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明志科技
5 月12 日,蘇州明志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明志科技”股票代碼688355)在上海證券交易所舉行上市儀式,正式登陸科創板,率先開啟中國鑄造行業科創板上市的“新賽道”。蘇州市委副書記、市長李亞平,蘇州市副市長王,吳江區委書記、吳江開發區黨工委書記李銘,明志科技董事長吳勤芳、總經理邱壑等共同敲響開市銅鑼。

(明志科技上交所敲鐘)
明志科技的上市是企業發展過程中的重要里程碑,也是新的起點。本次明志科技公開發行股票募集資金總額5.43 億元,募集資金將全部用于主營業務發展項目,包括高端鑄造裝備生產線技術改造項目、輕合金零部件生產線綠色智能化技術改造項目、新建研發中心項目、補充流動資金項目等。
上市儀式上,明志科技創始人董事長吳勤芳先生表示:“明志科技今天的上市,離不開國內良好的發展環境和政策支持,離不開各級政府的關心與幫助。公司將充分利用資本市場平臺,開啟新的征程。今后,希望大家一如既往的關心和支持明志科技。我們將加倍努力,精心經營,將明志科技打造成為優秀的科創板上市公司。”

(明志科技董事長吳勤芳—上市儀式上發言)
在上市答謝會上,明志科技另一創始人總經理邱壑先生發言表示:“感謝各級政府和領導們在公司上市及發展過程中長期給予的關心、指導和支持;感謝公司客戶長期以來的信任與幫助;感謝中介機構為本次發行所付出的專業努力和幫助;感謝在關鍵時期幫助明志科技的朋友們以及明志科技的全體成員。此次非常榮幸地成為中國鑄造行業第一家登陸科創板的企業,充分體現了證券市場對于傳統產業科技創新發展的認可。作為吳江的本土企業,我們將以上市作為公司發展的新契機,將努力把公司建設成為優秀的上市企業,為社會和地方經濟的繁榮做出新的、更大的貢獻。”

