由于傳統保守思想和經濟條件的限制,學習對當時的農民家庭來說是一種奢侈。小時候,為了減輕經濟負擔,他們過早地參加了農業生產工作。受過教育的程度很低,所以他們的文化素質相對較低。早早棄學參與農業勞動已經成為他們這一代人最大的特點。
中老年人群對健身的需求與他們所受的教育成正比。中老年人接受教育程度越高,對健身的需求也就越高。相反,中老年人接受教育程度越低,他們對健身的需要也就越低,從而導致他們參加體育健身的動機越低。還有些中老年人認為下地干農活和體育鍛煉是相同的,這從根本上弄錯了體育鍛煉和體力勞動的概念。雖然健身和體力勞動都是消耗體力的體力活動,但體力勞動只是局部肢體的簡單機械活動,動作單一,不夠全面。它不僅對身體功能沒有保健作用,而且局部肌肉和關節的長期單一運動會導致疲勞甚至損傷。由此可見,兗州區農村中老年人的認知水平在一定程度上取決于他們的受教育程度。兗州區農村中老年人文化程度相對較低,決定了他們對體育健身的認知水平不夠全面,阻礙了兗州區中老年人體育健身的廣泛開展。
茌平地區農村老年人經濟支配能力低,通過分析,主要有兩個原因:首先,從宏觀環境來看,雖然近年來農村生產力水平有了顯著提高,但農民的生活方式并沒有從根本上脫離依靠山水的經濟模式。農業生產是他們獲得經濟收入最重要的渠道。其他收入很少,經濟收入結構相對單一。農業生產和經濟發展的特點相對落后。茌平地區農民的整體經濟收入水平仍然較低。與物價漲幅相比,在滿足家庭基本需求的情況下,他們的收入基本上沒有其他多余的可支配資金。此外,從他們自己的角度來看,他們的消費觀念是保守的。由于年齡和身體的原因,大部分的中老年人已經沒有了獨立的經濟能力。他們和他們的孩子住在一起。家庭的大部分收入由子女控制,子女給予的資金只能滿足他們的基本生活需求。他們年輕時的貧困生活使他們養成了節儉的習慣。因此他們花錢極其謹慎,與精神消費相比,越來越多的中年人和老年人把錢存起來,以備不時之需或用于晚年的醫療和醫藥。導致中老年從認識上覺得最有效的健康方法是吃藥或去醫院看病。
由于我國發展道路,中國正處于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社會資源分配的不平衡,導致了城鄉之間、發達地區與不發達地區之間體育發展的不平衡。特別是在體育意識、場地設施、資金投入和科學指導方面城鄉之間存在著巨大差異。在非常小的村莊里,根本沒有辦法參與像樣的體育鍛煉,農民精神文化的缺失非常突出,導致大多數農民在閑暇時感到精神空虛,這也是目前階段我國將要面臨的巨大問題。
從體育活動的參與者來看,由于年輕人外出務工,基本上都是一些老年人的參與體育鍛煉。為了追求更好的物質和文化生活,年輕人和中年人從他們的家遷移到大城市,以提高他們的生活質量。兒童和老人基本上是留在農村的人,因此參加體育活動的人不多。
村民參與體育健身的內容和手段不斷豐富,生活中體育健身新風尚的傳播與宣傳,中國的體育人口規模不斷擴大。隨著人們對健康的關注和享受體育帶來的快樂,進而已有的體育鍛煉設施已經不能滿足當下的需求,對更為優質的鍛煉器械更加渴望。
近年來,國家更加重視農民體育,頒布了許多鼓勵農村群眾體育的政策。但是,基層對農民體育健身的支持大多是書面的,這些政策的實施力度是不夠的,而且給政府的財政支持也是非常有限的。在被調查的絕大多數村子中僅有個別幾個村子設有體育健身場地,但是多為村莊里的空場地上設有幾個簡單的體育健身器材,并且公共體育場所一般和家的距離較遠,種種現狀遠遠滿足不了農村中老年人身體鍛煉的最基本要求。
通過對選取村莊的調查走訪,發現兗州區農村整體上存在體育健身場所和硬件設施不足的情況下。甚至一些農村地區根本沒有任何健身場所,也沒有專門的中老年健身場所。由于限制的因素太多,大多數中老年人群選擇放棄健身。
通過發展經濟的手段,提高農民的收入,進而提高中老年人的生活水平。從而又有助于青壯年返鄉發展,提高體育健身人口基數。中老年人在體育消費觀念上仍處于相對保守的狀態,這與當地經濟發展水平密切相關。發展地方經濟,提高居民消費比重,可以最大限度地刺激體育消費。這是農村體育活動能夠持續發展的有力保證。
根據當地的民風民俗、生活習慣發展體育活動。發展和創新民族傳統體育,提高廣大農村中老年人用民族傳統文化健身的積極性,是農村中老年人開展體育活動的有效途徑。這是農村體育活動可持續發展的源泉。
體育主管部門應加大全民健身政策和科學體育健身知識意識的宣傳力度,為農村營造一個良好的、積極地、向上的體育鍛煉氛圍,吸引農村中老年參與到體育鍛煉活動中。通過體育鍛煉知識的宣傳提高中老年人對體育鍛煉各種相關知識的的認知成都,從而增強自身的健康意識和積極的領導能力。參與健身的意識。各級政府和宣傳部門要充分利用電視、報紙、雜志、廣播、墻報、村支部宣傳欄和定期體育知識的宣傳講座等多種形式。從各種方面、各種層次讓體育鍛煉滲透到人們的日常生活中。改變中老年人傳統的體育健身觀念。
兗州區農村中老年人的健康愿望和精神文化需求極其迫切,在吃穿住行基本得到滿足的情況下,絕大多數中老年人都有參加體育健身活動的動機和愿望。
體育經費的投入對兗州區的農村迫切需要,應適當增加。體育活動經費是開展中老年體育事業的前提條件,體育經費的投入影響體育器材的使用體驗,是影響中老年體育鍛煉積極性的直接因素。目前,由于資金投入不足,體育場館、設施設備等基礎體育設施短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