(明志科技總經理邱壑—答謝會致辭)
明志科技創立于2003 年,總部位于著名的東方威尼斯古鎮——蘇州同里,地處長三角一體化的核心區,致力于引領和推動我國鑄造行業技術更新與產業升級。公司的制芯裝備業務已躋身世界一流行列,擁有裝備核心技術自主知識產權,成功實現進口替代;鑄件業務基于“精密組芯造型工藝”,產品品質得到全球高端客戶的認可;自行研發建設的高效智能鑄造車間被工信部授予首批綠色工廠稱號。公司已成長為裝備制造與鑄件生產聯動發展的綜合創新型鑄造企業。
明志科技登錄科創板意味著打開了通往更高、更遠之路的大門,明志科技將借助資本市場的廣闊平臺,加速推動企業向高端化、智能化、綠色化、現代化轉型,以研發創新驅動企業發展,力爭為中國鑄造業的發展做出貢獻,繼續高質量、穩步發展,進一步做大做強,努力實現引領世界同行業先進水平的目標。
來源|中國鑄造協會
日前,由1 個發展綱要、26 個專業規劃、9 個專題規劃構成的機械工業的“十四五”規劃在中國機械聯四屆八次會員大會上全文發布。立足新發展階段,貫徹新發展理念,機械行業在開啟新征程中奮力譜寫“十四五”高質量發展新篇章。
下面,就《機械工業“十四五”發展綱要》(以下簡稱《發展綱要》)重點內容進行解讀。
《發展綱要》共六部分內容,主要包括“十三五”時期行業發展主要成績、存在問題、面臨形勢、指導思想與發展目標、戰略任務和措施建議等,全文約2.2 萬字。《發展綱要》的編制重點把握了四個原則。
1.1 堅持正確的指導思想
即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準確把握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這個主題,按照這個核心理念和基本方略指導規劃編制工作,保證行業發展的正確方向。
1.2 樹立全新的國際視野
把行業發展放在時代大背景下思考,深入研究百年未有之大變局的形勢特點,清醒面對各種風險和挑戰;把行業發展放在國家發展大戰略、雙循環發展新格局和實現“兩個一百年”目標中來定位,認清產業使命,找準差距問題,有針對性地提出戰略任務和發展目標。
1.3 使用科學的編制方法
堅持從實際出發,堅持市場導向和問題導向,以產業基礎和產業鏈研究為核心,認真評估“十三五”取得的成效和經驗,找準存在的問題,凝練專家觀點,反映企業訴求,同時注重同國家、部委發展規劃、產業政策相銜接,充分體現規劃的針對性、導向性、可操作性。
1.4 構建緊密的規劃體系
秉持系統觀念,構建以1 個《發展綱要》為統領,26 個專業規劃、9 個專題規劃為支撐的銜接緊密的體系架構,《發展綱要》更加側重宏觀性和指導性,專業規劃、專題規劃更加側重具體及可操作性,力圖為行業提供一個有總有分、有面有點、有略有詳的高質量發展藍圖。
所謂“三新”,就是新發展階段、新發展理念和新發展格局。《發展綱要》以“三新”為主線,總結提出了機械工業“十四五”時期的發展綱領,形成了指導思想的三個層次。
2.1 新發展階段
是開啟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征程,這一層次回答了我們的奮斗方向問題,即“推進產業基礎高級化、產業鏈現代化,鍛造更加堅實的產業基礎,建立起自主可控、安全高效的產業鏈供應鏈”。
2.2 新發展理念
就是“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五大發展理念,這一層次回答了我們要走什么樣的路徑來迎接新發展階段的問題,即“以推動高質量發展為主題,以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主線,堅持創新驅動發展,強化企業創新主體地位,堅持質量第一、效益優先,切實轉變發展方式”。
2.3 新發展格局
就是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這一層次明確了我們機械工業所肩負的使命、責任問題,即“貫徹落實制造強國戰略部署,推動機械工業實現更高質量、更有效率、更可持續、更為安全的發展,建設機械工業現代化產業體系,為構建新發展格局提供有力的裝備支撐”。
十三屆全國人大四次會議通過的《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2035 年遠景目標綱要》中,并沒有提出明確的增長速度目標,而是強調“國內生產總值年均增長保持在合理區間”,同時提出了“保持制造業比重基本穩定”的戰略要求。
機械工業作為整個國民經濟和國防現代化的物質技術基礎,其收入規模在全國工業中占比超過20%,在制造業中占比接近1/4,是當之無愧的基礎性和支柱性產業。綜合考慮各方面因素,《發展綱要》同樣不再強調增長速度,而是對“十四五”和到2035 年發展目標采取了以定性表述為主、蘊含定量的方式,并同全國制造業發展目標相呼應,提出“全行業工業增加值增速高于制造業增速,為保持制造業比重基本穩定做出貢獻”。這樣做,更加有利于增強發展的靈活性,也有利于引導各方面把工作重點放在提高發展質量和效益上。
圍繞總體目標,《發展綱要》進一步將“十四五”目標細化,首次將產業基礎能力和產業鏈水平的提升作為具體目標,詳細勾畫了未來五年機械工業亟需發展的關鍵所在。
與國家總體規劃相呼應,《發展綱要》同樣提出了2035 年遠景目標,其核心是“基本建成機械工業現代化產業體系”,15 年后,隨著綜合技術實力的進一步提升,我國將“進入全球機械制造強國陣營中等水平”。
黨的十九大報告指出,我國經濟已由高速增長階段轉向高質量發展階段,正處在轉變經濟發展方式、優化經濟結構、轉換增長動力的攻關期。這是根據我國發展階段、發展環境、發展條件變化做出的科學判斷。“高質量發展”既是未來一段時間機械工業發展的階段特征,也是必然要求,理所當然地成為此次規劃的主題,《發展綱要》不僅在指導思想中明確提出,在發展目標、戰略任務部分更是一以貫之。
經過多年發展,目前我國機械工業已基本建成門類齊全、規模較大、具備一定技術水平的完整產業體系。從“十二五”到“十三五”,我國機械工業由連續多年的高速增長轉入以轉型升級、結構調整為主基調的中速增長,隨著發展速度的減緩,很多潛在的問題逐漸暴露,亟待通過改變以往相對粗放發展方式來解決。
對于我國機械工業,“高質量發展”就是強調質量而非速度,強調發展而非增長。體現在發展方式上,就是從主要依靠增加物質資源消耗實現的粗放型高速增長,轉變為主要依靠技術進步、改善管理和提高勞動者素質實現的集約型增長;體現在產品結構上,就是由低技術含量、低附加值產品為主向高技術含量、高附加值產品為主轉變;體現在經濟效益上,就是由高成本、低效益向低成本、高效益的方向轉變。